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薛宝钗曾失身于贾雨村

(2009-11-08 20:51:53)
标签:

红楼梦

宝玉

宝钗

贾雨村

脂砚斋

畸笏叟

狱神庙

蒋玉菡

富察明义

文化

论薛宝钗曾失身于贾雨村——由剖析《红楼梦》中两句惊心动魄的诗开始

    

    《红楼梦》第一回中讲到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贾雨村穷困落魄寄居庙中,因“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随高吟一联曰:

        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区区两句诗实际上含着三层意思:字面上说的是把玉放在柜子里是为了求个好价钱,钗放在梳装盒里也是为了等待获得常识;第二层则是贾雨村借喻抒怀,说自己眼下虽处困境,但随时在等着伯乐到来,从而可以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这的确符合贾雨村当时的心境。

但再往深里看,这第三层含义就显得触目惊心了。

在《红楼梦》里,玉、钗等字都不是随便用的,“玉”一般指宝玉或是黛玉,“钗”则仅限宝钗一人。脂砚斋在这里也把事情挑明了,在甲戌本侧批里说: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批里又说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所以这里的玉、钗自然是指宝玉、宝钗无疑了。但明白了这两处不是言物而是指人,下面的分析就是紧密相连、随之而来的了:玉在中求善价,“价”音同“贾”,这是曹雪芹贯用的手法,一点也不牵强;钗于奁内待时飞,时飞是贾雨村的字。这样一来就显得非同小可了,因为曹雪芹的字里行间常常暗藏机关,读者决不可掉以轻心而错过,更何况脂砚斋已经说得够明白了。那么文字下面的意思就应该理解成:宝玉在“匮”中有求于贾(雨村),而宝钗在“奁”内等待着(贾)时飞的到来。那么宝玉为何要求贾雨村?宝钗又在等他什么呢?

“匮”在古文中同“柜”,在诗里是盛玉之所,自然可以理解为房子,但定然不会是贾府,因为贾府的权势、地位虽然实际上算不得那么高,但好歹也是世袭官宦之家,且贾宝玉身处府中会有贾政等人照应,还轮不到他来求贾雨村什么,何况宝玉向来看不上贾雨村之流,平素连见都不愿见,更不用说是求了,但既然确实已经到了求他的地步,那只能是境况堪忧、不得已而求之了。那么什么时候贾宝玉落魄到了要去求贾雨村的田地呢?答案很明确,当然是在贾府败落之后了,而且情况还要糟糕,在第二十回里,有畸笏叟一段批语:“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在第二十七回,对于本来有意于贾芸的林红玉却又想着去侍奉凤姐一事,脂砚斋曾批道:“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畸笏叟紧随其后针对脂砚斋批道: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可见贾宝玉曾身陷囹圄,而且是发生在贾府被“抄没”之后,若说到有求于贾雨村的话,这里的“匮”指监狱最合情合理了。只是联想到贾雨村在乱判葫芦案中的薄情寡义,他会答应落魄中的、对自己已没有利用价值的贾宝玉吗?答案只能是否定的,要是答应了就不是贾雨村了。那么该怎样救他呢?我想这两句诗是紧密相连的,于是就有了下一句“钗于奁内待时飞”了。

“奁”作梳妆匣讲,盛装宝钗的梳妆匣,自然薛宝钗的闺阁了。那么宝钗在等贾雨村什么呢?向他说明事理、规劝他对宝玉施救,大可不必在闺房中进行,古时的闺房绝不是随便让人进的,更何况是一个男人!那薛宝钗靠什么来打动贾雨村呢?对贾雨村这样的人无非财、色两种,在第一回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里,曾有一句“展眼乞丐人皆谤”,脂砚斋批注道:“甄玉、贾玉一干人。

也就是说家事败落后,竟沦落成了乞丐,而四大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贾府败落,薛家也好不到哪儿去了,本来宝钗一家就是寄居在贾府的,但凡薛家还有点钱财或是势力,也不会让贾宝玉去讨饭了。那她还能拿出什么来呢?无论是谁都清楚:推理到这里只剩下一种解释了——以自己的女儿身来换取宝玉的自由。

有人可能要说,也可以理解成一般的房舍,比如客厅,薛宝钗也可以在客厅等待贾雨村啊。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是不可以随便见面的,在大户人家更是如此,贾雨村来到贾府,林黛玉作为他的学生尚且不见,又怎么会轮到薛宝钗去会见贾时飞呢?再说,让薛宝钗一个女子出来接待雨村,说明被“抄没”的贾府连个顶事的男人都找不出来了,既已败落到如此地步,那客厅焉在?

对于此二句持不同意见者如是说:

一、脂砚斋已明确说明这里的“玉”和“钗”是暗指宝玉和宝钗,这无法辩驳,但仅此而已,后面的“价”和“时飞”跟贾雨村没有关系,只是说宝玉想求人赏识,宝钗在等待时机远走高飞。薛宝钗我们估且不说,单单贾宝玉一人就绝不是这种性格,这明显不符合原著对人物的构思。何况曹雪芹的文字向来一语多关,不太明显的字里行间尚且有意思隐含在里面,何况写得这么露骨?再说,如果两句诗都是前面的“玉”和“钗”字是暗指人,而后面的“贾”“时飞”却无此含义,换作一般人也不会写得这样拙劣,又怎能是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的笔法?

二、很多人把这句诗解释成宝钗等待贾雨村是愿意并最终嫁给了他,这是可以轻易驳倒的,在此仅出两个理由:

    1、贾雨村已有正室,就是甄士隐府中的丫鬟娇杏,脂砚斋曾批注为侥幸的,贾雨村就是官再大,薛宝钗就是再趋炎附势想攀高枝,也到不了给人做小老婆的地步,别忘了她也是大户人家出身。有人说:若是娇杏死了呢?很简单,那就不能称其为“侥幸了”,这样曹雪芹岂不是写错了?脂砚斋岂不是批错了?所以只能是推论者推错了。

     2、无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续得多么不当,其中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这件事还是续对了的,这在前七十九回里也有过很多暗示。我们知道,曹雪芹在书中经常用到化身这种写法来暗写人物的遭遇,比如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化身,晴雯是黛玉的化身,等等。而蒋玉菡正是“将玉含”的谐音,《红楼梦》中衔玉而生的只有贾宝玉一人,所以他正是贾宝玉的化身,而花袭人是薛宝钗的化身这是公认的。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打开的又副册的中有诗暗伏袭人命运:“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就是袭人后来嫁给戏子蒋玉菡,这也正说明其真身宝钗嫁给了宝玉。如果说这还是暗写的话,还可以举出明写的事例。清代诗人富察明义曾看过完整的《红楼梦》,并在其诗集《绿烟琐窗集》中写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他的诗成了广大红学爱好者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素材。其中一首说的正是宝玉和宝钗的婚后生活:“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意思是说宝玉终日借酒浇愁、思念黛玉,与宝钗(也就是金)在一起生活没几年,已是瘦骨嶙峋。所以宝钗在闺阁中等候贾雨村绝不是要嫁给他,那只能是因为其它原因而暂时委身于他了。而能让薛宝钗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的只有宝玉一人耳,这也正好与前一句对应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