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本人已将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做了界定。本文,再从学校的文化结构做一剖析。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社会文化构成的四个不同维度。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用这四个维度来审视学校文化,同样也呈现四个不同层次的维度。本人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这四个维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断递升的过程,了解这个结构及相互关系,对于指导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物态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表层结构。这种表层文化是学校的外表文化与视觉形象的传达,它既是学校文化的空间形式,又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的表现形式。这种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如校园布局结构、建筑风格特色、人文自然景观、环境卫生水平、学校形象标识物、标识色等,这些物质载体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校园物态文化通过可以视觉传达的外表,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趋向和学校精神,从而起到了约束行为、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智慧等作用。可以说,物质文化是观念文化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实践改造以后的积淀,是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浅层结构。这种浅层文化是维持学校运行的规范,是校园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以文字形式表达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其体现的文化,它是调控学校内部各种组织、团体、员工行为活动的规范和准则,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大学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科研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校园制度文化是一切形式的学校文化活动的准绳,它是一种“硬件”的管理方式,是学校文化的保障体系,是为了达到无意识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强制性手段。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中层结构。这种中层文化是学校管理系统运行的制度、机制以及运行的状况、效率、质量等的综合体现,是在学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熏陶下,使学校广大师生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并直接表现为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包括学校良好的礼仪形象和人际关系。行为文化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校对外的美誉度。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高层结构。这种高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征。校园精神文化统领着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方向,学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都会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愿景等学校精神来开展,甚至学校的校训、校歌都应体现学校的价值取向、管理模式、培养目标,这是学校精神的核心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