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关于镜头最后的罗嗦-吴玮教你选相机

标签:
杂谈 |
分类: 毁人不倦 |
停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以至于都忘了上节扯到哪儿。不得不翻回去看了一遍,于是写下这么个罗嗦的标题——“暂时关于镜头最后的罗嗦”。
之所以要说暂时是因为很多人发了信息问这个镜头,那个镜头到底该不该选择,在我回答“要理性消费”的时候遭遇到一片“我已经很理性了,犹豫了都半年了”。我说我只能回答这个镜头的参数及适用范围,我理解的可以用到哪些地方,对方们都不满意说你就说说你对这个镜头的感觉吧!我顿时感觉到眼前发黑,正常一点,我一天要收多少这样的邮件,有多少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镜头,甚至还有一些在装逼网站上被误导而问我改装镜头的。
这也怪我。在上周开始忙活了以后,因为很多时候不能坐到电脑前当坐家,我把已经成为习惯的码字行为变成了手机写微博。该手机是去年康师傅申请电信号,一步踏入了天翼却没能步入3G的赠送手机。该机器十分怀旧,除了能电话短信,别的好像就只剩下钟表了。如此纯朴的手机,你怎么能让他来个短篇呢?
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换部智能手机,迄今为止我还没用过智能手机,当然我不会装逼的说“电话就是电话,要那么多功能干吗”,您要是愿意一字一块钱付我稿酬,我早买了。
我扯远了FF01
微博写的是摄影的取景构图,这本身是个很拧巴的艺术概念,我实在不忍心你们跟我一样被蹂躏一次,于是选择了个编瞎话的手法,把我大学因为赌钱输了学费才学摄影改编成了小时候因为我爹不待见我的国画水平而投机摄影。这个瞎话导致了很多人认为我搞相机足足跨越了世纪,那镜头肯定是用的不老少了。我想说滴是,就算是,近年如春笋一样涌现出来的新镜头,我该怎么去挨个了解吧,正常一点吧,求求你们了。我父亲真的跟我说过“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我想了想这个问题,于是以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给canon、Nikon等光学厂商都发去了邮件,结果真的上钩,公关部的小姐们(公关和小姐没有丝毫的关联,记住三表的话——不需联想)跟我一顿寒暄,我一兴奋忘了跟他们提让我做他们的中国大陆区产品鉴定的事儿,再打过去已经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了,唉,中国的知识分子啊,死要面子活受罪,非要等别人找上自己才觉得够身份,还有个更关键的是,这些日本厂商的中国办事处同样是中国人构成,“送上门的生意不值钱”也成了恒定的标准,所以你看吴玮现在也只能建立关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
也好,在他们其中的任何一家收买我之前,我对各家的评价都是客观的。(之前八卦历史的时候,我已经说了是扯犊子了,挑刺儿的阉货就别在下面叫嚣了)
认清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焦段。再啰嗦一次,广到中焦就已经差不多够了,这也就是各套头的焦段设置的原因。风光摄影分场景摄影和小品摄影,场景摄影就是大远景,大全景,需要滴是广角;小品的话看距离定,一般一个135mm的焦段也够了。人像摄影环境人像需要广角;全、中景需要标准焦距;(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近景特写需要中焦。个别要拍个花卉、昆虫神马的,那就加个微距吧,谁让你们好这口呢。要按我的意思,入门的时候除了那个18-55的头,不对,是头们,需要多加个长一点的焦距,参考可以选择个55-250或200就行啦,对自己好一点,挣俩钱不容易。
