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

标签:
闪光灯宋体峰值电容德国标准化学会教育 |
分类: 特严肃 |
因为被问到关于影棚闪光灯的参数——闪光持续时间(t=0.5)。故做了如下文案,其实我严肃起来也挺吓人的。
摘要:闪光速度,国际通用说法为——闪光持续时间。是指闪光灯从开始发光到达发光半峰值的时间长度。半峰值的表示为t=0.5。如某品牌闪光灯闪光持续时间表示为——闪光持续时间t=0.5:1/2000S
正文:
尽管我们一直以来强调闪光灯是瞬间的高速发光,但科学的精密的分析,闪光灯的整个发光过程是曲线的,如上图所示。闪光灯受到触发后开始发光,从t=0.1开始,到达t=0.5的半峰值,继而到达t=1的峰值(最大光量),继而开始衰减,直到再次回到t=1完全停止。其中的过程是非常短暂的,一般以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秒计算。
闪光灯的发光原理是电源供电于高压电容,电容充电的过程称之为闪光灯回电,电容充电到达饱和值后,闪光灯即可通过触发全功率发光。触发时,电容放电,强电击打闪光灯管中的氙气,氙气会发出强烈的光线。。按照上段的闪光灯发光过程,又可以详细的解释如下:
触发后,电容放电,强大的电流击打氙气,闪光灯开始发光,因为开始时电容所释放的电流非常大,故氙气所释放的光线非常强烈,直到最强,这个过程几乎是线性的。当到达最高峰值的发光量时,由于电容上的电量已被大量消耗,电压降低电流缩小,闪光灯的发光虽没有停止,但开始发较弱的光,以抛物线下降,直到完全停止。
除了强度的曲线变化,还有色温的变化。闪光灯的发光我们往往直接认为色温为5600K色温左右,这种认识是概括的,是平均的算法。开始发光时,由于电流强大,所发的闪光实际为冷色的蓝光,随着电流的消耗,闪光衰减阶段开始发黄色暖光,整体平均为大致5600K的白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德国标准化学会(DIN)都同意将t=0.5的时间作为闪光灯闪光持续时间的标准。事实上,这个标准非常含糊,因为在发光过程中,闪光灯有两次到达半峰值,一次为触发后,一次为到达峰值后衰减到半峰值。负责的闪光灯厂商多将第二次到达半峰值的时间作为闪光持续时间标准。
一定要记住,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并不是真正的闪光持续时间,这只是一个标准参考数据,闪光灯实际衰减到t=0.1时(即停止发光),需要的时间是t=0.5时的3倍。如如某品牌闪光灯闪光持续时间表示为——闪光持续时间t=0.5:1/2000S,那该闪光灯真正的发光时间是3/2000S,大约在1/700S。
以上所说的均为闪光灯在最大功率时的表现,而闪光持续时间的标准也是以该闪光灯最大功率输出时的表现。当缩小输出功率,闪光持续时间会缩短。
闪光持续时间对于摄影的意义在于,如果闪光灯的持续时间太长,如某品牌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为——闪光持续时间t=0.5:1/300S,则根据3倍关系可计算出该闪光灯实际发光持续时间为1/100S,当相机使用1/250的快门时,快门结束时闪光灯仍在发光,而相机曝光并未利用到后续的低色温暖光,画面将会有所偏蓝。除此以外,如果闪光灯的持续时间过长,将不能拍摄飞行中的子弹等高速运动的物体。
实现更短的闪光持续时间,可使用更高电压的电容做电源箱。但要注意,太高的电压只能在使用全功率时发挥作用,当缩小发光功率时,需要缩小电源箱中的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