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明成化仿过汝窑吗?----有证据了!

(2013-03-02 22:10:42)
标签:

转载

                           

 http://s7/middle/8166281dtb667c9c50886&690           

 

 明  成  化  官  窑  仿  哥  釉  碗  底  足     

             

          http://s7/middle/8166281dhb9d6c4429776&690   

 

我前发一博文《我第一件藏品蒙了个汝窑》,把我这件仿汝窑球形尊亮给大家品评,其实发此博文时并未对这件汝窑进行深入查询,只是描述了它的特征,如此器“非裹足支烧”,底足涂有紫黑色的无光彩料等。并且认为这彩料除明成化的“姹紫”外,没有一种彩料如此料同色,由此认为此彩料如是“姹紫”,这件汝瓷为明成化所仿无疑,因为紫黑无光的“姹紫”是明成化朝独有的色彩,由此也可同时证明成化朝仿过汝窑。

 

http://s6/middle/8166281dgac5832a09e95&690                                                        

由所查资料看,历史上仿过宋汝的朝代只有明代和清代。由资料可见,清代雍正、乾隆所仿各件汝釉瓷色泽虽各有不同,但都是或深或淡的天蓝带灰的色调,有极少泛绿韵的绿韵也极淡,都与这件瓷器相去甚远,绝不同类。至于明代,绝大多数资料都说,明代仿汝只有宣德一朝,连故宫博物院李辉柄先生所主编的《中国陶瓷鉴赏图典》上也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仿汝釉瓷器始于明代宣德年间,而且終明一代,仅宣德朝有此品种。”收藏大家马未都也说明代只宣德一朝仿过汝窑,只网上另有极少的非严肃学术文贴提到明成化也仿过汝窑,但都是只一句话而已,既无实物资料,也无进一步的文字说明。在网上查成化仿汝,图片绝无,文字总是那一句话,因此成化仿汝或许没有完整可靠的标准器,或许只是一种猜想而已。当然,因无实物可考,像李辉柄先生马未都先生这样说也是应当尊重的严谨态度。

 

       http://s10/middle/8166281dgac57fba9b4e9&690                    

对我那件汝窑,根据它的色泽和釉面特征,我总认为它绝非新仿之物,并且也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肯定和鼓励,虽宋汝也有非“裹足支烧”汝瓷,但底足的涂料又使人不能把它列入宋汝之列,因为存世宋汝中未见有底足涂紫黑色涂料的实物,为此总想弄清它的根由。

 

  http://s13/middle/8166281dg77a26404ae3c&690        http://s15/middle/8166281dgac8e616176de&690

                                                     

 

近日查网上资料有了新发现,当我查到一件明成化仿宋哥窑瓷器时,眼睛豁然一亮,那件瓷器的底足竟涂有与我那件汝窑底足几乎完全一样的紫黑无光的彩料,它虽是仿哥窑,但有清楚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这就足够了,因为那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此后又查到成化仿宋哥窑的几件瓷器,看底足,有的较相似,有的则相差较大。这些资料图片的出现,基本就可认定我这件汝窑器为明成化所仿。这两件瓷器底足涂的彩料就是“姹紫”,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件成化仿哥釉碗是成化官窑无疑,成化官窑既然把“姹紫”涂到了仿哥窑器的足圈上,在同一窑厂涂到仿汝器的足圈上就是举手之劳了。即是那紫黑色足圈涂料不是“姹紫”,也不防碍这瓷器的成化身份的认定,因为两件瓷器的涂料是相同的。

 

         http://s15/middle/8166281dtb667ca20752e&69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仿哥釉碗

                

                 http://s14/middle/8166281dhb95db88fcfcd&690

                             上 图 碗 的 底足

 

这样,成化仿汝窑就有了真实的实物认证,而不再是猜想,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因为这个瓷器成化身份的认定,将可能在中国陶瓷史上添上小小的一笔,确认成化仿汝窑的史实,并可使人们一睹成化仿汝器的真容。当然,这一结论真要得到瓷界认可,还要凭实物与成化仿哥窑碗进行严格的对比检验。

 

       http://s7/middle/8166281dtb667c9c50886&690

        博客图片  仔细看  此图片与上面的底足图是拍的同一个碗足

 

              http://s7/middle/8166281dhb9d6c4429776&690

 

明代仿汝窑传世出土都较少,并且只有宣德一朝有实物面世,宣德仿汝一般都有底款,开片较小且大小较均匀,釉色较透亮,而且釉面有宣德朝瓷器共同特征的橘皮纹。由所见图片和文字资料看,宣德仿汝窑只仿釉不仿形,器形多为明代常见器,似乎也不仿胎,有的用白胎施汝釉制造。                              

 

 http://s13/middle/8166281dtb667ca026c6c&69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宣德仿汝蟋蟀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宣德仿汝釉盘 

 

                  

                     http://s8/middle/8166281dtb667c9f9eb17&69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仿汝釉盘底足

