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长城’(Hadrian’s Wall)

标签:
旅游英国 |
分类: 欧洲 |
和LG刚认识的时候,他自称非常喜欢中国历史,从小就知道我们的长城,兵马俑和桂林山水,小学的时候就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北京。还顺便介绍说,他家附近也有个长城,‘the Wall’,比中国的晚几百年修建,他小时候春游常去,希望有朝一日能带我去看看。
订婚后我们先回的中国,到家第二天就去了八达岭。登上长城那一刻他非常激动,不过从此不再提起他家附近的‘长城’了。。。轮到去他家的时候,我们日程排的很紧,可惜天气一直不好,本来想去的很多地方都没能成行。有一天吃过午饭,我看外面暴雨停歇,天空转晴,提议去不远处的那个‘长城’。于是我俩换上hiking的行头开车出发了。
位于英国北部那座‘长城’,全名为‘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以下简称长城),以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为名,始建于公元122年,为抵御北方侵略而建。全长117公里,耗时约六年的‘长城’横贯英国北部,分割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其实离今天的苏格兰边界还有点距离)。看介绍的时候我就一个感觉,英国真小啊,万里长城大概可以绕它好几圈!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3/4306551815_c8cc4bf0f3.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那时的罗马帝国领土广大,版图包括现今的大部分欧洲,土耳其,北非和部分中东地区。‘长城’的建立不仅有其军事意义,也彰显了帝国的强大。当年沿‘长城’修建了14-17个要塞,每处要塞驻军500-1000人。罗马军团要有罗马帝国公民的身份才能参加,那年头普通英国人想搞到公民身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驻军大多是外国人。军官们和当地妇女通婚,使得当地人种杂化。
哈德良死后,新的罗马皇帝安东尼(Antoninus Pius)将军队向北推进了约160公里,将领土扩大到苏格兰低地,并修建了更坚固的‘安东尼长城’。可惜这座长城没有保存下来。在其后的几百年间,随着罗马帝国经济的衰退,外族‘野蛮人'的入侵,帝国在英国的势力逐渐削弱。公元410年,罗马占领军退出英国。公元五世纪起,盎格鲁(Angles)撒克逊(Saxons)人飘洋过海进入不列颠岛,经过混居,逐渐形成了现今英国人的祖先。八世纪末不列颠被法兰克帝国征服,接受了基督教。后又与日耳曼人的分支结合,形成近代德意志民族。
说起来,英国人和德国人源于一支,英语和德语也是同一个语系。难怪北方的苏格兰人不愿被称为英国人,因为勇敢的苏格兰人历史上从未被征服过,人种和语言都保持了纯粹。
我们那天徒步沿‘长城’走了大约20公里,经过遗址保存尚好的Housesteads和附的文朵兰达Vindolanda要塞。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32/2841624878_2927581380.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98/2841632432_b63737a642.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82/2841626652_5807ef1d99.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50/2841634192_dc15fc394d.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99/2841608424_e50a98f95a.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保存尚好的Housesteads 附近的‘长城’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23/2841637638_23e720855b.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曾经的要塞遗址,现在变成牧羊场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08/2840799477_83c290fba1.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063/2841639288_33c7805385.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猜猜这是啥?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44/2840804583_87a96379a4.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古罗马的公共厕所
整段‘长城’中,文朵兰达(Vindolanda)要塞的遗址保存最好,考古工作一直在进行,我们去的时候几个牛津的考古队员们正在现场挖掘。和他们聊天得知,文朵兰达遗址挖掘了几十年,每天仍不断有新发现, 是一个难得的有着丰富文物的遗址。他们给我们展示了当天挖出的瓶瓶罐罐和有动物雕刻的石块,显得非常兴奋。看着那几个操着标准牛津音,手拿刷子、铲子,衣服上沾满泥浆,头发凌乱的考古学家,让我深感这份工作的不易。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33/4311199599_283cd4b179.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文朵兰达博物馆外
建于遗址处的文朵兰达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包括:盔甲,武器,罗马硬币,衣服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及珠宝。最珍贵的物品是一些私人信件,是迄今发现的英国最早的文字记录,现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博物馆内不让照相,咖啡厅菜单的背面印着信件的原件及翻译,特此拍照留念。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92/2840811973_64d9bb4eab.jpgWall)" TITLE="英国的‘长城’(Hadrian’s
英国最早的文字--文朵兰达出土的信件。是两个要塞指挥官妻子间的通信,用墨水写在木化的叶子上。
参观了文朵兰达博物馆,更让我感到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可惜近几百年间我们的发展远远的落后于欧美国家。不过风水轮流转,谁知道再过上几百年,世界格局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