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谐音的文化内涵与魅力
(2013-11-08 07:40:49)
标签:
想象力基础信息社会何执宿命 |
分类: 文化艺术 |
中国汉字谐音的文化内涵与魅力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在诗歌中常见的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送心知。
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
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情)
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丝、始谐思)
谐音趣事,从古到今很多。
如“缺衣少食”:赵拂云是郑板桥的得意门生,曾于一年的腊月三十,感于贫寒,在门上写了一副怪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郑板桥之女一次随父上街观赏节目盛况,偶尔看到了这副对联,知其“缺一(衣)少十(食)”的含义,于是推门而入,送给银子二十两,后结为夫妻。
再如 “你还不知‘羞’”:有两名书生慕名去拜访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途中,他们凑巧与欧阳修坐在同一条船上,但是他们都不认识欧阳修。这两位书生对诗也略知一二,但他们自认为是行家。这时,一只白鹅突然跳进了水中,两人忍不住诗兴大发,一个吟道:“岸上一只鹅”,另一位接了一句:“扑通跳下河”。两人口里都念念有词,但总也吟不出下面的诗句,无法凑成一首诗。欧阳修见他们着急的样子,就帮忙吟了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位书生见欧阳修说出了这么好的诗句,感到万分惊讶,但转而一想,觉得有点不对劲。其中一个冲着欧阳修吼道:“你脸皮不薄啊,这诗是你的吗?”欧阳修笑道:“这诗确实不是我的,它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小时候写的”。二人听后哈哈大笑:“我说呢,就凭你这模样,也能对诗。”欧阳修笑而不答。不久,三个人下了船,两位书生见岸上有一堆灰,便想表露一下诗才。一个吟道:“远望一堆灰”,另一个接了一句:“近望灰一堆。”由于才力不够,二人又接不下去了。只见欧阳修在一旁不慌不忙地吟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二人听后一惊,明知欧阳修吟的是好诗,却不愿甘拜下风。其中一个故作姿态地说:“不算妙句,马马虎虎。”另一个则说:“接是接上了,只是有点勉强。”他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看到了路旁的一棵枯树,一个书生吟道:“路旁一枯树,”另一个吟道:“两股大桠杈。”两人想再吟下去,却又想不出词儿,只好反反复复地吟着这两句,眼珠子直往上翻。欧阳修在旁边看不过去,又给他们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二人听后仍不服输,要继续与欧阳修比下去。两人又吟道:“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后暗自发笑,立刻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纪晓岚智骂和绅:一天,纪晓岚去和绅家做客,刚坐下,门口就走来一只狗。和绅问:“请问侍郎大人(纪晓岚的官职),这是狼(侍郎)是狗啊?”这话刚说完,四座便响起一阵大笑。纪晓岚并不慌张,不紧不慢地说:“没想到尚书大人(和绅的官职)连这都不知道。记住了,看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的是狗,上竖(尚书)是狗。”说罢,四周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时旁边一个官员连忙替和绅解围说:“这狼吃肉的,毫无疑问,侍郎是狗。”这时纪晓岚问他:“这位大人好面生,不知尊姓大名,官居何位?”这位官员回答说:“本人姓刘,现任江苏御史。”纪大人拱了拱手说:“刘御史,久仰久仰!你看,这狼是吃肉的,可是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哈哈!”在座的文武百官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小鸡鸡:小兔说:“我妈妈叫我小兔兔,好听!”小猪说:“我妈妈叫我小猪猪,也好听!”小狗说:“我妈妈叫我小狗狗,也很好听!”小鸡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贱人:李宗仁将军说:“我这人,有仁!”傅作义将军说:“我这人,有义!”左权将军说:“我这人,有权!”霍去病将军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现身:老公不常上网,偶遇初中时女同学在线,便高兴地发信息过去:“在吗?”女同学正巧有事离开,老半天也不见回话过来。老公等得有点不耐烦,匆匆敲出一行字发了过去:“怎么这么久?快点献身呀!”女同学本来就单纯,突然见到老公的信息,没看清楚便奔过去回道:“来啦来啦!等急了吧!”
谐音成语也是非常的多:
步步为赢(步步为营)
伟大的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而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喜欢文学的朋友,一定都有同感,它们绝对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们具有色彩、温度、重量、味道、声音和质感,甚至具有生命,它们有着鲜活的气质和智慧!它们可以训练人类思维和感官的想象力!有空能够把玩汉文字,将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