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早入冬
追着阳光阅读也提早
阳光明媚的
本来想出门散步
购来马爷的新书
早餐时翻了几页
写得感人深情
散步改为阅读
看到马爷写父亲
笔墨不多
所描述的历史节点和人物特性
让我有太多的共情
父亲走了整整五十年
那年我九岁
对于父亲的去世我似懂非懂
直到为父亲扫了30年墓的母亲去世
我才对生死有了切肤的感受
正如马爷所说:人生唯有一死真真切切,后辈既无法挽留,也无法补偿,只能拊鹰长叹,体会生死离别之痛。
我父亲和马爷父亲一样
行伍出身 有文化
一直从事思想工作,从指导员、教导员到政委
参加过辽沈战役
参加过抗美援朝
受过伤立过功
和平建设时期走到了更重要的岗位
我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支离破碎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画画也好,一幅春夏秋冬毛笔画一直挂在小时候的家中。
父亲做饭好吃,只是一年吃不到一两次。
父亲经常在家里会朋友,家里一来人,小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就会受限,为此,姐姐们没少被父亲呵斥,辛亏有母亲的及时调和。
父亲特别喜欢给姐姐们买新衣服,而且穿的都一样,每周按时接送住校的姐姐们,还常给姐姐们买小人书,但我没有父亲给我买新衣和小人书的印象,当我最需要父亲陪伴的年龄,父亲去支援“三线建设”离开我们很久。
再后来,我和母亲去成都看父亲,条件的艰苦让我意想不到,我经常吵吵的要回家,有一次我们仨打扑克,我的牌不好,我就向母亲耍赖闹脾气,没想到被父亲严厉批评,那一晚我哭了很久,这是平生父亲第一次对我发脾气,我接受不了,母亲让我理解父亲,身处的环境和身体的疾病,那时候父亲的身体已经开始亮红灯。
后来父亲回京开九大,调回京部机关,我们从小时候的家搬到北京的一个临时住处,准备父亲回京上任后一同搬进新家,然而,彼时的父亲病倒在成都的报吿会上,从此再也没回来,而我们也留在了北京的那个临时住处。。。
44岁,英年早逝
父亲给我的记忆永远是高大 帅气 博学
臭脾气还有对我平生第一次的批评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想念父亲
感恩父亲把我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珍惜自己
珍惜自己存在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