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1讲(20170315)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2017-07-28 15:02:57)
标签:

课程笔记—李鸣40讲

分类: 李鸣40讲笔记

第二阶段是诊断,前面讲了五个评估,(性心理-性心理发育、防御-防御方式、认同——客体关系、情感、关系评估)情感评估和关系评估是一前三个评估为基础的评估,来访者的问题要模式情感问题要么是关系问题。这五讲概括了精神分析所有理论。

接下来的,自尊的评估与存在人本主义有关;病态信念评估与行为主义有关。因此接下来两讲先说存在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

存在人本主义之所以成为一个理论学派,其实他不是一个单独学派,这些思想主要起源于欧美,存在人本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没有明确的区别于其他理论的界限,只是强调人的尊严人的意义的思想,所以与其说是个学派,不如说是个思想体系。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技术,实在理论、认知和态度上的指导。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高度存在的意识,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两者都强调整理看待人自我实现的欲望。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人类行为最大的动力是寻找生活的意义,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以存在主义思想为主导,通过重新确立当事人的人生观,来激发教育和改变当事人看待人生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方式,事实是改变当事人的哲学观,没有特定的技术和模式,是根据当事人情况和治疗需要,采取其他心理治疗学派的治疗手段来实现。所以有人称自己是精分学派有人称自己是行为主义学派,但很少有人单独称自己为存在人本主义学派。注重来访者主观意识,注重其价值和咨询,就已经是个存在人本主义治疗师了。

存在人本主义出现是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而言的。行为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但受环境所限,存在主义强调认识充分自由的,关注人的本性、焦虑、失望、孤独(人的四大主题:本性、焦虑、失望、孤独、死亡),不那么悲观的看待人性,强调人的创造性和爱,认为通过人的创造和爱可以实现更大的自由,

1、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过程,而不是到达一种目标。一个人从这一点到那一点是人生,而是否到达那一点不是人生。人是朝向自己想象的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人通过投射来创造自己。人生意义在于朝向目标的每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本身。人生是自编自导自演的。

  2、强调现实、此地。人要关注当下,活在当下、现实、此地,才会有现实检验能力。

3、人是自由选择的。人有充分选择权,人通过投射来创造自己,投射就是一种选择,可以选择能屈能伸,可以选择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因为人是自由选择的,所以要对最自己选择的负有全部责任。

4、因为必须选择,所以有焦虑,最根本的焦虑在于对人生的的选择。人注定是焦虑的,有选择就有失去,选择的同时意味着失去,回避选择和放弃选择会更加焦虑。

 

存在人本主义核心是帮助现代人处理孤独和焦虑,现在人更多追求自由和探究生活意义,温饱满足的时候更多寻求存在的意义。存在人本主义代表人物不但是心理学家,也有哲学家和文学家。这些学者们认为,我们存在于现代社会,可以越来越多的依靠自己,而不是像以往农业社会抱团取暖,在身体和思想上更多鼓励,我们的思想也就更自由。过去的永远回不来,而明天永远是新的一天,为今后做出选择也在为自由做出选择。另一方面,你做出自己的选择的同时也为他人 做出了选择,因此我们的责任要比先前大得多,是整个人类。用各种借口回避选择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会让人陷入更大的焦虑——没有为自己负责任而悔恨,这叫做“盲信”“无心的活着”。萨特说,人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无所依靠,没有人能帮你,上帝已死,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萨特说,人始终在自身以外寻找一个解放自己或体现自己特殊理想的目标,来体现自己“生之为人”。即人设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理想努力,借此建立自尊,这才体现其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存在主义的思想强调正因为人寻求不断完善自己来获得自尊感。尼采说,为探索生活原意而活着的人,几乎能够承担任何生活的磨难。因此生活的磨难也成为了一种存在的意义。因此可以说九死一生的事件使得我们不断成长,所以常常是死亡拯救了人类(尼采),当你思考死亡的时候,也一定会同时思考生存的意义,这种对人生的真正的思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存在主义中有“意义治疗”,强调的是意义、责任,和对生活、自由的追求(弗兰克尔,经历过被关集中营)。当今世界的问题是人们如何感知无意义和人类存在的空虚,世界的意义是人赋予的。当代人更多神经症和心身疾病也是源自寻求生存的意义中形成的。意义治疗就是要通过不同手段帮助当事人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了自己,完成了塑造自己的过程这一目标。这种治疗是通过脚踏实地做事情,感受价值,通过承受痛苦,真实的感受现实、此地,陷入痛苦可以催人深思,困境中人才可以思考和寻找自我,发现生活的意义。生活的终极意义是寻找意义。这是一种对自身以外存在的投情,这是人生存在的意义。我们自身的投射经常和存在相违背,人来到世上就是含辛茹苦的,这是人的悲剧性,如果意识不到这点,就无法对人本身无法产生深深的关切,人注定是这样,充满矛盾、挫折,都是自身和现实的冲突,理解这点,才能对人产生深深的同情和理解,才能形成对来访者本身的深切关心。存在主义阐明了现代人高度的存在意识和挫折感。

存在主义另一个主题是责任,(罗洛梅,美国存在主义学家)人的体验的实质:人常常不能体验自我,所以常常要借助外界,如身份、职位、阶层,经济状况来确定自我,常生活在别人的期望中来寻找自我,如果这样一味按照他人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常常会是的自己失去存在的自我,只有当我们深思熟虑去思考存在的真实意义,才能真正体验自我的价值。尼采说,自杀的意念拯救了无数生命。莎士比亚:to be,or not to be