                                                    

从宣德仿汝瓷图片看,所仿汝器质量参次不齐,有精器,也有不少不成功的器皿,但都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底款,这说明了宣德仿汝由起步到成熟的技术进步过程。但即是宣德汝器之精品,它的釉质和色泽都没有这件成化汝器漂亮,宣德汝器色调多发灰,没有“雨过天晴破云处”的天青色那么靓丽。这件成化仿汝瓷开标准的细冰裂纹片,釉质莹润,天青色有绿韵,极为赏心悦目,如果把这件成化汝窑和北京、台北两故宫博物院馆藏宋汝相比较,就釉质和色泽而言它毫不逊色,二者难分伯仲,而且它造型独特,装饰手法独特,这件成化仿汝器可与那件成化仿哥釉碗相媲美,由此可见成化仿汝的高超技艺。

 

  http://s7/middle/8166281dtb667ca2e8af6&690     http://s11/middle/8166281dtb667ca2f765a&69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成化仿哥釉高足杯             左图底足圈足涂深褐色彩料  有“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化仿宋瓷的特点也主要是仿釉,也不太在意仿形,但成化朝不少仿宋瓷却在意仿“紫口铁足”,由于使用的胎很多都是白胎,所以“紫口铁足”只能在口沿和足圈露胎处涂上彩料代替,而且不同瓷器涂的颜料种类和颜色深浅各不相同,这是大部分成化仿宋瓷最大特色,有一些是只仿“紫口”不仿“铁足”,也有的只仿“铁足”不仿“紫口”,有的则是“紫口”“铁足”都仿。正如耿宝昌先生所说:成化时期,御窑厂的仿哥窑产品比较独特,习见器少大件,胎质白细而坚,釉质肥腴晶莹光可鉴人。釉色天青、粉青、翠青、月白和黄色,器口和器足又有不施色釉与涂深浅酱黄或黑褐色厚釉之分,有的极为光亮,有的则无光泽。”

 

  http://s1/middle/8166281dt78a5aa5ea5d0&690

      上海博物馆藏明成化仿哥釉斗笠碗

 

http://s5/middle/8166281dtb678a7a80cd4&690

                          上 碗 的 底 足

 

  http://s11/middle/8166281dtb678a7a0bc4a&690

                 上 碗 的 口 沿

 

我这件仿汝瓷,底足就是涂了黑紫色无光泽的彩料,它的成化身份确凿无疑,因为再也找不到在足圈涂这种彩料的朝代,这也就是耿宝昌先生所说成化朝御窑厂仿哥窑产品的“独特”之处,我这件虽是仿汝窑,但特征相同,也必为成化御窑厂所产之物。这件仿汝瓷使用的不是白胎而是淡黄褐色的胎土,近似于香灰胎,这说明成化仿汝是胎釉一起仿,也说明成化对仿汝瓷比仿其他宋瓷更重视。但仿汝却为什么把紫黑涂料涂到底足上,让人不得而知。是当时的窑工不知汝窑非“铁足”吗?还是为仿宋汝中有金箍镶足的那一类汝器?二者视觉色韵很相似。

我这件汝瓷不是“裹足支烧”,虽宋汝也有非“裹足支烧”者,但我所见的明代宣德仿汝瓷和成化仿哥窑全都不是“裹足支烧”,这也进一步使我的这件瓷器更贴近了明仿。

成化仿宋瓷一般都有款,我这件无款,可能的原因是足圈内汝釉的蓝绿色彩与青花色相近,不易分辨。而且由这件汝瓷看,成化仿汝窑釉色不太透明,如用成化朝使用的淡雅的平等青料写底款,釉下青花更不易分辨,这可能是此器不写款的一个原因。

 

               http://s5/middle/8166281dgac197a26f574&690

 

 另外,对这件瓷器不写款我还有一猜想。由上图可见,这件瓷器的装饰纹饰是窑工用手指在球形罐体上滑按出七个灵芝头样纹,这也使其内壁有凹有凸,这种装饰方法是绝无仅有的。这七个灵芝头纹中,有一个下方有一条诡异的滑按痕,它与灵芝纹完全无关,它由这一灵芝头纹下方一直斜滑到此器的腰部,非常怪异,这一定不是窑工的无意之为,而是有意为之,让人不得不思考窑工的意图。为什么要滑按出这条痕,我想可能是御窑厂窑工要使它成为不合格品而要自肥。因当时御窑厂的瓷器就很贵重。但御窑厂是皇家出资专为皇家制瓷的,御窑厂的每件产品都归皇家所有,写“大明成化年制”款的御窑厂器是不能为民间所用的,民间没有写“大明成化年制”的官窑瓷器,有则必为盗,所以窑工就不敢在这件瓷器上写款,以防带出御窑厂后引出祸端,不些款即是被发现,拿了个无款的次品罪责也轻。

          

           http://s6/middle/8166281dgac19ca917005&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