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申祭:千古恨,沦陷了大好河山

(2012-08-03 12:05:42)
标签:

甲申祭

祁剧

姚忠恒

刘和平

李岩

李自成

陈圆圆

戏趣

分类: 转载
甲申祭:千古恨,沦陷了大好河山 
文字/陶子
转载/姚忠恒 
 

公元1644年3月19日,甲申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亡。

公元2010年3月19日,我收到祁剧《甲申祭》的碟片。看一段兴亡史在舞台上的演绎,被一句咏叹感动——

“千古恨,沦陷了大好河山。”

这是李自成兵败后的悔恨,更是一个民族的遗恨。李自成叹的是自己丢掉了本已到手的权势鸭子,一个民族却多承受了三百多年的桎梏封闭。

朝代兴亡更替,本不足如此哀叹;所谓外族压迫统治,在历史的云烟中也早已不分你我。

然而,一个民族却错过了发展自我的世界性机遇,直至20世纪初风云际会时的动荡浩劫。

 

曾读刘志琴先生的《晚明史论》,总是心绪起伏,难以平静。

作为异族对于中原的统治,满清并非历史的唯一。为什么对它,情绪格外复杂?

作为异族,除了改朝换代的变更,更增添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要稳固统治,便需要吸纳更为进步的文明,然而,作为统治者的优越心理,也不会舍弃自身的固有习俗。这一点,满清没有一位君王能与具有开创性、为盛唐先行的北魏孝文帝相比,甚至也不及顽固恪守自身习性、将自我隔膜于统治区域的蒙古元朝。

要弥补文明之间的差距是艰难的,最直接和方便的方法是加倍的压制被统治者的习性和心理,以斩断文明的延续。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留发不留头”的形式要求,而这种现在看来并无大碍的要求在推行之时遭到坚决抵抗。持续整整两个月的“嘉定三屠”,所有手无寸铁、平时看来温厚柔弱的百姓不惜以命抗争的,不是对腐朽晚明的留恋,而是通过对民族尊严的维护,表明心中意志和自我尊严的不可侵犯。

这是满清统治者所最为害怕的,也是他们认为最需要改变的地方。

通过血腥无比惨不忍睹的大屠城、捕风捉影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他们做到了。

中国在明代中后期稍稍活跃起来的思想文化界,顿时万马齐喑,中国本就一直受到压抑的创新精神至此彻底被扼杀。而同时间,西方思想正在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学说竞相争鸣。

王阳明、李贽、黄宗羲……这些从本土内部出发,深入思索、探究世间精神之道的思想家,有清一代,不见一人。

 对于李自成事件,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中写道:

“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来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把农民解放的战斗转化而为种族之间的战争。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

    然而,历史没有“假使”。

    我不为李自成而悲。他的失败,已经昭显了他见识、能力与人格素质的不足。在陕西米脂县,我亲历当地李自成行宫,听到修缮殿宇的工人闲谈,说道李自成将当地极为信仰和尊重的真武祖师庙改建为行宫,如此目中无神,难怪兵败如倾,葬身异乡。一言将我惊醒:当一个人心中已无禁忌,眼中狂妄无他的时候,失败,几乎已成必然。纵然成功,建立起来的也还不过是一个延续着周期律的“大顺王朝”,这种王朝多一个或者少一个,又何必为之痛惜!

   我悲的是几千年流不尽的英贤血,悲的是舍身忘死、为民谋利的壮士,那报国无门、无边无际的茫茫遗恨。

    祁剧,以前不曾接触过。《甲申祭》,一部获奖无数的大戏,不知为何现在销声匿迹。

    刘和平的剧本写得果然非常出彩,印象最深的除了“千古恨”一句外,刘宗敏有一段唱词——

    “飞鸟尽,良弓藏。

    可笑他读书人看不破这一章。

    无战事俺武夫走狗一样,

    刘宗敏岂只为眼前红妆。”

    传说大将刘宗敏霸占江南名妓陈圆圆,激怒吴三桂反叛山海关。其实,吴三桂要不反,一份民族责任感足矣,要想反,十个陈圆圆也唤不回头。这不过是居心叵测的胡编乱造,唯一的可能性在于,吴三桂通过类似陈圆圆之事看到李自成的用人之心的不可信任以及谋略布局的缺乏远见,从而两相权衡,择利而投。刘宗敏被认为是导致大顺失败的罪人之一,而他的心理,编剧抓得很准,令人佩服。

    另外,崇祯临死时的一番唱词也很贴切——

    “从今后,这百万灾民就交与了你,

    从今后,关外的鞑子就交与了你,

    从今后,这满目疮痍就交与了你,

    你夺得我大明江山,却休想垂衣而治。”

 