人在体验自我存在的时候也常体验到自我的不存在,这种不存在感来自对死亡的恐惧,质疑生命存在的意义,自身存在的价值。罗洛梅说,人的自我存在和自我不存在构成了人的存在的体验。《焦虑的含义》(罗洛梅),认为所有焦虑都是神经症型的,这和Freud的焦虑和精神病学的焦虑不同,而是认为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感和不存在感必然导致焦虑,精神健康就是消除焦虑,重要的如何识别和消除焦虑。

存在主义不同于精神分析认为人都是受潜意识支配被童年经历影响而自己完全不知晓,而是认为人的焦虑源自对自身和自身以外环境的探索,人能够自我反思,能够超越自身环境反思将来,这种反思是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能力本身就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扩展反思能力,就能够提高自己丰富生活的能力,就能够逐渐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存在是短暂和艰难的,我们能够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是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导致我们生活目标的确立和追求。对死亡的焦虑恐惧只存在于时间上,而不是空间上,而现代社会的一大谬误就是在空间上界定自己。例如,考试没考好,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这样会导致焦虑,因为这是空间上界定,那么在时间上界定就是,这一次没考好,也即是说去选择努力,那么下一次就有可能考好。

人生而孤独,人意识到自己无依无靠时,才能够对生活的意义做出独立判断,对自身的审视可以成为力量的源泉,才能够独立的投射性的创造自己的未来,我们的存在在于创造性的对将来的想象中。

生活的意义是无法被理性、刻意的找到的,只能够通过做实事来确定自己生活的去向,经受痛苦,才能够找到生活的意义,理性刻意的去寻找生活的意义经常会跟意义本身失之交臂。

人类的焦虑是对各种改变和可能性的担忧,是期待性的焦虑,从已知到未知必然导致焦虑。正常的焦虑与环境是协调的,可控的,适当焦虑可以提高效率,而神经症性焦虑具有破坏性。存在主义帮助个体认识生活和对生活产生新的看法。

存在主义帮助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怨天尤人,不承担责任就缺乏改变生活的动机。存在主义治疗目的不是追求十全十美,而是以人为中心,追寻存在的意义。

存在主义治疗的主题有以下几点:

1、          生命是不公平的,(人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不公平,个人间的种族间的国家间的等等),刻意追求公平会平添烦恼

2、          生命中很多痛苦和死亡终究无可避免,我们常常在避免痛苦和逃避死亡,这会带来更多痛苦,应该认识痛苦的意义。

3、          无论和别人多么亲近,每个人仍然需要独自面对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保护被呵护,但人与人之间有无法跨越的鸿沟。每个人都是自我投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4、          人终究是要死亡的,面对生死人能够更诚实的面对生活,生活就是在自身以外寻找一个投射,逃避和忽视死亡,是无法面对生命中的各种,人怎样活着之外其他事情都是为活着本身服务的。生活本身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5、          人必须为自己的投射和投射导致的后果负责任

以上,责任、孤独,命运的偶然,生存的反复无常,死亡,这几个主题经常会出现在治疗之中。治疗师本身对事情的看法会体现在治疗过程中。欧文亚隆曾调研过是什么因子使得治疗有效,结果是治疗师的态度。来访者不会记得治疗师的技术和态度和每一句话,但是会记得治疗师的态度。治疗师的态度会潜移默化的透露给来访者关于责任孤独命运死亡等内容。世界本身其实是无序和偶然的。

我们需要看到来访者,尤其是功能良好但是非常焦虑的来访者,经常都涉及存在主义的内容。

今天是讲哲学思想的,是务虚的,是治疗师的哲学、态度,如何去影响来访者。这些主题的提及基本一定会让来访者悲伤,人类存在就是具有悲剧性,因为大家认为痛苦是可以避免的,世界是公平的。

 

Q&A

1、 如何看待“自我是他人的无意识”这句话?

存在主义认为自我是自我的意识,包括对自我的反省,但这句话出处是哪里,不清楚,不了解。

2、  心理治疗师一种哲学背景下的言谈举止。

3、 口欲期和肛欲期,安全感和自主性,然后俄期发展良好,是怎么回事?

上一阶段会影响下一阶段,一年级学的不好,二年级就会有困难,但是不等于二年级一定不好,另外一年级学得好不等于二年级学的也好。因此上一阶段发展的好只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良好提供可能性,但不是必然性。

4、 存在主义高度重视现实此地,也顾及过去和将来?

这不矛盾。

5、 精神分析治疗和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是什么关系?

精神分析治疗一般指的是经典精神分析治疗,而心理动力学取向治疗指的是第三次冲击中及其之后的理论,如自体、客体。

6、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游戏,不喜欢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生活。

游戏也是现实生活,游戏和某种正性情绪联系在一起,他就喜欢,因此纠正这样的孩子在于把学习和正性情绪联系在一起。

7、 精神分析挖掘痛苦的来源,而存在主义说痛苦是必然的,这有意义吗?

这是两种世界观,存在主义说痛苦无可避免,因此不用躲避形成适应不良的行为。这两种理论无法对比来说哪种没意义。

8、  治疗师本人要先认可接受和体验存在主义,然后才能影响来访者,而不是直接治疗来访者。当然,治疗师也可以不接受存在主义思想,但总要有其他对世界的看法,来影响来访者。

9、 现实里面无法做出选择的行为也有可能是童年期经历引起的是吗?

是的,有可能,精神分析是这样解释的,但存在主义不是这样解释的。

10、情感评估和精神病学的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关系?

   完全不同,情感评估的情感是人的不恰当的偏离正常的情绪,双向里面说的是生物学生情感方面的异常。

11、存在主义认为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而精神分析认为痛苦来源于早年经历。怎么用存在主义去指导精分治疗?

这是把两个学派混在一起了。不能同时用一个谁知道另一个,一个事件上可以用存在主义指导,但是分析早年经验的时候可以用精神分析去指导,但不能用一个去指导另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