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明李琪旧藏

(2016-08-06 09:07:08)
分类: 楷书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明李琪旧藏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素闻李琪藏本为佳。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是我国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也是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欧阳询祖籍渤海千乘,幼孤,由其父好友陈中书令江总收养,自幼聪慧,博览古今,隋开皇九年(598年),由陈入隋,任太常博士,以善书著称。入唐后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世称“欧阳率更”,并担任《艺文类聚》的编纂工作。

欧书源于“二王”,远承魏晋尚意灵秀之遗韵,参于六朝北派碑版之书风,存朴茂峻整之风骨,融汇古隶笔意,含高华浑穆之仪态。其最大的特征是“险劲”,“森森焉若武库矛戟”,劲厉而端庄,凝重而舒朗,开唐楷法度之先河。后人评欧书云:“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

在书学理论方面,欧阳询有《付善奴传授诀》、《行笔法》、《八诀》和《欧阳率更三十六法》(待考)传世。其对楷书结构的研究、整理,奠定了唐代书法理论的基础,把唐楷提高到了精深的高度,促使了楷书由“尚意”书风到“尚法”书风的转变,确立了唐楷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欧阳询传世正书作品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四种,其中尤以《九成宫醴泉铭》最为著名。

《九成宫醴泉铭》,唐贞观六年(632年)立于陕西麟游县,唐秘书监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之事。碑高2.7米,宽0.93米,行49字,共24行计1100余字,为欧阳询76岁时的奉诏之作。碑今石尚存,传世最佳拓本为明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碑用笔刚劲凝重,峻利而含韵,结体平中寓险,形敛而势放,有“楷书极则”之称;宋《宣和书谱》比之为如“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如“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誉此碑为“翰墨之冠”;明代赵涵所著《石墨镌华》中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此碑是千余年楷书法度之极至,也是临习唐楷的优秀入门范本。 





一、《九成宫醴泉铭》的用笔特点:





1、棱角分明,方劲严整。该碑用笔存北碑笔意,点多呈三角,藏露自然;横竖起收、钩挑捺尾、转折之处多用顿挫之法,方折劲健,方肩硬朗。但要注意方中带圆,方圆融合,忌剑拔弩张,而忽视秀润仪态。如“钜、间、阳、逾 ”。

2、笔画匀称,劲中含润。该碑笔画粗细匀称,清秀挺健,运笔缓慢沉稳,不似颜、柳楷书笔画对比明显,但每一笔中却有蕴涵着变化,避免了刻板单调。碑中横画布排严整;竖笔多取背势,富弹性力度;撇弯捺直;并多有腰细竖和腰细 撇,瘦劲挺秀。如“本、越、青、毁 ”。

3、凝重含蓄,高简浑穆。该碑用笔又多沉稳内敛。横竖起收多用藏护之法;出锋处锋尾较短,锋芒内敛;出钩多顿挫后平推笔锋作小平钩,不作长钩;有些撇或竖收笔回锋似钩,笔势凝练;右抛钩借用隶书“雁尾”之法,舒张饱满,古朴萧散,别居神韵。 如“作、尤、但、悦 ”。

4、点画置换,正中求变。该碑多用点画置换之法,变化灵动,饶有趣味,别具一格。如取汉隶笔法,以横竖代点,朴厚凝重(首点用短横,宝盖左点用短竖);借魏碑笔势,以短撇代点,方劲有力(如“戈”右上点);参行书笔意,以点代横竖,活泼灵巧(如框形中的短横、短竖)。如“象、足、训、沼 ”。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点:





1、左右背势, 体态颀长。欧字结体多取敛势, 竖多左右相背,细腰瘦健,中宫稍紧凑,而上下则多伸头露足,“若春笋之抽寒谷”,体势显得瘦硬清寒又洒脱灵动。如“仪、润、井、趋 ”。

2、形敛势放,舒活开张。该碑虽主体收敛却不乏舒放之 势,字中多以长横或长竖、长捺、鹅浮钩等主笔拉长取势(尤向右扩展较长),中宫间距、留白适宜,结体紧而不拘。如 “谷、纬、往、尧 ”。