    李岩的悲剧性,是所有仁人志士的共同悲哀。学术界对李岩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有争议,“十八子得天下”导致李自成的猜疑和杀戮太富有传奇性。编剧还嫌不够,又添上了李岩与陈圆圆的一段情,将李岩的人格魅力突显出来,名标昭彰。巧妙的安排在于,让李岩与陈圆圆生情愫,却在关键时刻作出把她送回吴三桂的决定,更表现出李岩的大局观念和政治远见,而他的这种素养,本身就足以引起别人的嫉妒和猜忌,也正是导致他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整部剧非常紧凑,高潮迭起,唱词精妙,令人叹服。然而优点有时又会变成局限,那就是节奏太快,包容量很大,有目不暇接之感。戏曲满足的需要很多,除了故事好看之外,声光影色都要有所顾及。也许是还不够熟悉祁剧的唱腔音乐,总觉得韵味似乎不足,很多唱腔结尾短促,加快了节奏却减弱了表现力。陈圆圆的唱腔有昆曲韵味,很抒情,可惜演员的表演没有契合得很好。李岩与陈圆圆的情愫,缺少一个“点”,让人感受到心动的点,故而显得有些突然。

    我看戏一向挑剔,讲得欠妥之处,还望包容。其实,这部戏来的太不容易,能看到我已知足感恩了。看过舞台版拍成电视剧的剧照,服装造型很赞,不知何时有幸能够一睹风采。电视剧,也会比舞台剧更为详细自如吧?

 

射白绫测天意。自己射不中就让李岩射,猜疑尽显。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408ZHMGSIGT.gif

http://s16/middle/51f8e48dx823756408ccf&690

某人射箭的背射姿势很帅哈!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403ZHMGSIGT.gif

http://s4/middle/51f8e48dx82377a0fb963&690

好个回眸一笑百媚生。

真的有陈圆圆的感觉,可惜看不到A组的表演,相信会让我惊喜许多吧。
http://s1/middle/51f8e48dx736bef36adb0&690  
红袖添香?南柯一梦?相遇就意味着分别。美人泪,断人肠。http://s13/middle/51f8e48dx8237599eb9fc&690

 

究竟我是你悲剧的开始,还是你是我悲剧的开始?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030ZHPPSIGT.gif
http://s11/middle/51f8e48dx82375a934dda&690

电视剧版。妈呀,太粉嫩了吧这李岩也。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429ZHMGSIGT.gif

好有周瑜的风采啊。李岩和周瑜的经历和感觉有点像,说明气质很到位啊!

http://s9/middle/51f8e48dx823786c09fa8&690

    期待看到更多的好戏!

 

                              陶子 2010-03-20 13:55:19

 
     痴小郭2010-03-20 22:51:13 
  • 还没看过祁剧呢……

    博主回复:2010-03-21 12:17:09

    我也是第一次看啊。有的音乐有昆曲的韵味。

  • 姚忠恒梨园春秋2010-03-21 22:16:27 

        该剧排了11个月,从衡阳演到成都,从成都演到长沙,从长沙演到北京,凡四十场,获奖颇多,然,对其认识却不及某人入木三分,汗颜!
    着白色折子的人,是电视剧版中,李自成产生幻觉的一个人物——“那人”。他身上有“崇祯”和“李岩”的影子。某人在该剧中准确地说是一扮三哟:“崇祯”、“李岩”和“那人”。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134ZHTSSIGT.gif

    博主回复:2010-03-21 22:35:53

        关于认识,我是以前关注晚明史时的想法。不过之所以会关注晚明史,就是因为你演了甲申祭,看不到视频只好去看文献……算是歪打正着吧。
        对舞台剧,我的要求你也知道啦,有时会太挑剔,说的不妥的地方,欢迎指出。戏,还要多品味一下才有更深入的看法。这只是第一遍的感觉哈。
        喜欢看李岩和陈圆圆那段,感觉陈圆圆一开始有点诱惑小李同志的意思,不知是否?

  • 姚忠恒梨园春秋2010-03-24 13:35:41 [举报]

        “然而优点有时又会变成局限,那就是节奏太快,包容量很大,有目不暇接之感。”用刘和平的话来说,该剧结构为“散点式”结构,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许多大事件的“点”与人物意识流的“点”,最大量地集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你“局限”的感觉了。李岩和陈圆圆那段戏稍微给了一点时间舒展,算是给足了面子哟。祝好!

    博主回复:2010-03-24 19:24:21

        那段戏确实比较有分量了,词曲皆美。整部戏中最能引起回味的有两场,一是感情戏,二是李岩射白绫,冲突较明显。那位名士林泉演的很好,这个角色也很有中国历史剧的特色,具有预言、评论和感慨等诸多作用。此剧确实是戏曲界历史剧中的精品,到现在为止,算是翘楚。

  • 姚忠恒梨园春秋2010-04-22 12:07:34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092ZHYXSIGT.gif此阅读,喜欢。收藏了。不介意吧?谢谢啦!祝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