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

标签:
枫桥夜泊涛声依旧寒山寺大学语文文化 |
分类: 随笔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城所作。这首诗是不是我最喜欢的,我不知道;但是,它对我来说却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我就推荐这个作品吧!
这首诗字面的意思是,月亮已经落下了,乌鸦还在不停地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的闪闪渔火,却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对愁而眠。姑苏城外有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古诗鉴赏词典里说,这首七绝,是历史上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以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我推荐这个作品不仅因为它文字写的好,更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下面,我来说说产生这种特殊感觉的原因和经历。
最早接触这首诗应该是小时候背唐诗的时候吧。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少感觉,只知道自己会背。
然后第一次对这首诗产生感情的时候,并不是重读原诗,也不是到苏州游玩时候想了起来,而是因为高中一次语文考试里现代文阅读的题目给了我感觉。这个现代文阅读的文章是选了谢宗玉写的《寒山寺》。当时也只体会了下作者的感受,只知道他写的很好。后来,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楼老师(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非常好”的快退休的老师。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他,所以只能用“非常好”来说了。总之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和我们聊完了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后,还给我们放了一首歌,是毛宁唱的《涛声依旧》。他说,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是藉着《枫桥夜泊》来创作的。于是回家后,我就下载了这首歌,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遍一遍的听,冬天洗冷水澡的时候唱着它取暖,高考前为发泄情绪而逆风飙车的时候嘴里也哼着……所以,感情就这样油然而生了。
再是高考后,7月底的时候,大概由于年轻人充满激情,我决定实行打算已久的“步行大串联”计划。其实就是从杭州启程,然后争取不用任何交通工具,经过苏州,步行到南京。开始有两个兄弟也愿意一起走,可是迫于家里人的压力,就不参加了。那么就只剩了我一个人——我的长辈当然也都不同意,最后我是留了张纸条,溜着出去的。既然上路了,那就趁着激情好好的走一回!不过,后来和家里人通了电话后,考虑到他们都很担心,就决定把步行路程缩减到从杭州到苏州,然后再火车去南京——这样也不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至于旅途中我是如何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疲惫懈怠,如何从想走回头路到说服自己继续前行,如何一个人独自忍受寂寞而却要时时注意身边危险,这些我就不多说了。当然啦,我也是一路玩遍了名胜古迹,什么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啊,什么茅盾故居啊,什么桃源镇啊,诸如此类的也就不多说了。
8月2日的时候,终于到了步行的终点——苏州。我叫了一辆出租车送我去寒山寺,心想:终于可以见到了盼望已久的寒山寺,来体会下“枫桥夜泊”的感觉了!
到寒山寺前,我读过了谢宗玉写的《寒山寺》,里面说那里的风景会很让人失望的,也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到了之后,还真是如此,我不愿再提起……只有此次行程结束后回家的某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游寒山寺》,附在下面,请看:
————————————————————
游寒山寺
楼俊超
——写于2007年8月7日
后记:
文中多有语言混杂的句子,也许是醉酒造成的,为了尊重当时的原稿,不做修改,其实也是为了尽量真实表现自己。
打字时间:2007年8月27日凌晨3:00左右
————————————————————————
(由于我是直接从以前写的文章里复制的,所以充分保存了当时的样子。现在看看,挺搞笑的,题记根本就不能算作是题记,包括最重要的“江村渔火对愁眠”里都出现了笔误,估计是写太快了。)
其实,我对《枫桥夜泊》有这样的特殊感情,或许是因为诗中诗人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时的心境和我一个人独自走过来的这么多的坎坷路上的感觉是如此的相似!我虽年轻,可是激情之余也深感现世的喧闹与浮躁;我虽高中,但也失意于自己家里的纷争;我虽有将来做官发财的可能,却早已看透世俗的种种功名利禄。可以说,此时我的心,有点像庄子——或者根本就是受他的影响太大了吧?
寒山寺内有人说: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这正如谢宗玉在《寒山寺》里所说的,“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砺的创伤,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也大概就是要我“出淤泥而不染”吧!
聊完了《枫桥夜泊》,我还不尽兴,我还想再推荐个“捆绑产品”,就是毛宁的《涛声依旧》。以下是它的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
留下一段真情
无助的我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
留连的钟声
尘封的日子
久违的你
许多年以后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这一张旧船票
(Music)
留连的钟声
尘封的日子
久违的你
许多年以后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这一张旧船票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这一张旧船票
这首歌,我也有特殊的感觉。楼老师说,这歌是中年人回忆以前生活时常唱的。我虽然生理年龄还很年轻,但是心理的老了很多;不管怎样,我也有以前的生活吧,我也有权利唱唱这歌,回忆一下以前自己的经历吧!
边听这歌,边记录下自己的感觉,这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对于写歌的人来说,这个“真情”该是浪漫之真情。而对于我来说,我想把它解释成是自己留在姑苏城外寒山寺边枫桥畔的一份庄子般的心境。当我也疲惫地想随波逐流时,回来拾起它看一看,能勉励自己继续前行,继续走自己的路!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首先听到这句的感觉是,当然是想到了男孩女孩感情方面的问题了。我现在在北京读大学了,离自己喜欢的还在母校读高中的女孩儿距离1000多公里……心里担心,她还过的好么?饭吃的香么?觉睡的好么?学习怎样了,复习的如何了?再过80天左右的时间就要高考了,她能考到自己喜欢的大学么?……我不再多说了。我真的不知道,许多年后,我们能否接受彼此的改变……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楼老师说:“肯定是不能的!”我的心里多了一份失落……要是能像童话故事里所说的,二者最后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该多好!可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我不愿再多想!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句,是我唱的最多的,因为,我总是回忆自己当初金戈铁马、纵横绿茵地的豪迈场面;当然也有回忆在小桥流水边、杨柳依依时,和伊人一起度过美好春光的时候。我想,现在确实是“不见当初的夜晚”了。但是,今天的我,在回忆的时候,更应该把握住眼前的寸寸光阴,好好学习,矢志报国!!!
就让千年古月在未来见证我的誓言,就让啼乌为我高歌,就让满天的霜来考验我的意志;还有枫叶,我会记住你火红的颜色,我的心向着你;闪闪渔火会温暖我的双眼。对愁眠,我会思考自身;寒山寺,留下我的心境。
另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据说唐朝诗人张继重游寒山寺时,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诗文是:“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就让大家自己鉴赏吧!
2008年3月10日——11日
(夜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