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叔孺的篆刻精选

(2016-01-06 10:21:32)
分类: 篆刻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赵叔孺5岁起就爱好书画,尤以画马最佳,被称为神童。1881年, 赵叔孺画作赵叔孺年方8岁,他父亲在春节里大宴宾客,席中有一位长辈林颖叔,听说叔孺小小年纪就能画马,要他出来相见,当众挥毫表演。叔孺领命,很快画出了一幅神骏的奔马,座中宾客传看,都十分惊诧,纷纷赞叹。林颖叔对赵叔孺非常赏识,第二天就请了媒人到赵家说媒,把女儿许配给叔孺。赵叔孺17岁迎娶林家女儿,夫妻恩爱。画一匹马得来一个娇妻,这是赵叔孺的一段佳话。

而赵叔孺的艺术造诣,也得益于林家颇多。他的岳父林颖叔酷爱金石书画,收藏极为丰富,翁婿二人志同道合。赵叔孺在岳父家遍观所藏精品,专心致志钻研唐宋元明古迹,苦学金石书画,不出3年,便已是成绩斐然。

赵叔孺活跃于海上印坛之初,正是吴昌硕声誉如日中天之时。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岳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

赵叔孺对篆刻的历史知识也很渊博。在给印友的印谱上题序时,总是把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精辟见解写上,举凡篆刻的起源、印章的由来、印谱的收集等,都能历数其年代沿革,以教后人。 赵叔孺书法

51岁起,赵叔孺每逢元旦,黎明即起,焚香静坐,随后自刻纪年印一方。如此直至去世前22年间,从未中断。他68岁时刊行了《二弩精舍印谱》六卷,内有自刻印三百钮,堪称代表作品。据了解,赵叔孺一生大约篆刻了一千钮印子。代表性的有:汉白文"仆累庐""特健药""照读楼""听涛轩"诸印;朱文有仿宋元印"云怡书屋""安和室""破贴斋""七姊八妹九兄弟""月上"等印,皆是上乘之作。

赵叔孺是个全才,金石书画样样皆通。赵氏书法,不拘一格,所写小篆楹联条幅,珠圆玉润,令人喜爱。他平时训诫学生和子侄辈,临摹古迹书画,要形似,也要得其神韵,最好能自运机杼,显出崭新面目。赵叔孺著文不多,诗词更是罕见,但在画轴中偶有绝句题咏,颇具闲情逸致。

此外,赵叔孺还是一位出色的古物收藏家。他的书斋名为"二弩精舍""二弩"是汉延熹、魏景耀二弩机,为蜀汉遗弩,是赵家珍藏的古文物。由于他收藏丰富,阅历又深,因此鉴别力也很强。他的鉴定,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

由于出身于官宦世家,从28岁之后的10年间,赵叔孺也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但赵叔孺性情淡泊,这从他对金石书画的爱好中可以看出来,官场之事并不是他所热衷的。从38岁之后,赵叔孺就从官场销声匿 迹,携眷到了上海,以舞文弄墨为乐,以篆刻字画为生。其间他广交朋友,如四川张大千、鄞县高振霄等当时名家,都乐于与他相交,并尊他为金石学泰斗。

1912年,赵叔孺编辑了《汉印分韵补》六卷。这一时期,是他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各地慕名来求墨迹和治印的人络绎不绝,登门求教或拜师的人也接踵而来。其中有平湖陈巨来、永嘉方介堪、吴县潘子燮等,深得师承。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也曾尊赵叔孺为师。据《赵氏同门录》记载,赵叔孺所收门人大约有60余人。

在对学生的教导上,赵叔孺不赞成学生单纯传承老师的心得,而主张学生根据各自的禀赋和素质,确立研究上的侧重点。其众多学生纷纷成才,也验证了赵叔孺的育人方法十分成功。回顾二十世纪的印坛,同出赵叔孺门下的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以各自的成就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而陈巨来在篆刻上的成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赵叔孺60岁和70岁寿辰时,其亲友及门人曾发起两次祝寿活动。这两次祝寿活动,是庆生宴,更是众多艺坛名流的大聚会,群贤毕至。1942年和1944年,赵叔孺率领学生,先后在上海举办"赵叔孺同门金石书画展览会",堪称艺坛盛事。

