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的华光

标签:
复旦大学千分考十九岁生日希望祝福 |
分类: 亲子 |
亲爱的儿子:
今天是你19岁生日,策划两个月的生日宴,被你的功课忙、考试忙婉拒,只能默默在北京为你祝福,祝儿子19岁生日,开心快乐!
想来,这也是你第一个在外自己过的生日,过去18个生日,都是一家人,在北京莫斯科餐厅为你庆生,同一个地方,不同年龄的你,留下太多美好的成长记忆。
我赞成以上说法,虽然是一遍一遍的习题,一次一次的落后,2013的中国高考,让你在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中成长了一大截,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升级,为自己的成人礼送上最好的礼物,也为自己高中生活划上圆满句号。
在全中国家长都在渲染名校神话和陈痛中国教育痼疾怨气中,我没有迷失,更没有一起参与批判,而是从自主招生入手,寻找适合你的中国大学。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复旦千分考命题追求“基础”“全面”,十门课200道题都很精彩,测试的题目着眼于人类知识的精华,无论未来做什么,这些基础知识,复旦要求考生在中学阶段掌握,而不是到大学才来学,是那样贴切的适合你。
我喜欢复旦人对千分考的解释:高考显然会把很多信息“丢失”,而复旦自主选拔的千分考,则更多的将一个人“复原”。
我敢说复旦培养人才模式几乎是为你量身定做,你不反对,也欣然接受考试。
感谢复旦千分考,感谢我你母子认知的默契,让我们在高考年,如此坦然而平实地选择唯一学校和专业,没有刻意,没有包装,完全契合。
进入复旦的你,自尊,自在,并初告自立,我该安慰。
但也有小心酸:
清晰地记得,送你去复旦,将离开的那天早晨,我短信问你,要不要见一面,你很无情短信回复,不见,一路平安。
其实宿舍和宾馆只有两分钟路程,我和你爸在复旦校园足足走了一小时,犹豫着要不要去宿舍和你告别,复旦的植被很美,特别是梧桐的阔叶让人兴奋,当我们走到你的楼下,看到窗外挂着你的昨晚在宾馆洗澡时换下的袜子,一下子变得踏实,我们在楼下你的窗前,默默和你告别,没有打扰。
十一放假,返沪时,正遇上海台风,你坚持我们送到机场不用下车,你一个人去机场取票,因为担心航班延误,我坚持下车和你一起去咨询,你完全不需要我帮助,一个人搞定机票和航班后,没有拥抱匆忙告别,时间紧迫,你排在特殊通道长长的行列里,等待安检,我站在远处,用眼睛跟着你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你,在安检处停留片刻,拿回机票,闪入一扇门,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你消失前回头一瞥,但是你没有。
12月12日,我提前一个月和你打招呼,想去上海陪你过生日,顺便介绍我上海朋友给你认识,你婉拒,理由也简单,时逢考试季,难有大把时间陪伴,您累我也辛苦,还会打乱我的生活节奏,不来为好。一个母亲的快乐想象又一次破灭。
成年了的你,独立和自由是最大权益,我还渴望和你保持儿时的亲密,简直是幻想。
我自以为我做的足够好,没有过多打扰和干扰你的新生活,定时qq聊,不用微信,急事电话;只关心生活,不过问学习,选课自由,有求必应,凡事商量。
尽管如此,还是有小欣慰:
天凉穿暖一点儿,吃的健康,运动适当,睡眠充足,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我早已不唠叨。
因为你已有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周五出去吃大餐犒劳自己,有伴没伴都约定俗成,周六睡到自然醒,洗衣服搞个人卫生,周日参加社团活动。
最让我放心,
你来自于爷爷健康方面的教育,使你对常见病的预防、及时治疗,常规药的服用方法,副作用及连带作用,了解透彻,对营养学也略知一二。
十一回京,去机场接你,远远眺望,高大英俊的你,服饰整洁,由里而外,不仅是人就连所背电脑包的内核,都井然有序,我读到离家远足,不复在父母庇荫之下的你,没有战战兢兢,而是井井有条,初告独立,我更读到你松弛、明快,积极生活的态度。
那是我想要你有的状态,你做到了。
所以,
进入大学,我给你对自己健康的照顾打100分,生活的照顾打96分。
我希望你能克服公共浴室不方便的障碍,再提高个人卫生品质,加油。
和群里大学生妈妈比,我算管得最少,干预最少的,不知这几个月,你给我的表现打几分。
不管你给我打几分,我还是有小希望:
这几个月,你除了适应自己照顾自己生活起居,是否也适应了一个由被告知知识的人到一个自己学会学知识的人的转变。
你有没有发现,在中学,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当时上课的内容,而大学,老师只当引路人,你必须积极主动去探索和实践,这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要有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
