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纪录片浅谈固定画面的构图

(2011-05-02 16:58:57)
标签:

杂谈

分类: 算是摄像教程吧

算是摄像教程吧,与我以前文风差异性极大,做好思想准备再看,对你没用的干脆别看。

 

    我说过跟镜头会诱发你的构图惰性;我说过固定画面一定要把握好画面元素及搭配组合,简称构图。但你千万别认为只有固定画面需要构图,运动摄影就不需要构图。

    跟镜头之所以会导致构图的惰性,在于主体在画面中始终保持位置、大小的恒定,而环境不断划出画面。正常人不会对基本上无法看清的环境产生兴趣,就好像不会对画面虚糊的部分发生注意一样。推拉摇移也存在着构图上的简单性,在运动摄影中,不断的新元素进入画面或老元素划出画面,观众这时候往往不太注意形式美感了。但推拉摇三者,重点所在的落幅,是画面的重心,摄影中一般会选择在落幅时机停顿一秒以上,围观的分析这就是一个固定画面,观众这时就不得不鉴定摄影师的构图功底了。你当然可以投机取巧,快速切至下一镜头……


http://2f.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1/ce0Ccvfj4nqnQ.jpg

    有个群体叫不解风情的理科生,很不幸写这文章的人正是。我教书的时候,对取景构图的课程,总是按照理科的思维去解释。对于感性的审美课题,这的确怪怪的。我说过,条条框框的步骤、规则会限制住美学者的思维,这是审美哲学给的一些回顾总结,但绝对犯不着检讨,在美学的探索时,你不得不承认就像主旋律说的初级阶段那样,要有一些特殊性。那么,我们开始理科化。


 

    取景构图是画面元素通过镜头手段进行审美结合,这话一点都没错,问题是你怎么去执行。有些事儿不能详细的问下去,比如审美是什么?如果不够感性,第一次见着时你会跟我一样喊出“请说人话”。当然这个世界上除了吴玮不会骂你朽木不可雕,所有的美术、摄影教师都会血压上升、心跳加速。不就是角度、距离控制着不同画面结构嘛。构图具体化到行为,的确就这么简单的事儿了。

http://2a.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2/ceDiALa3Bewj2.jpg

    行为更加具化,可以细数为——横竖画面决定、距离或焦距控制、角度选择。我说的是图片摄影。

 

 

    电视摄影师唯一轻松于图片摄影师的,就是横竖画面决定了。尽管宁浩当年也玩儿过竖着拍电影,那是刻意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剧中人显得无助,属于个案故不做详细分析。常规中视频要么呈4:3普通幅面,或以上下黑幕呈16:9宽屏。这是电视摄影师在开始拍摄前要做的第一选择。五十年代前的电影几乎全部是4:3的天下,战后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当然不是中国),电影除了画面大已经毫无吸引力。为挽救票房,好莱坞电影进入宽屏时代。在比例为1.375:1的画格上使用Hard matted方式或等到在电影院放映时用soft matted的方式,将图像画面以1.85:1(宽0.825英吋,长0.446英吋)的比例作商业放映,1.85:1被作为电影标准宽屏幕比例。好莱坞的宽屏幕电影比例还有2.35:1(1970年以前)和2.39:1(1970年以后)。简单的计算,你会得出这并不等于16:9的长宽比例。我要先说结果,宽荧幕的确挽救了电影,它带来了和电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用同样焦距的镜头拍摄,宽荧幕相比传统也会给人更加广袤的视觉享受。似乎它容纳了更多的画面元素。考虑到更换拍摄、制作、播放的成本,电视仍然坚持着近乎方形的画框,直至高清来临。高清电视的国际标准所选择16:9并非偶然,长期误认为人眼近乎方形视觉的论调被否定,人体工程力学研究中发现两眼的视野范围即成16:9宽长方形。至此16:9作新时代电视标准成为定论。


http://2b.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3/cegZVsUnl1EDs.jpg
4:3画幅(拍摄于1936年的《乱世佳人》)

http://2c.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4/ceFdwSJiW3Kj.jpg
16:9画幅(裁剪实现宽屏,请对比上图)

http://2d.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5/cePOLWGmMkCWU.jpg

http://2e.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6/ceRXe8D81aXuY.jpg
16:9相比4:3更能表现环境感

