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节日》选题指导课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背景:
根据本学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身边的科学”开发与实施方案要求,我班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学生德育及精神文化的“科学的成长”来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师生开展《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一)总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二)本课时目标
本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三、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四、活动准备:传统节日的图片和录像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定主题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看?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出示的是什么?生答。师:嗯,都是一些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都喜欢过什么节呀?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节日,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节日,
你们能不能猜一猜老师喜欢哪个节日呀?生猜。
师:对,你猜对了,老师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有一项习俗是老师最喜欢的那就是吃粽子,粽子好不好吃?你们也喜欢吗?端午节可不止吃粽子这一项活动,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的知识和学问呢,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像端午节这样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叫传统节日,你们还想不想了解除了端午节之外的传统节日呀?生答。
师:那今天的综合实践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去探究更多与节日有关的学问,好不好?(出示课题课件)
(二)
确定子课题,分组
1、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师:结合刚才老师出示的端午节资料,谁能说说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1)我认为传统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2)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3)这些传统节日里面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盼望。
课件出示: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像这样从古代就已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
师:那谁能根据你刚才看到的图片和生活经验来说一说除了端午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各节日图片)
2、拟订子课题,分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组建小组: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自由合成一个小组。(教师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3)统计分组情况
春节组、元宵节组、清明节组、中秋节组、重阳节组。
(4)教师调节分组
预设:
1、如出现落单现象,在征求该生意愿的基础上将他推荐到某一组,为避免出现小组不愿意接收的情况也为了保护被分配学生自尊心,要提前进行感情沟通,确保顺利分组。
2、如果出现优生、差生或男女生扎堆现象,要帮助学生明确分组的意义并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建议学生到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小组去。
3、如果出现同一组人数太多时可分成两组进行同一课题的研究,如果人员太少,鼓励该组学生可自行寻求外援。
如果出现其他分组情况,一切以尊重学生意愿为前提,保护学生活动积极性为出发点进行随机调配。
(5)推选小组长。
(三)制定研究计划
师:老师想问大家,对于你喜欢的这个节日,你最想知道什么呢?请各自写在问题卡上,一会儿我们以组为单位汇报一下。
师:请清明节组先来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你想要知道的问题是否与他相同。
预设:
(1)了解传统节日(换成自己组的节日)的由来。
(2)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3)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4)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5)搜集与之有关的诗歌、文章。
师:老师将大家说的归纳了一下,请看,这些都可以作为你下一步活动的研究内容。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确定了下一阶段的活动课题,下节课我们要为我们的活动制定一下计划,你打算怎么做,每个同学都负责做什么,课下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先行商量一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制定。好,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觉得很开心,有一种过节的感觉,那我们就把这种好心情带到接下来的活动中去,好不好?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本课时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选题指导课,在考虑学校课程开发要求的基础上,我征询了学生们的意见,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比较关注外国节日的这一现象,如圣诞节、平安夜等。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也发现我班学生并不是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感兴趣,而是受现在的社会现实影响较大,孩子们的周边包括家长、学校、社会都在极力推崇外国节日,而中国的节日怎么过,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学生们并不清楚,当我将端午节作为例子并且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吃上入手,学生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端午节不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传统过法中吃大蒜、吃鸡蛋这些习俗孩子们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习俗、每一项习俗所代表的意义等等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的焦点。所以说学生不是不喜欢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关键是让学生怎样去喜欢。本节课上学生们的表现让我看到了这一点,也让我知道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而与我所开展的小课题相关的选题指导课上学生的分组问题在这节课也出现了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有两名学生落单,但两人的情况又不相同,其中一名是由于智力问题,其他同学都认为她什么也做不了,不愿意要她。另一个同学则是因为过于活泼而受到其他同学排斥。针对这种情况,我了解到智力有问题的学生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同时也知道了她家里有电脑,同时家长非常支持综合实践活动,我将这些向同学们作了介绍,其中没有电脑的小组同时也是这名学生感兴趣的春节组接收了她,小组长表示一定会带着这名学生一起活动。而另一名纪律不好的学生经过学生自由选择后则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当时看来明显觉得自尊心比较受伤害,所以他的情况我放到了课下来处理,征求了他的意见,鼓励他去向感兴趣的小组做自我推荐并向他们保证在活动过程中一定遵守纪律、积极参与。
通过这两名学生出现的情况也让我明白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喜欢并乐于参与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这样的一个个主体,无论是哪种情况,在遵循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原则的基础上,用感情做桥梁,用道理做纽带,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那份光,那份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