3、斜正变换,平中寓险。该碑结体谨严,却时出欹斜险劲之笔,充满奇趣。能正斜相映,化静为动,并于倚靠、俯仰、牵制、向背、避让、呼应等运动变化中寻求力的平衡,达到“既知险劲,复归平正”的境界。如“功、致、瑞、沉”。

4、大形规整,小处求活。该碑结体外形 规整,有平正之态,但却极注意避同求异,能寓局部灵活多变于整体端庄险劲之中。对字体和点画采用繁简(后、後)、置换(魏、户)、挪移(塗、舊)、增减(建、身)等手法,进行异体变形,能于法度中求变化,于细微处现精神;并蕴含行书笔意,多有率意、飘远、灵便之笔。横竖化点、钩生隶意、点画间顾盼俯仰,神气充腴,使体势整齐而不板滞,佳构时出。如“无、嵘、与、徒 ”。

总之,欧书虽用笔方折瘦劲,结构紧束峻宕,但却内含秀骨,笔势舒张,不失润味,临习时切勿夸张失度,专事方劲,一味紧束,导致刻板生硬,有骨无肉,成拘谨寒乞。而要险润融合,方圆兼施,收放得势。要苦练妙悟,把握好“摹形”与“写神”的切合点,努力做到“形神兼备”。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是我国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也是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欧阳询祖籍渤海千乘,幼孤,由其父好友陈中书令江总收养,自幼聪慧,博览古今,隋开皇九年(598年),由陈入隋,任太常博士,以善书著称。入唐后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世称“欧阳率更”,并担任《艺文类聚》的编纂工作。

欧书源于“二王”,远承魏晋尚意灵秀之遗韵,参于六朝北派碑版之书风,存朴茂峻整之风骨,融汇古隶笔意,含高华浑穆之仪态。其最大的特征是“险劲”,“森森焉若武库矛戟”,劲厉而端庄,凝重而舒朗,开唐楷法度之先河。后人评欧书云:“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

在书学理论方面,欧阳询有《付善奴传授诀》、《行笔法》、《八诀》和《欧阳率更三十六法》(待考)传世。其对楷书结构的研究、整理,奠定了唐代书法理论的基础,把唐楷提高到了精深的高度,促使了楷书由“尚意”书风到“尚法”书风的转变,确立了唐楷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欧阳询传世正书作品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四种,其中尤以《九成宫醴泉铭》最为著名。

《九成宫醴泉铭》,唐贞观六年(632年)立于陕西麟游县,唐秘书监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之事。碑高2.7米,宽0.93米,行49字,共24行计1100余字,为欧阳询76岁时的奉诏之作。碑今石尚存,传世最佳拓本为明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碑用笔刚劲凝重,峻利而含韵,结体平中寓险,形敛而势放,有“楷书极则”之称;宋《宣和书谱》比之为如“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如“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誉此碑为“翰墨之冠”;明代赵涵所著《石墨镌华》中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此碑是千余年楷书法度之极至,也是临习唐楷的优秀入门范本。 





一、《九成宫醴泉铭》的用笔特点:





1、棱角分明,方劲严整。该碑用笔存北碑笔意,点多呈三角,藏露自然;横竖起收、钩挑捺尾、转折之处多用顿挫之法,方折劲健,方肩硬朗。但要注意方中带圆,方圆融合,忌剑拔弩张,而忽视秀润仪态。如“钜、间、阳、逾 ”。

2、笔画匀称,劲中含润。该碑笔画粗细匀称,清秀挺健,运笔缓慢沉稳,不似颜、柳楷书笔画对比明显,但每一笔中却有蕴涵着变化,避免了刻板单调。碑中横画布排严整;竖笔多取背势,富弹性力度;撇弯捺直;并多有腰细竖和腰细 撇,瘦劲挺秀。如“本、越、青、毁 ”。

3、凝重含蓄,高简浑穆。该碑用笔又多沉稳内敛。横竖起收多用藏护之法;出锋处锋尾较短,锋芒内敛;出钩多顿挫后平推笔锋作小平钩,不作长钩;有些撇或竖收笔回锋似钩,笔势凝练;右抛钩借用隶书“雁尾”之法,舒张饱满,古朴萧散,别居神韵。 如“作、尤、但、悦 ”。

