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 北京的演出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想过艺术生活,中国首选北京。
十一长假,都督和同学们有各种约会,我和LG也就放弃远足,悠闲的睡觉、看书、看电影、看演出、打球。
两岁就来北京的我,虽然不乏文化生活,但在七天的时间里,密集式的体味着北京艺术生活,也为数不多。这种艺术生活不是渗透在生活中的那种精致的趣味,是北京的夜生活、北京的演出、北京的电影,也就是一种用处不大的生活。
在北京,夜生活要比白天的生活丰富。七点半,电影院当然不必说,各大剧院的演出开始了,古典或现代的音乐会、话剧、舞剧、歌剧、地方戏曲(德云社去留艺人,就搞了好几场,有擂台之嫌),然后是各种小剧场。正规和非正规演出并行,然而无论正规与非正规演出,因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所以就构成了北京的艺术生活。
正规的像北京人艺、实验话剧团的大型话剧每晚几乎都有演出,剧目相对单调,但生命力强。我反而喜欢现场感好的小剧场话剧,即实验话剧,剧目五花八门,有的改编自畅销小说,有的改编自欧洲或美国剧作家的著名剧目,最近几年更多本土作家自创剧目,容纳一二百人的小剧场,虽然舞美简陋但氛围随意又热烈。
世界各地的歌星演唱会常常云集北京。
非正规小演出不受时间限制,分布在北京的各个酒吧,听说北京有三四百家的电子摇滚乐队,重金属、R&B、朋克。。。很多,我想所有现代音乐的形式在北京的酒吧都可找到。
我的假期艺术生活:
9月30日,本要去看鸟巢的环球马戏移动剧院的《梦幻“潘多拉”》,朋友们招呼着要打牌,四对夫妻,去东单励俊酒店吃喝玩乐,这家澳门酒店装潢得富丽堂皇,很舒适也温馨,横竖折腾了一天,酒足饭饱走人,谁买单不知。
10月1日,睡到中午,看书和新闻,晚上带Jennifer去人民大会堂看《爱我中华——名家名作国庆大型演唱会》,老艺人悉数亮相,李光曦、吴雁泽、于淑珍、张暴默、关牧村、德德玛等,Jennifer全然听不懂的样子,本想利用Jennifer留学期间经常互动,建立亲情,有难度,美国教育让孩子思想独立、行为独立,和家相比Jennifer更喜欢学校。
10月2日,看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剑雨》,前部在国产电影中,无论制作还是剧情都算上乘,亦幻亦真的悬念设计,顺畅且连贯,只主人公由神探变身为英俊文武双全的侠客,情感戏的点缀,古老城市历史旧貌的重现,很“福尔摩斯”,因为连贯也就不计较是巧合还是什么了。《剑雨》弥漫着刀光剑影侠客情,蕴含着禅语轮回悬疑梦。片子的最大特点:摒弃了传统武侠片的大开大合非正即邪的路子,人物有武但却无侠,相对饱满。
一直不理解,华语电影人总是对武侠片的热情依旧,尽管他们深知中国的武侠片已经遭遇发展的瓶颈。我不喜欢古装戏,从不看金庸小说,更愿意对现代剧和未来剧评头论足。
10月3日,去久违的颐方园打球,假日里打球还真是体力充沛,之后去“火源”吃铁板烧,好吃的地方永远要预约。晚上去“菩提”SPA",很久没用泰国技师了,手法还是有别于中国技师,22号技术手法顺畅得宛如刚刚跳过一支舞曲或完成一套瑜伽动作,力度的恰到好处让身体不自觉地完全配合按摩师的动作,舒服。
10月4日,看电影《精武风云。陈真》,甄子丹帅,武打设计也帅,舒淇同样扮演舞女但成熟度显然高过以往,两位是本片的最大看点,内容实在没新意。去工体东门吃中国菜“茉莉”,之后去美高美玩了一会儿,也许是年龄,越来越不喜欢夜店的氛围和声音。
10月5日,国家大剧院看《原野》,胡军饰演仇虎;徐帆饰演风情的花金子;濮存昕则饰演懦弱善良的焦大星;年过七旬的吕中,将焦母的狠毒演绎出了极之复杂的层次。四位人艺实力派演员演绎了一部最难演的曹禺作品,也演绎了一版最贴近原著精神的《原野》。特别是话剧的舞美设计和音乐贴切诠释了作者曹禺的悲悯的大爱情。
10月6日,打网球,享受美食,购物。
以上,2010年十一长假,一个北京人体验的北京的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