    是否选择宽屏在摄像中往往是播放终端的问题,电视的屏幕决定了使用哪种幅面。老实说现代人逐渐接受宽画幅,不再存在对4:3的依恋,高清摄像中已没有4:3任何事,再非多以特写构成的影片中,使用16:9更为妥当。多特写构成的影片,人物面部只能占宽屏的很少一部分,余下的过多环境会导致画面不够饱满,美感下降,使用标准幅面则不会出现此问题。

http://2f.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7/cel6cim4e5YU.jpg
16:9不适合小景别表现

http://2b.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19/ceDByEYzg7uSM.jpg
16:9不适合小景别表现

 

    距离或焦距的控制,决定了画面的景别。关于景别及景别构图公式,我已在上一章中详细论述。这里做一些常识补充。相比距离控制景别,焦距要方便的太多,更何况在DV已经完全普及变焦镜头的时代。构图基本靠走是定焦镜头的写照。实际拍摄中,我建议你还是尽量使用距离实现非小景别控制。

    必须要清楚远距离摄影和近距离摄影存在着画面上的巨大差异,空气中的微小粒子对被摄物反射光线的干扰造成锐度下降。另在景深上也存在着差异,我们都知道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当然很多时候你需要小景深来净化画面,该点另论。


http://2c.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0/ceYB3yJwUC72E.jpg

http://2d.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1/ceQJQzbQ8X2.jpg
长焦的小景深

    摄像的防抖要更大的表现在画面的晃动上。特别是手持摄影中,所使用的焦距越长画面晃动愈加被放大。尽量使用你的广角进行拍摄成了电视摄影师的口头禅。广角并不是万能的,在小景别,如近景、特写画面的表现中,清晰度无法相对变形取得功大于过的效果。除非你要抽象的表现被摄者。这时选择稍远的距离,动用稍长焦距,取得小景别画面。我以前已经回答了关于大长焦的作用——不适宜靠近拍摄的物体。

http://2e.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2/ceACevcAdDL2.jpg
靠近导致的小景别人物变形

 

    角度的选择这里得分两个范畴讨论——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从字面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实现起来所依靠的也不过是体能。有人把摄影构图描述为“选择!再选择!斟酌!再斟酌!”的咆哮体,我觉得话是没错,就是没半点用处。为了几秒的画面,动用半天时间去每个角度检验,而且要求记忆力惊人,能记住每个角度的画面效果,最后分析哪个是最好的。我是不具备这样的记忆,也没有这耐心,还很傲慢的觉得这世界上能比我有耐心的人应该不存在。对于普遍的大多数,你只能先了解内幕,以形成有效捷径。

    构图的目的除了明确表达重心,剩下的就是美观了(创新以后再聊)。美是个很主观的概念,很难去具象的形容它。速成的摄影教学中一般以民众的心理标准进行界定。美就表现为简洁、完整、稳定、生动四个关键。画幅长宽比和景别选择主要在于控制表达重心,而角度选择即是为了实现四词关键。弄清楚这点,选择水平角度和垂直高度就不是那么费劲的事儿了。

 简洁,就是简明扼要。与主题无关的、不必要的景物一律撇开。突出主体,使主题鲜明。


http://2f.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3/cedcpix1XQwPs.jpg
简洁与不简洁

http://2b.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5/ceglWT3nsg2Y.jpg
简洁不是简单,画面纯一表现主体为简单,简单的画面
枯燥乏味,失去可读性

http://2c.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6/ce67BSI88ZJH.jpg
简洁仍然需要环境(有时需要陪体,如上图中的荷叶)。

    完整,主体不能残缺不全,影响主题和主体的表现。

http://2d.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7/ceGGszOVRo0SY.jpg
完整与不完整

    稳定,是指画面景物要给观众以均衡的感觉,不会让人感到一头重、一头轻,或上重、下轻。

http://2e.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8/cetOKoY4A4feA.jpg

http://2f.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29/ceFIqETQqUJsE.jpg
不稳定构图,画面左右视觉重量失衡

http://2a.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30/cejpnhAD9xbnc.jpg
不稳定构图,画面上下视觉重量失衡,头重脚轻

http://2b.zol-img.com.cn/product/63_500x2000/331/ceKT4l05F31Xs.jpg
稳定的构图

    生动,是指在拍摄人物时,要抓住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表情、动作的瞬间姿态;拍摄某一事件必须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要注意其典型性。

    没有用图更能说明四词规律了,关于电视摄影中的静态取景构图,我们可以告一段落,使用运动摄影的手段补充构图是我们的下一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