4、点画置换,正中求变。该碑多用点画置换之法,变化灵动,饶有趣味,别具一格。如取汉隶笔法,以横竖代点,朴厚凝重(首点用短横,宝盖左点用短竖);借魏碑笔势,以短撇代点,方劲有力(如“戈”右上点);参行书笔意,以点代横竖,活泼灵巧(如框形中的短横、短竖)。如“象、足、训、沼 ”。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点:





1、左右背势, 体态颀长。欧字结体多取敛势, 竖多左右相背,细腰瘦健,中宫稍紧凑,而上下则多伸头露足,“若春笋之抽寒谷”,体势显得瘦硬清寒又洒脱灵动。如“仪、润、井、趋 ”。

2、形敛势放,舒活开张。该碑虽主体收敛却不乏舒放之 势,字中多以长横或长竖、长捺、鹅浮钩等主笔拉长取势(尤向右扩展较长),中宫间距、留白适宜,结体紧而不拘。如 “谷、纬、往、尧 ”。

3、斜正变换,平中寓险。该碑结体谨严,却时出欹斜险劲之笔,充满奇趣。能正斜相映,化静为动,并于倚靠、俯仰、牵制、向背、避让、呼应等运动变化中寻求力的平衡,达到“既知险劲,复归平正”的境界。如“功、致、瑞、沉”。

4、大形规整,小处求活。该碑结体外形 规整,有平正之态,但却极注意避同求异,能寓局部灵活多变于整体端庄险劲之中。对字体和点画采用繁简(后、後)、置换(魏、户)、挪移(塗、舊)、增减(建、身)等手法,进行异体变形,能于法度中求变化,于细微处现精神;并蕴含行书笔意,多有率意、飘远、灵便之笔。横竖化点、钩生隶意、点画间顾盼俯仰,神气充腴,使体势整齐而不板滞,佳构时出。如“无、嵘、与、徒 ”。

总之,欧书虽用笔方折瘦劲,结构紧束峻宕,但却内含秀骨,笔势舒张,不失润味,临习时切勿夸张失度,专事方劲,一味紧束,导致刻板生硬,有骨无肉,成拘谨寒乞。而要险润融合,方圆兼施,收放得势。要苦练妙悟,把握好“摹形”与“写神”的切合点,努力做到“形神兼备”。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的九成宫碑字帖版本众多,鱼龙混杂。我见过多个版本的九成宫碑,其中就属明李祺旧藏《九成宫醴泉铭》最为混乱,以致于使我们这些学书后辈无法分辩。就拿楼主所例举之版本,果真是明李祺旧藏之《九成宫醴泉铭》嘛?楼主可注意到第一页"奉敕撰"下方有一枚小方印,仔细辩别不难看出是“三井高坚之印”。众所周知三井高坚就是被认为仅次于明李祺旧藏《九成宫醴泉铭》版的日本三井版《九成宫醴泉铭》的收藏者。疑惑重重,难道三井高坚也曾收藏过明李祺本。求高人指点。其实眼下书法碑帖的出版出错已屡见不鲜,请求有关部门出面整治一下目前出版行业对出版书籍工作的不严肃个别人员不负责任的现象给以打击。

http://s16/mw690/001O6wL1zy73PAYY8Krff&690

http://s9/mw690/001O6wL1zy73PAZ3xG028&690

http://s13/mw690/001O6wL1zy73PAZ92C88c&690

http://s7/mw690/001O6wL1zy73PAZfmNU86&690

http://s5/mw690/001O6wL1zy73PAZkKjy64&690

http://s3/mw690/001O6wL1zy73PAZqLjc22&690

——易可书院——
 

弘扬圣贤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贯通国学经典,开启人生智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养浩然正气,树人文新风,修仁义道德,讲忠孝廉礼。让我们自强不息,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国学课:少儿启蒙班;学而培优班;见贤思齐班。

书法课:基础入门班;精研长训班;高级进修班;硬笔速成班,VIP会员等。

国画课:工笔,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等。

 
招生对象:青少年  成人
 

联系我们:

公共平台微信:yikeshuhua

易可微信号:405534879

 

合作洽谈,报名咨询:

15110310338 申老师

13015471444  王老师

官方QQ405534879

 

http://s7/mw690/001O6wL1zy73PB1UlGSa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