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2》中国5.12
(2009-11-20 15:41:14)
标签:
忧患意识2012人类灾难美国罗兰·艾默里奇文化 |
《2012》全球上映后,屡遭热评,众说纷纭。毫无疑问,此片是一部相当震撼的商业巨片,地球毁灭,人类灾难,真让人不寒而栗,再加上视觉特效,故事情节,就彻底让你目不转睛了。
可是,透过荧幕的背后,看到的却是罗兰·艾默里奇导演强大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宇宙精神。在《2012》中不难找到5.12汶川地震的影子,我在想,如果08年以前中国有类似题材的电影,汶川地震也不至于那样的惨烈,几十万的生命也不至于全部消失。面临如此可怕的灾难,汶川人民无处可逃。一,中国科学家完全没有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二,汶川人民压根就不知道地震是啥玩意。
地球在宇宙中不过是微小的一粒,人类就小如灰尘了。面对一些规律性的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微不足道。老子说:天不清将恐裂,地不宁将恐发。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社会环境日益破坏,当达到极致的时候,大自然将会惩罚我们。这时候顺应天意的只能是逃亡,逃亡靠的是智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中国人总是沾沾自喜,动不动就把老祖宗拿出来,把五千年文明拿出来,认为地大物博,能够丰享千年。科学家对自然灾难都浑然不知,何况知识浅薄的老百姓。学生更不知道怎样去防御地震了,因为这不是考试的重点。在安乐的一瞬,生命已经飞逝。
中国的导演很会怀旧,特别是近年来商业炒作的电影层出不穷,完全为了勒索老百姓的人民币。其实《建国大业》不应该这样拍,应该收集一系列明星的写真图,再做成漂亮的幻灯片,然后轮流放映,岂不更好?反正阵容庞大,众星云集,老百姓也会买账的。像《南京,南京》这种片子我实在想不出它有什么意图,为了铭记历史,难道就要隔段时间翻拍一次吗?放心,刻骨的痛苦,国人永不会忘记,更不会背叛。为什么不试想一下未来的题材: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天,某些外国人在南京大势嚣张,胡作非为,南京市民会怎么样,各行各业会怎么样,会发生哪些故事?这样的题材不是很好吗?再怎么回顾过去,我们都得面对前方的道路。
中国的导演非常缺乏社会责任感,诚然,张艺谋冯小刚等前期的电影很不错,但现在江郎才尽了,只顾往自个的口袋里捞钱,商业轰炸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给他们送钱。
相反,海外这些灾难片很好,最起码刺激了人类麻木的神经。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现代社会的唯利是图,贪赃枉法,尔虞我诈又何足挂齿。所以生命才是最可贵的,人与人的爱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爱有意志,才可能找到自己的诺亚方舟。我想起了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生活的艰难和梦想才酿造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我同时想起了日本的电影《日本沉没》,很多国人看过后拍手叫好,说日本有一天就会自动消失,好像出了口气似的。完全错了我可爱的同胞们,小日本让自己的国家沉没可能吗?它的本意是:日本是个岛国,人口很少,资源匮乏,在世界上得到的权利也有限,稍有不测就会全盘崩溃,所以要提醒国民保持忧患意识,好好生活,珍爱生命,应对一切危机。现在,日本非但没有沉没,反而变得十分强大,有空还打中国个擦边球。
5.12地震之后,中国人民有了很大的突破。一,科学家能基本准确的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二,一些领导人终于悟到了生命的可贵性;三,很多学校开设了如何防御地震的课程;四,电视上出现了很多描写地震的感人故事。不过,下一次来的是不是地震就很难说了,可能是洪水或火山什么的。一些官员人悲天悯人的感慨,有用吗?逝去的是宝贵的生命啊,有一个生命就有一个希望,有一个希望就有一片天空。“安息吧,我们与你同在”,可能吗?
《2012》这种优秀的电影,不仅争抢了空前的票房,更多的是,它给人类带来冥冥的思考,是献给人类最好的电影。
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