泾惠渠~曾经的郑国渠
(2018-06-19 11:55:00)
标签:
历史文化时尚收藏旅游 |
分类: 水利-环保 |
泾惠渠,曾经的郑国渠。
西接宝鸡峡、羊毛湾、冯家山等灌区,东连东方红、洛惠渠和东雷扬黄等灌区,在西起宝鸡、东迄黄河的几百里渭北高原上,形成了一个河渠成网、引蓄提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罐地近67万公顷的大型灌溉系统,把一个历史上干旱地产的黄土高原变成了陕西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历史沿革:
汉代在同一峡谷修白渠,
宋代修丰利渠,
元代修王御史渠,
明代修广惠渠。
清代引泾困难,只能从峡谷引山涧泉水,名龙洞渠,清末灌溉面积仅两万亩。这些灌区均为郑国渠的继续。历代引水口遗迹至今尚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扩建、改建了渠首工程和灌排渠系;改善了田间工程,实现了渠、路、沟、井、电、林六结合的方田布局。渠首引水能力由16m/s增加到50m/s,80年代末灌溉面积达135万亩。
灌区由单一水源的渠道灌溉,发展为渠井结合的多水源灌溉系统。灌区实行计划用水,推广先进灌水技术,并开展科学试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增产效益显著。
与20世纪50年代初相比,1982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由0.40提高到0.55;灌区粮食单产由130kg/亩提高到579kg/亩。
前一篇:水文化-史典
后一篇:【原创】新说关中平原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