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调查问卷》分析   三(4)

(2009-12-12 07:44:35)
标签:

杂谈

分类: 研究札记

安徽省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

三年级四班10名学困生

二、调查方式

学生独立填写(或家长协助)无记名填写《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表》

三、调查分析(也可以直接用一张空调查表统计)

一、基本情况:

1.学生年龄        8 岁3个  9岁5个 10岁2个   (周 岁)

2.性别       男(50%   ) 女( 50%  )

3.户籍类别     城市户口(60%      农村户口( 40%   )

4.家庭实际所在地的环境状况:  城、乡镇( 60% ) 城乡结合(   )   农村( 40% )

二、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5.独生子女               是( 60%   )  否 ( 40% 

6.孩子学习主要是谁负责   父(  70%    母(      其他(30%    无(    

7.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优秀(    100% )   良好(    一般(    )

8.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      一般( 100%   小(    )

9.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      一般(  80%  小(   20% )

10.家庭经济条件           很好(      一般(  100%  较差(    )

11. 父母职业             父(   60%         母(   50%           )

12.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  有(   100%  )  无(    

13.孩子的家庭劳动              多(      一般(  100%  少(    )

三、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4..语文老师讲课你听得懂吗?  听得懂(100%   )大部分听得懂(   )一点儿都听不懂(  

15.你觉得语文老师严格吗?     很严格(  30%    一般(50%      不严格(20%    )

16.老师上课提问你吗?        经常(  20%   ) 有时(  50%  )  很少( 30%  

17.你觉得学习的知识难吗?     很难(       一般(60%     不难( 40%   )

18.你觉得班里的同学爱学习吗? 大部分爱学习(  60%  ) 有的爱学习( 40%   ) 大部分不爱学习(    )

四、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9.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喜欢(   100%  )  一般(      )  不喜欢(   

20. 你上语文课爱发言吗?      爱( 50%   )   一般(50%   )  不爱(    

21. 你上课时最喜欢干什么?(可多选)

听老师讲课(  100% )  和同学讲话(   )  玩把戏(   ) 想其他事情(   )   什么也不想,发呆(  

22. 跟以前相比你觉得学习进步了吗?      很大(   )   有点进步(  100%  )  没有(   

23. 当你学习进步时,你会            放松一下(    )  更加努力(100%    

24. 当你学习退步时,你会      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80%   )很担心,但不知道努力学习(20% )无所谓(   )

25.你平时看不看课外书?       看(30%    )    有时看( 70%   )    不看(   

26.你的学习成绩想超过周围同学吗?  很想( 90%  ) 有点想(10%   )无所谓(   ) 不想(    

27. 你放学后先做什么?    写作业( 100%  )  看电视(   )  打游戏机(   )  和同学玩(  

28. 你想不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作业多,不想做(   )作业难,不会做(100%   )  只想玩,不愿做(   )爸爸妈妈妈不让做(  

29.学习上有困难时,你最想找谁帮助你:找老师( 40% )  找同学(10%    )   找父母( 50% 

30. 你觉得为什么要学习?  为父母(   )为老师(   )为自己(100%   )其他(   )

 

从以上数据分析:

一:从基本情况看:年龄相差不大,性别比例相等,城市户口比农村户口稍高。

二:从家庭环境来看,他们学习主要由父母负责,其中3人由其他人代管,父母对孩子成绩期待值很高。一般不过分溺爱,也不简单粗暴。家庭为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固定的学习场所。他们在家做家务一般。

三:从学校因素来看:他们都听得懂语文老师的讲课,觉得老师要求严格度一般。在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次数较少。他们觉得学习知识不难。班里同学大部分爱学习。

四:从学生自身因素来看:他们在意识上都能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们都喜欢上语文课,也想发言。只是有时上课想其他事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有的成绩有所提高,还存在一部分同学没有进步反而退步。每当有一点进步就会感到快乐;当退步时不知道如何努力学习。平时有时看课外书,能做到放学后回家就写作业。感到老师布置作业,遇到难题时就不想做了。

五、调查反思

(一)学困生的成因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明显,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成绩不好,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 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困生往往在这些方面却十分欠缺。

1.心理特征

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水平低。对学习成绩不好怕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投入下一轮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2.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他们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也有部分学困生凭个人的爱好学习,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但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3.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举手发言。

4.学习方法

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

二 外界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分析

1.放任自流

即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极少管教。而这样的家庭又有四种情况:其一是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从不顾问孩子的学习。其二是一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学习也是放任自流。其三是父母都外出打工,来自这些家庭的学困生其父母往往长年在外很少回家,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管他们的吃穿,对老人来说,他们能管好孙辈们的吃穿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了,对他们的学习想管确实也管不了,所以对学困生的读书之事只能是放任自流。其四是放任自流为主,偶尔管教,这些学困生的家长往往为生计整天忙于奔波,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平时较少关心子女的学习,只是到学期结束或看到子女考试成绩时才进行管教,但为时已晚。

2.管教不当

来自于这类家庭的学困生,他们的家长往往苦于自己读书少,认识到子女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都存在偏差。要么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要么对子女棍棒式教育,导致厌学。

(二)措施:

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工作能面向全体,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特制定“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一、学困生的确定:

邵洁 、杨大伟、陈浩然、陈天乐、何木翠、刘涛、赵传龙、李加娟、丁菊、周文倩

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全面调查了解,充分辨别分析,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重在端正态度,相应方式为个别谈话。对意志薄弱型丁菊,重在意志锻炼;知识断层型刘涛,重在接上知识链。

三、主动辅导,人格感化。对学困生用爱心、耐心教育学困生。学困生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在自觉遵守纪律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困难之际,最需要的是恩师的教诲,同时学生的向师性也决定了教师人格感化有重要作用。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四、在班级里实行“一帮一”活动,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五、抓学困生“闪光点”、“传情报”、“送喜报”以激励他们进步。

六、正面鼓励,侧面教育。各班级采取激励措施,对学困生给以适当奖励。哪怕发现学困生身上一点闪光之处,即予以表扬,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点进步,即予以鼓励,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处创新,即予以赞美,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做到正面鼓励为主,侧面教育为辅。学困生,更多的是要在爱心呵护下成长。

七、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并作好记录。

八、“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

九、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建立学困生跟踪辅导档案,制定计划全程、系列帮扶学困生,能更好地使学困生早日脱困,并促其成才。学生之间结对帮扶,让好的结对榜样带动学困生,发挥榜样作用、监督作用、同化作用。

十、持之以恒,教育不懈。学困生今日脱困了,明日在另一点上又形成新的断层,今天能管住自己,后天就不能管住自己了,因此,使学困生真正走出困境,必须持之以恒,教育上不松劲,行动上不懈气。

 

 

 

课题组成员:邵华琴

2009年 12 月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