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操作流程
(2012-10-07 18:50:56)
标签:
杂谈 |
|
|
心理咨询大师罗杰斯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 |
一、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及活动名称
团体目标要注意有针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
团体名称要有吸引力,积极正向,并能够体现本团体的目的。团体名称不要使用容易出现理解歧义的词句,题目太小或太大都不切合实际。活动名称要符合对象的年龄特点,容易使人接受。
二、设计团体活动的方案及程序
要注意几个要素:团体成员的特点、团体的规模、团体活动的时问和频率、网体活动的场地、团体活动所需的设备材料。特别要考虑一些常用的团体辅导游戏活动,根据本次设计的目的、人数以及场地器材等情况,需要做哪些变通。具体方案过程如下:1、方案名称:
2、团体名称
3、团体性质:成长性
4、理论依据
4、辅导对象
5、筛选方式
6、辅导次数
7、辅导准备:工具以及必要的设备
8、辅导方式:游戏活动、分享、总结
9辅导步骤:一、活动导入
(一)主持老师自我介绍,介绍督导和观察员
(二)团辅简单介绍
澄清原则:尊重、保密、支持、信任、真诚、开放。
(三)订立契约,共同遵守,由团辅领导阶级小组成员共同制定
二、热身游戏
三、体验活动,围绕主题的一系列活动的设置
四、发言分享活动体验
五、结束
对活动作出小结以及展望,并告知下次团体活动相关信息
三、甄选团体成员组成团体
(1)通过海报、校园广播、校园网、学生电视台、校刊校报等各种宣传途径,让全体学生了解将要举办的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和有关事项。
(2)招募团体成员。团体成员来源途径:通过宣传途径了解开班信息,自愿报名的参加者;通过咨询员根据平时的咨询情况给出建议而报名的参加者;通过其他途径,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介绍、动员而来的参加者。
(3)团体成员的筛选。通过面谈、心理测试结果,筛选确定合适的成员。
(4)宣布团体纪律:坦率真诚,保守秘密。
四、实施团体咨询计划
1.关系建立阶段(一般用1~2次活动时间完成)
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创设和谐、温暖、理解的团体心理氛围,使团体成员有安全感、肯定感、归属感。在活动开始,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如“猜猜我是准——将个人的资料做成名片展示并介绍”,通过游戏让成员们彼此相识、彼此认同,消除沟通的障碍,引发成员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促进成员参与互动活动。
2.主题实施阶段(一般用6~8次活动时间完成)
营造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气氛,创设特殊的游戏或讨论情境,使成员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成员开始融入团体之中,并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他们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分享成长体验,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团体互动,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把团体心理辅导作为练习和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实验场所,以期能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每次活动后,团体指导者还要请成员们做出反馈,及时地交流种种新的认识及感受。
3.团体结束阶段(一般用1~2次活动时间完成)
经过多次的成功团体心理辅导之后,成员之间已建立了亲密、坦诚、相互支持的关系,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可能会感觉依依不舍,有的还可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系列团体辅导要提前几次预告团体活动的结束。要处理可能的分离焦虑,做好结束活动,这对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没计游戏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成员能逐步摆脱对团体的依赖,把团体学习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团体成员之问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保持联系,在必要时可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成长评价也是团体心理辅导结束阶段的一个重要程序,让成员填写“成员评量表”,交流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成长经历。
五、对团体咨询的结果总结评估
对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班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要做跟踪观察,并得到反馈。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同学侧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状况,特别是了解他们对团体心理辅导探讨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调查团体经验应用与真实生活的实效,适当开展团体成员联谊活动,建立和保持一个宽松型的相互支持团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