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事 怎能随便见“红”
(2009-10-30 15:13:42)
标签:
素质教育道德标准大事鞭杆中国 |
现在流行过年过节给教师送礼,就平时也送,特别是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送礼风暴此起彼伏。据悉,随着送礼风气愈加浓重,家长们也暗暗的作出礼品对决,人民币越厚对自己的孩子就越放心。一些家长有钱,不惜重金相送,以此换取孩子在学校的优越位置,换取光明的前途。有些老师竟然用礼品的多少来决定学生的优良中差,并按等级给其待遇;有些老师想拒绝,可这样一来就有损家长的面子,也只能勉强收下。最后,教师的口袋与日俱增。
笔者涉世不深,但耳闻目睹此种败类现象,如坐针毡,心似刀割。一转眼,一个泱泱的教育大国就此衰竭,五千年文化将走向死亡,成何体统!
中国的教育美德传承千年,享誉四海。孔圣人学富五车,以身作则,不耻下问,儒学精髓光耀万代。千百年来,中国的教师都以此为典范。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成为中华民族历代教师的育人准则,只要拿起课桌上的书本,这两句话必将铭刻在心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国家能不能长期生存下去,就要看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能不能支撑得住,就要看着个国家的教师能不能把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人格标准长期传承下去。中华民族历经漫长岁月,确凿的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证明了历代教师最优越的师德传承,才有我们幸福的今天。
但放眼中国当今教育界的送礼风,何其悲哉!真可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在我的记忆中,每隔一段时间,中国就搞一次教育体制改革,然后某些学者专家发言表态云云,最后就是会议通过,落实执行。在我的记忆中,每次教改,都有两件事,一是大搞学校建设,二是增长教师工资。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么几句口号:九年制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学生减负等。但最后又只有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岂不荒谬?
何谓素质教育,一些没有素质的教师谈何素质教育。先人有言,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鞭杆之下出秀才。这些话让现在人是无法理解的。笔者当年也是十年寒窗,劳心苦读,接受老师的体罚或责备不计其数,可回过头想想,心里却是甜美的,这些老师也备受尊重,非常感激。学习,靠的是智慧,但也是一种体力活,无不感到身心疲惫。这个过程是任何生命成长的必修课,不经历风吹雨打,怎能见彩虹。所以,对孩子的溺爱本身是一种错,对孩子无限期待也是不应该的。先成人,再成才。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这且不说,怕的是,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从小灌输到孩子的骨子里,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如果每个孩子都认为送礼、拉关系、走后门是正确的,那么祖国的新一代人即将和以往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严重脱节,进而产生文化上的脱节,国家将毁于一旦。有些人认为,国家专门培养一些重要的优秀的人才就够了,这种人简直该死,假如一个社会的整体氛围及其恶劣,乌烟瘴气,能出现人才吗?能留住人才吗?所以近年来出国深造,移民他乡,改换国籍的人屡见不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民族的悲哀。
由此看来,社会的腐败和混乱的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自幼就亲历这种肮脏的东西,长大也会顺其自然。在这里,教师扮演着罪大恶极的丑恶角色。现代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出来就走马上任的,弄个学历或者考个资格证书什么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都不够丰富,尤其是人格还不够完善的,思想还不够健全的,就要脸不红心不跳的承担着“祖国园丁”这一历史重任,纯属荒唐。所以,在中国,是最不应该做教师的人在做教师,知识技能是小事,品德思想是大事,稍有不测,后患无穷。
于是,家长本不该送礼,应遵循鱼缸定律。教师本不该收礼,应该以德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