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62bc4db8t832463f217ae&690
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
路易斯·康(1901—1974),美国著名现代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著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等著作,被誉为20世纪世界建筑界的诗哲。
“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而不像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
“设计是个人的事。一般而言没有尽善尽美的设计。为尽善尽美而努力,却从来没有实现,尽善尽美的愿望总成为艺术家的动机。下一件作品的种子就在已完成的作品之中。”
——Louis Isadore
Kang
谈起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自然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位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的现代建筑大师,因其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广为流传的诸多佳作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大凡热爱建筑设计的人们,如果去过华盛顿特区美国建筑师协会总部的大厅,那么其大理石墙面上所镌刻的路易斯·康的名字一定是豁然可见。1971年,路易斯·康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颁发的金质奖章,他的名字是在那时被郑重镌刻的。透过那熠熠生辉的名字,我们可以感知路易斯·康久负盛名的建筑理念。
纵观整个世界现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路易斯·康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极为出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启迪思想,并且对现代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路易斯·康具体的作品中,品味那些被建筑界尊为至理明言的建筑哲学吧。
路易斯·康的声名鹊起源于耶鲁大学美术馆的设计。
耶鲁大学美术馆,是美国最大的学校博物馆,于1953年开放。它是路易斯·康第一座杰出的作品,也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许多技术创新,如带有机械系统的水泥板等。此外,该建筑采用了突出于耶鲁大学的新歌特式建筑文脉的粗野主义风格。它的特点是格外的安静,具有一种灵性般的氛围。
http://s5/middle/62bc4db8t8327ca2b7f74&690
http://s3/middle/62bc4db8t8327d0616472&690
随着路易斯·康的崭露头角,建筑界逐渐形成了以他为精神领袖的“费城学派”,并日益成为可以挑战历史上“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建筑学派。而路易斯·康于1957年开始设计,并于1961年建成的费城宾州大学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则是“费城学派”的奠基之作。
http://s16/middle/62bc4db8t83247d455f7f&690
费城宾州大学医学研究实验中心,之所以成为“费城学派”的奠基之作,主要在于路易斯·康在此突破了“国际式”的一般手法,创造性提出了“主空间”和“辅空间”的概念,并巧妙地把工作室、实验室、动物研究、管理、办公等内容分在四个塔里。
所谓“主空间”指的是周围包括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塔楼,“辅空间”则是中心服务塔楼。两个区域被竖塔明确地分开,通过连接的廊道,辅助部分又可很方便地为工作部分服务。
路易斯·康在很多的作品当中都极力诠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希望人们从中了解更多建筑本身所释放出的无限魅力。其中,金贝尔美术馆就是他的一个集大成经典建筑。
路易斯·康认为,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而艺术作品就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互动的环境效果。广为人知的金贝尔美术馆,就是路易斯·康此种设计理念的最好表现。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建成于1972年。世人对金贝尔美术馆的赞美,几乎穷尽所有美好的词汇。
http://s8/middle/62bc4db8t8327f6753a67&690
美术馆的入口 kimbell art museum.
http://s3/middle/62bc4db8t8327ff85f442&690
从侧面看重复的6个拱顶,尽端的是一个门廊.
http://s8/middle/62bc4db8t7383fd029107&690
宽阔的美术馆,还可见康设计的采光装置
http://s9/middle/62bc4db8t832804c48c88&690
门廊边的水池,廊内有休息用的石凳.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金贝尔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金贝尔美术馆是路易斯·康建筑理念的极大诠释。它不仅展现了路易斯·康个人对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
同时,金贝尔美术馆也深刻地表现出路易斯·康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金贝尔美术馆的外观严谨、对称。在内部,该建筑上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筒形式,并且采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顶部起到自然光漫射入内的作用,呈现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新颖性。空间中充满活跃生机,光弥漫其间,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在九米多长的空间中行进,可以体味空间由光构成的序列,沿途还有一些横向交叉连通的空间,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表情。
这种以洗练、平易的方式去表现光空间的手法,表现出路易斯·康沉稳的设计理念。
路易斯·康不仅在建筑设计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方面,他也不遗余力。
在路易斯·康的理论当中,不但含有德意志古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同时还汇合了现代主义的建筑观念,以及东方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甚至也包含有中国的老庄学说。因此,在他的建筑理论表达之中,其言论常常像诗化语言一样充满着晦涩艰深的词句,令人十分费解。然而,他的理论和文字也确如诗境一般充满着隐喻力量,多义而又引人遐思。
路易斯·康的建筑设计多以简洁、哲学化表达以及富有诗意而著称,同时也发展了建筑设计的现代性和纪念性品格。他的设计实践根植于现代主义建筑,并且为他那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点染上神秘色彩。作为一位诗人、艺术家和哲学家,他那充满激情的言谈和活动永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他有本事把生活中的一切都搞得乱糟糟,去世时欠大笔债务的人。他四处奔波旅行,“只有领带和书常在他身边”;他睡在工作室的地板上,把毯子当作床铺;他神情恍惚,眼睛看上去像是患了“视网膜脱落”;他在与别人对谈时,常会让对方误以为遇到了疯子;他说:我对生活知道的是那么少,除了建筑,我什么都不会做。他是一个有着明显的道德缺陷的人,他到处留情,却不能够承担起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让那6个爱他的人陷入了无休止的等待与痛苦。他说:“只有工作让我觉得可靠。”
他不是一个少年得志的建筑师,或者说,幸运女神并没有过早地垂青他。50岁之前,都可以看作是路易斯·康的“蜕壳期”。他的“蜕壳期”是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人以为那破茧成蝶的神话再也不可能属于他了。但是,他的心没有死去。他像一座活火山一样悄悄蕴蓄着力量,等待着喷发那一刻的必然到来。在他的身后,耶鲁大学美术馆、爱塞特图书馆、达卡政府中心、坎姆贝尔博物馆默立着,用“静谧”、“光明”的语言实现着“人间与神境的对话”;他的家乡费城因为拥有他的作品量太少而黯然神伤;留下了他太多足迹的孟加拉则因“保有他最后的作品”而暗自庆幸;他的两个情人都终生未嫁,甘愿做单身妈妈忍受流言蜚语,她们之与他,更像信徒之与布道者;他的私生子纳撒尼尔·康在世界各个角落追寻他留下的足迹,在达卡政府中心,他是被蒙上双眼带进建筑群的,眼罩摘下之后,望着一片灰色与红色的静穆建筑群,他不禁泫然落泪,他说:“在这样的旅程中,父亲的形象渐渐清晰。他是一个凡人,而不是一个神话。我越了解他,就越想念他。我希望现实并非如此,但父亲已经选择了他所钟爱的生活。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时光荏苒,多年之后,我想我终于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道声再见。”
一个我最敬仰崇拜的建筑大师,一个把建筑奉为宗教的圣徒,他为建筑而生,为建筑而死,他用建筑述说着对人类的心灵抚慰和终极关怀。
其它经典作品:
http://s3/middle/62bc4db8t832484d70ad2&690
罗彻斯特第一基督教教堂(First Unitarian Church Rochester 1959)
http://s9/middle/62bc4db8t832489d38368&690
http://s12/middle/62bc4db8t83248c45709b&690
新罕布什尔埃克塞特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Exeter Library Exeter,NH 1967)
http://s15/middle/62bc4db8t8324a10d722e&690
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http://s11/middle/62bc4db8t8324a510fc8a&690
孟加拉国家会展中心(National Assembly Bangladesh)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