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的《检讨装逼》一文,新朋友纷纷跟我说,哎呀,那那个说什么装逼的影评其实够得上发表啦。我说那可不,就让一个孙子拿去发表去了,好像还算了钱。他们一个个土鳖一样的惊讶的要命,啊!这样的文章你还觉得装逼,还觉得不要再搞啦!?那可不,我再也不要这样恶心我自个了,您想想啊,当时也觉得牛逼,可是过个一年半载的,再拿出来看自己都觉得牙酸不是。这个就跟冷笑话网站上分析牛逼的人、装逼的人、傻逼的人很接近,装逼的人开始你觉得他牛逼,慢慢你就觉得他装逼,到了最后你就觉得他傻逼了。我也算是个正常人吧,对自己何必要这么残忍。“那你他妈的教教我写这样的文章吧。”
好滴,我教你。
按照吴老师的上构图课的思路来吧,吴老师的构图课就是老去分析“元素”。
“要知道,这些人们拍电影和化学家一样,最讲究的是“元素”两字”。—韩寒
我们也从这个指导思想去展开吧。
首先快速的给你补一下电影学。直接以元素来补。
电影是舞台剧演化过来的(别拿电影史和我说事儿,我他娘的知道最早就是纯粹性搞记录的)。故事性对已一个剧来说是其最底层的架构。不好意思,按照这个进度下去写到明天早上还没说明白了,换思路。
电影的制作过程元素下:
小说——小小说——剧本——脚本——拍摄的若干镜头通过筛选后调色、特效、合成最终成为成品-电影,请注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装逼影评写作的基础。
我们要分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剧本的实现问题,方法如下:
第一、
小说改编成小小说就需要压缩,浓缩成一个最简短的故事,让时空的跨越性通过“若干年后”这样的傻逼字幕来取代,从而精简掉其中的肥皂剧成分;让空间性直接通过更换取景点或布置新的场景实现。这里请一定要注意,压缩的过程就跟摄影构图的减法一样,不需要的或者说可以不需要的、基本没多大作用的一定要压干净,你看电影的时候就一定要记住每个细节、每个镜头是否多余,以此为你的装逼文章的批判章节打好基础。其实这个过程是十分傻逼可爱的,一般要在电脑上或是影碟机上通过不断的暂停记录实现,除非你们家就是开电影院的。电影上要求出现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对剧情发展有用的,每一个对焦精确的物体都是有其寓意的。切忌,切忌。特别是你发现了一些别人根本发现不了的小细节,小玩意,你把它写进文章里,你就牛逼啦。所以这个工作很辛苦,一部电影你要看到最后能把台词都背下来了。
第二、
小说的本身按照文学家们的说法要具备两个元素——叙事和表意。光叙事不表意叫没有灵魂,他们好像是这么说的;如果纯粹是表意几乎看不到叙事的,你看到这样的影片,告诉你,你的运气来啦,这些不说人话的小说家和不办人事儿的导演是你扬名立万的最佳时机,你一定要马上站到他们的阵营里和人民群众的低级趣味为敌,就是要让你丫看不懂,就是在你面前有品位的优越感。这样的电影你一定要大吹镜头中的表意性,越怪越好,越不说人话越好。当然这样的电影反复去看对你来说比较残忍,那还是正常点的,找一些叙事和表意结合的。叙事我们在后面详细去分析,这里说表意。表意的时尚元素可千万别理解成张艺谋老师的,那样只会招人耻笑。以下关键字提供参考“同性恋”“婚外恋”“家庭危机”“环保”“反拜金主义”“性解放”“性发育”“性压抑”“传统论”还有就是我也十分认同的“人性”,当然我崇尚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一定要在文章里把作家和导演的教育用意给体现出来。其实我真的好奇怪,现在的导演好像都成了教育爱好者了。我的理解是不务正业,电影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娱乐,非要让教育占绝对的比重干吗。不好意思,我跑题了。如果你能分析出导演和作者自己都没想到的教育用意,那恭喜你,牛逼啦。这个实现起来没第一条那么残忍,整天想着这电影就行了,可劲憋,难产也豁出去了。
第三、
故事中角色体现问题。不要固化的理解为主人公的演技与性格体现。分析这个是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事儿,你是装逼的影评人,怎么能落入如此俗套。需要做的是抓住剧中不相干的人物,最好连配角都不是,跑龙套的最牛逼啦。往死了去分析他在电影中的作用性,不可缺少性,送你一句装逼的话“牵一线可动全局”,一定要把这个人在影片中的作用夸大。别紧张,电影的导演们早知道你们的心理,所以在改剧本的时候给你们留了足够的发挥余地。比如说《阳光灿烂的日子》,牛逼的影评人主要的分析解剖对象就是那个成天喊“古伦木,偶吧”的傻子;《两杆大烟枪》的则是黑老大的两个傻傻的手下。放心吧,就算你分析的火了,这事儿问到导演那去了,导演们肯定会把你当失散多年的骨肉一样接待。此条最重要的——分析完全不靠谱、不沾边的角色。如果你主要分析的压根都不是人,猫啊狗啊甚至是桌子椅子什么的,那恭喜你,你都可以去电影杂志当主编啦。
第四、
小说和剧本最后一个要说的是地点和时间的分析。可能、只是可能。可能是那个取景地便宜、可能是那个取景地贵、也可能是导演喜欢那个地方可以搞搞别的什么的,也可能是为了当地政府拉动地方旅游经济。种种可能在你这一定要写成别有用心的,不好意思用错了词,是别具匠心的。一定要往死了去挖掘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当地风俗、民风是否彪悍、盒饭多少钱一份等等等等,这样你的渊博程度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啦,和你一样装逼的观众看了以后会念叨着“这片儿怎么不让你去导演”。这种变态的感觉是何等的幸福。取景时间的选取,千万别去学习我的摄影用光学,这太俗套了,你要分析的是这个季节对演员的发挥、导演的感性、当然还有我们后面要提到的季节时间选择性对影片整体色调的定位。
完了,这文章又要连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