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经济围堵?
(2013-04-26 15:05:55)
标签:
鲍盛刚总和规模不确定性强国财经 |
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以及所谓价值观外交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而且使美国陷入巨大的成本中心,难以为继,代之而起的是经济围堵,所谓经济围堵就是美国拉拢欧洲和日本,以及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试图重新制定全球经济规则,由此将中国排除之外,并由此希望拯救和走出日益衰退的经济困境。那么,对此新招,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知道商道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周边城市的兴衰,同样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规则,资本与技术的流向也会影响国家的发展或者衰退,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否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美国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加紧密谋美欧自贸协定和TPP的逻辑意图和目的就在于此。继4月15日美国与日本签署协议之后,加拿大贸易部长上周六在一则声明中称,加拿大也已与日本完成了谈判。这样,在获得本地区两大贸易伙伴国的支持后,日本极有可能在7月正式加入TPP谈判。一个占全球经济总量40%的超级贸易圈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形成,而它并不包括全球第二大贸易体的中国。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期伊始就宣布,美国将与欧盟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欧盟委员会同时也宣布,欧盟与美国已就尽快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达成一致,并称双方将努力在今年6月底之前启动谈判。也就是说欧盟和美国将在今年6月正式展开“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以最终建立美欧自由贸易区(FTA)。根据双方圈定的时间表,美欧FTA的谈判将在两年之内完成。从经济体量上讲,美国和欧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二者的经济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一半,双边约3.8万亿元左右的贸易额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美国公司在欧盟的投资近2万亿美元,为其在亚洲投资的三倍,欧盟企业在美国的投资达到1.7万亿美元,是其对中印两国投资总额的八倍。因此,拥有8亿人口的美欧FTA一旦建成,无疑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据欧委会测算,美国和欧盟若达成FTA协定,有望使欧洲经济产出一年增加650亿欧元,相当于欧盟GDP提高0.52%。同时还将带来政治上的好处,更加紧密的经贸往来将强化美国与欧洲的战略伙伴关系。
冷战后20年,主导世界的是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全球化,他们本以为全球化就是市场化和民主化,而市场化与民主化就是美国化和西方化,但是20年后的今天,美国和西方国家发现,昔日连日本经济规模四分之一都不到的中国,竟然在全球经济竞争与产业变迁中,将经济规模做大到惊人的8万亿美元,外贸进出口贸易额从1982年的416亿美元攀升到2012年的38667.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高达20498.3亿美元。而美国和日本当年的出口额分别为16120亿美元和7929亿美元。中国的出口额已相当于当年美日总和的80%,经济规模约占当年美日总和的40%。而且中国做大经济规模的空间还在不断扩大,贸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预计今年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另一方面,中国还结合不断增强的贸易实力,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构筑中国的全球化贸易体系。换言之,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包括日本看来,一旦中国完成由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与资本和贸易强国的转变,中国就将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份额,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核心利益的切割。既然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有利于中国而不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全球财富大洗牌,那么,也许重新制定规则,重新洗牌可以改变目前的状况,一可以通过经济围堵,遏制中国的崛起,二可以通过改变规则,使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境,推动制造业回流,发动第三次工业革命,重新夺回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那么,再洗牌能够拯救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吗?中国对此又应如何面对呢?首先,对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如意算盘来看,事实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美欧最终谈成自贸协定,以及美日谈成TPP并非易事,由于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开放金融业等问题上分歧非常大,谈判将涉及市场规则、监管相互兼容,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欧盟如何协调27国的立场将给谈判带来不确定性,美国方面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因此,谈判道路将会遥远曲折。二是美欧自贸协定与TPP一样都是针对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它们试图通过重新制定贸易规则,抬高贸易门槛,将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拒之门外,实质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是目前中国与美国,欧洲经济关系紧密相连,很难分开,成本会难以承担,结果是损人不利己。 来源链接:http://www.haijiangzx.com/海疆在线
另外,如果将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排挤在外,可能倒过来使美欧自己被排挤和边缘化,因为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目前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已经基本上是占据半壁江山了,经济全球化已经使全球连成一体,进入容易,退出则难。其次,对于中国来讲,中国应该时不我待,不能掉以轻心,一味被动观望,而是应该一方面一心一意锻造自己的经济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战略博弈主动权。另一方面,应当镜鉴日本当年被美国战略打压后失去超一流竞争力的教训,紧握金融主导权,前瞻性地分析全球贸易分工与产业竞争的未来生态,强化制造业的竞争力,确立并巩固出口产品的高增值和高技术发展导向,全力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尽力以双边和多边贸易为基础,争取在金砖机制、G20和WTO框架内,积极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最后,中国也可以考虑主动参与TPP的谈判,但是问题是美国会怎样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