1945年,赵叔孺72岁,因染感冒,恶化为肺炎,药石无效,当年317日在家中过世。

赵叔孺斋馆名二弩精舍。五岁起就爱好书画,尤以画马最佳,被称为神童。十岁时,曾邀当众画马,所以骏马神彩毕现,观者无不叹服。后被收藏金石书画极富的闽县林氏招为婿, 赵叔孺画作居岳家其间,遍观林氏所藏的精品,潜心钻研,特别着力于青铜器与古玺印。赵叔孺是个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骏 马无所不精,书法篆刻上也自有面目,宋元圆朱文一路的造诣尤深。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弟子五十多人,现代艺坛上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如陈巨来、叶潞渊、方介堪、张鲁庵、徐邦达等都是他的学生。其书法取法赵之谦、赵孟頫,而以后者学得最久。篆刻遍学各家,兼浙皖两派之长,力假定秦汉。学赵之谦所得尤多。对宋元圆朱文的研究发展有重要贡献。著作有《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等。

赵叔孺父亲赵佑宸为咸丰翰林,曾为同治帝蒙师,官至太常寺卿,家中富有收藏;舅父林寿图亦为闽中大收藏家,赵叔孺从小耳濡目染,对书画颇有灵性。1911年后定居上海提蓝桥,作书鬻画,为海上一代宗师。赵叔孺以其自身的画艺名噪海上时,从其学艺者众多。当时海上桃李最盛有三家,一为昌硕门下缶庐弟子;一为李瑞清、曾熙门下曾立同门会;另一家则就是赵叔孺了。赵氏门下弟子凡七十二人,以篆刻名家陈巨来最早,潘君诺为最后。其他如方介堪、支慈庵、戈湘岚沙孟海徐邦达、张鲁盦、张雪父、叶园露、厉国香等人都能传其薪火,为艺林翘楚。(可见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当时,国门乍开,派别林立,艺坛纷呈。赵氏的画学思想则是以著书风、印风学古,而萌发出"画风也要复古"的想法,于是他走了一条高致林泉之道,且由此画艺大成,但此时的艺术之道已不再是"华山一条路"了,多元化的变迁使得赵氏的画在他的那个时代(当时大兴沿承石涛、八怪一路传统大写意画风)无法取得主导的辉煌。

在书法上,赵叔孺正草篆隶皆擅。行楷出入赵孟頫赵之谦,恬静娟美;篆书得力于李斯、李阳冰,平稳圆转;隶书融会两汉,有秀逸之趣。亦精篆刻,宗法秦汉,参研宋元,以工见长,不滞不板,行刀以冲为主,造诣极深,时人将其与吴昌硕并誉为"瑜、亮"。所刻"先忧事者后乐事"为其精严之作,神明独迈、繁而不乱。在整体布局上产生自然和谐的效果,构思严谨,为人喜爱。清末即与吴昌硕齐名,又与黄士陵、齐白石王福厂并开"民国印坛五大流派"

http://s9/mw690/002CCDN5zy6YlTie26Ib8&690

http://s6/mw690/002CCDN5zy6YlTmXNyZ25&690


http://s5/mw690/002CCDN5zy6YlTiwSUcf4&690

http://s9/mw690/002CCDN5zy6YlTimTJ698&690

http://s15/mw690/002CCDN5zy6YlTiDxng6e&690

http://s11/mw690/002CCDN5zy6YlTitttE3a&690

http://s13/mw690/002CCDN5zy6YlTiKocQ8c&690

http://s9/mw690/002CCDN5zy6YlTiyOiAb8&690

http://s4/mw690/002CCDN5zy6YlTiDaefe3&690

http://s8/mw690/002CCDN5zy6YlTiFvmf17&690

http://s5/mw690/002CCDN5zy6YlTiX3Mg64&690
http://s14/mw690/002CCDN5zy6YlTooMUd7d&690

http://s14/mw690/002CCDN5zy6YlTpXNIFad&690

http://s14/mw690/002CCDN5zy6YlTpMqiV6d&690




http://s9/mw690/002CCDN5zy6YlTojldmd8&690

http://s2/mw690/002CCDN5zy6YlTokH73a1&690

http://s6/mw690/002CCDN5zy6YlTomUXH85&690

http://s12/mw690/002CCDN5zy6YlToqJqX4b&690

http://s9/mw690/002CCDN5zy6YlToHrIsb8&690

http://s16/mw690/002CCDN5zy6YlTouQLJ4f&690

——易可书院——
 

弘扬圣贤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贯通国学经典,开启人生智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养浩然正气,树人文新风,修仁义道德,讲忠孝廉礼。让我们自强不息,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国学课:少儿启蒙班;学而培优班;见贤思齐班。

书法课:基础入门班;精研长训班;高级进修班;硬笔速成班,VIP会员等。

国画课:工笔,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等。

 
招生对象:青少年  成人
 

联系我们:

公共平台微信:yikeshuhua

易可微信号:405534879

 

合作洽谈,报名咨询:

15110310338  申老师

13015471444  王老师

官方QQ405534879

 http://s12/mw690/002CCDN5zy6YlTwxRrBd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