记得中学时代建议你做三件事,交朋友,这时期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多看好书,因为以后你会忙的没有时间看书;在钦佩的老师里交一个好朋友,终生受益。你做到了,收获了良师益友,更收获了广博的知识和智慧。
大学也建议你做三件事;1、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在哪里,清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深度阅读,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3
谈一场恋爱。爱情不是彼此凝视,而是一起注视同一个方向。
我不主张享乐,也不主张苦行,一味强调苦行,是重视表象忽略本质。
所以你要花光每个月的零用钱,把钱拿去开拓视野和广交朋友。结交上海的朋友、了解上海的人文、品尝上海的食物。
上海就是殖民地留下来的特区,它把所有欧洲人的东西都COPY到这里来,呈现出上海人的某种风华。
随着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亚太总部放在上海综合保税区,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金融服务业在全国居于龙头地位,国际化程度首屈一指,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上海,自然成为自贸实验区。
大都市的上海,可谓梅开二度,气运大好。除航运、物流、生产方面的国际化外,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资本项目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才是自贸区最重要的实验目的。
上海路网密集,生活精致方便,有品位的建筑越来越多,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馆、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旗忠网球中心、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外白渡桥、外滩万国建筑。。。
上海人同质化程度高,上班勤勤恳恳为老板打工,下班勤勤恳恳陪老婆,价值体系完整稳定。
上海人会做生意,比较墨守成规,比较有效率,
上海的法租界还是迷人,虽然景观不纯粹了,
本来想借生日之机,与你在上海生活四天,引荐不同行业的上海朋友与你相识,那是多幸福,多愉快的事情。。。
上海的一切,你就以你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和探索。
我喜欢高密度的城市,有生活气息,路窄窄,人密密,北京是,上海是,我喜欢,你也喜欢。
记得在和你探讨关于国内或国外读本科时,你坚定选择国内,确实,留学是多维度的体验,不是只有读书,拿文凭,更多是和另类文化的碰撞,太多的中国人到了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却把全部的时间用于谋生而不是打开自己,所以,他们大多身在国外但仍生活在中国文化当中,超越中国文化很难,文化是习惯,仅次于本能,所以进入美国生活方式的中国移民并不多,绝大多数被边缘化,需要几代人才能解决。
作为留学大潮中一份子的我们,并没有用我们的经验左右你的选择,你一目了然,留学生活的利弊,每种状态都不完美,两害则其轻,相比生存式的留学,你更想在大学能主动选择自己的日子、爱好、亲人和生活方式。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的中国呈现两个姿态,一个拥有巨大成就的中国,一个具有巨大问题的中国,两个中国正在赛跑,看谁跑得过谁。
要相信这世界会更好,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真正能保证你安全的生活,没有一个地方不努力就能保证好生活。
庆幸你我都是不容易受到干扰的人,无论耳边多么喧嚣也改变不了心中的基本判断。
人生贵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负,也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
只要能在自己醉心的世界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重用自己,做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我就足够欣慰。
以下2013欧洲行及复旦开学留影的图
前一篇:谢了美丽,明年还会再来
后一篇:我的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