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籍文化名人传记·王清斋

标签:
指画文化名人传记木桌王清斋平度文化 |
分类: 文化名人 |
王清斋(1908——1988),田庄镇矫戈庄村人。山东著名农民指画家。1951年4月,出席山东省文学艺术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同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为第一届美协唯一农民会员。
王清斋自幼热爱绘画艺术,有“平西画童”之称。少年时,曾入塾四年,读书时即对绘画产生兴趣,辍学后,坚持临摹清朝著名画家陈洪绶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插图,竟达乱真程度。后偶得《高其佩指画浅说》一书,如获至宝,抄录临画竟至痴迷。从此,指画与王清斋结下不解之缘。
1944年春,正值抗日战争后期,乡间兵荒马乱,生计难以维持,王清斋只身逃荒到青岛台东沿街“放馆”(卖画,兼售文房纸墨),其指画被著名画家房绍青无意中发现并备加赏识,收其为徒。从此,他每天到桓台路房老师家求教,有时随房老师去海边和崂山写生。四年中,王清斋潜心学艺,承继房老师的笔墨技法,绘画技法日臻圆熟。
建国后,他的作品常发表于《山东文化报》、《大众日报》、《群众艺术》等报到,其中《山河新貌》、《到处见红旗》等作品被选作刊物封面。1958年他的作品被入选全省美术作品展览,同年代表山东农民画家赴北京出席全国文代会。1984年,他的作品再次入选全省美术作品展览;1987年青岛市艺术馆为王清斋和另一位平度老书法家崔云亭,在栈桥回澜阁举办书画展。王清斋涉画60余年,每年作画近300幅,《高山古寺》、《松下海古》、《夏山雨后》、《风雪访贤图》、《率孙观孙图》等诸多作品,无不为同行名家所称道。
王清斋指画风格独特,五指、掌、臂并用,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是指画艺术中的最高技法。
王清斋名高望重,德艺双馨,有求他装饰厅室,他欣然应诺,不收分文,一饭足矣;有登门求教者,认真教授,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在他的指导下,不少青年人考取了美术院校,有的还成为全国闻名的书画家,我省著名的书画家平度籍的朱学达先生,就曾是王老先生的高徒之一。
王清斋一生勤劳俭朴,他蛰居乡间,拥茅屋四间、木桌一张,茅屋既是居家之处又是工作室,木桌既是饭桌又是工作台,清贫之极。他的画每张价值不菲,王老先生品高德正,有人求画,豪爽相送。
王清斋以80岁高龄病逝于家中,其作品社会收藏甚丰,为平度绘画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