关于镜头的光圈真是不愿意说的话题。每次上课或者上节目,都有人会问“如何把背景给拍模糊掉啊”这样的让我准确回答却会有犯罪感的问题。背景糊掉是个通俗的叫法,官方的叫法叫小景深,就是画面镜头纵向上空间内清晰距离的长短,短的叫小景深,小景深的时候人跟背景站的远一点,背景就模糊了。实现有三(怎么感觉这四个字好像在哪儿听过),一是大光圈,二是长焦距,三是近距离。这三个都带来了器材上的问题。对没有银两购买所谓的牛头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伤害。我他妈的都想给自己发条信息“姓吴的,你就不能说个不需要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吗?”于是,我开始了微博谈构图。。。。。。
再打条广告——http://t.sina.com.cn/jiuwuweila
大光圈对于拍摄的意义在哪儿?我的理解主要是弱光摄影,次要才是虚化背景实现小景深。1.记住,开大了光圈等于在扼杀成像。大光圈的时候锐度下降、跑焦概率增加,稍微的抖动就带来了画面的模糊。最重要的还是第三条。千年的一天,一哥们在群里叫我给看一张照片,碰巧我不在的时候,一哥们把自己群名片改成了吴玮,对着就说“你这个照片拍的相当清晰啊!”过后大家哈哈大笑,我一直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好笑的。你看一张照片的时候第一评定标准就是清晰度,模糊的照片直接可以delete,然后才是曝光构图什么的。只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把这句话咽在喉咙里没说出来,但不代表他没有第一的重要性。2.我就这么觉得大光圈虚化背景只是构图时的无奈之举,而不是随手之劳,只有你无法利用角度、高度、距离实现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关系的时候才会用这招。对于已行程习惯性的小景深思维的您来说,看到上述句子:如果你犹豫不定说明你还有救,如果你津津有味说明你具备艺术家的包容,如果嗤之以鼻并以穷人买不起小光圈的哀嚎叫嚣的话,我只能说——有幻觉了,看医生!
弱光摄影用大光圈还是以画面清晰为第一守则,小光圈的镜头必须要借助高ISO或闪光灯或三角架来实现画面的清晰度(手抖),高ISO画面糙,闪光灯画面硬,三角架是木有问题,可万一你是弱光下怕动物咋办?大光圈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它的优势了。按照我的性格,这个地方之所以只用优势而不是用牛逼的原因就是,这个弱光摄影指的不过时白天的室内或舞台….
在最后不得不承认,大光圈的镜头与小光圈的镜头在同等的光圈下的成像,大光圈的确色彩、锐度都更牛逼。您没饶着舌头吧?
再说一句重复了一万次的话“您有这个必要追求那么好的成像吗?”您要是回答,可我的这个成像实在差的没法看了,真的没法看了啊?两种原因第一是你的UV镜是破烂,第二是你有幻觉了。
关于镜头的防抖,这个真的没什么好多说的,有肯定比没有的好。我一直不是很相信镜头的防抖能把单反的安全快门提升三档,这个得看怎么理解,如果您固化的理解1/60为安全快门的概念,那1/8秒对于还是新手的您,您拍着我看看。怎么可能呢,初学者本身存在的手抖还有单反的反光镜升降机械原因等等。这个主要是在长焦距摄影时,安全快门是焦距的倒数,比如说你用200mm的焦距拍摄,那安全快门起码是1/200,对入门者,我保守的估计应该是1/400,这个时候的提升三档就是差不多1/60了。其实主要的还不是因为你只需要1/60就能端稳,长焦距拍摄的时候,手的轻微抖动,画面就晃得厉害,对焦完成后一点点的偏差,可能焦点就脱离了。防抖解决了这个现象,手的轻微抖动,画面的抖动会很小很小,这样能保证快门启动的时候对焦是准确的。当然我这样理解非常主观,我就看过很多人用防抖1/15秒拍出了清晰的照片,换我自己绝对不会那么干,不信就是不信。关于Sony、Pentax、Olympus的入门用户这里可以完全不看,非常抱歉道现在才告诉你们,因为你们选择的厂家已经非常厚道的把防抖做到机身上鸟。
今天就这样吧,我也该回去了。想起来了,前面说的好熟悉的四个字,是我高中的时候那些家伙唱的周杰伦的歌。狠狠哈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