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oon
moo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22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2019-10-15 15:42:07)
标签:

新疆世界文化遗产

高昌故城

交河故城

克孜尔石窟

苏巴什佛寺

分类: 国内漫游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2019,8-2019,9 

    试图一次自驾就解密天山廊道的古丝路脉络,似乎不可能。

天山很大,这座纬向山系东西绵延2500公里(中国境内为1760公里),南北伸展至300公里,沿线地形多变,地貌多样;天山廊道丝绸之路历史久远,自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历西域诸国,开辟出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条后人称为的“丝绸之路”就成为连接东西方交往的动脉;这条丝路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岂是三两日逗留可以说清话明的。

将世界遗产作为路标引领,一直是我喜欢的捷径之一,用于天山走廊自驾依然行之有效。

2014年申遗成功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完成;共有遗产地33处,在中国22处,其中新疆的6处是: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一,高昌古城

看过《玄奘之路》的人对高昌一定有印象。

公元627年秋,玄奘来到西域最大的国家高昌。高昌王麴文泰信仰佛法,希望来自大唐的高僧玄奘可以留在高昌,指引迷途的众生;而玄奘执意西行,寻求佛法的真谛。两人虽有争执对抗,最终结拜为兄弟,高昌王举全国之力支持玄奘西行。

时过一千五百多年后,今天我们来到高昌,曾经的浩浩古城已是断垣残壁,凋敝荒滩。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入口迎面一块土坯方碑是高昌故城世界遗产标志,碑后立着黑色的玄奘雕像,面貌清癯,行色匆匆。

9月仲秋,气温却高达44度,骄阳炙烤大地,热风吹沙灼面,莽莽苍苍废墟遍野,黄土残垣相对无言。孤寂、空旷、苍凉、了无生机,只有我们一行8人,说说笑笑,电瓶车代步,从南门进入,环城观览。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坐落在吐鲁番火焰山南麓的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末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目前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西南佛寺区域)

    高昌故城内大大小小的佛寺遗迹很多,这座在城东南角的佛塔,保存完好。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高昌故城的佛塔)

    高昌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种文化和宗教汇聚、碰撞的地方。城北的一座清真寺,目前仍在使用。

黄沙遍野的故城遗址,几乎寸草不生,只有一种绿植匍匐在地面,这就是野西瓜——在新疆沙漠戈壁中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具有顽强的抗旱力;其果实,也就是野西瓜,主治风热咳嗽,关节炎,烫伤,新疆各地的干果店都见有卖。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荒野中生长的野西瓜)

放眼环顾,城市规模铺展很大,清晰可见遗存的城墙、街道、庭院、寺庙、民房,城北面红色的火焰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故城地处吐鲁番盆地平原中心,城高壕深,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西域的军事重镇,《北史·西域传》是这样说的“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在当时是四通八达的西域首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咽喉门户。

高昌故城是新疆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市遗址。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二,交河故城

与高昌故城合称双城记的交河故城,是网红打卡点,门庭若市,游客如织;真是不可思议,两城相隔不过百里,却判若两个世界。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其亮点在于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是中国唯一一处最为完整的汉代城市的遗址。

所谓生土建筑,在于它不是按照一般城池那样用砖瓦土石垒起来的,而是在一块沟壑纵横的黄土台地上,由交河先民一寸一寸向地下硬掏出来的一座城。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整个故城就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举世罕见。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若非身临其境,难以想象它的模样。由于是从生土层往下掏挖,与一般遗址越往下年代越早不同,交河城是越往下年代越晚。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一个民族退出交河,另一个民族又潮涌而来,在原来的房址再向下挖,就这样不停地掏挖雕琢,生生把交河城打造成一个巨大的沙盘雕塑。它是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一座城市。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在游客中心买了套票,交河古村+交河故城+区间车。

交河古村,可以说是民俗博物馆,展示交河故城的原住民原生态风情和历史文化。走进去,像进了地道很黑暗,但是很凉快,——生土建筑!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依照地势,在生土台地上掏挖而成一个个院落,一间间房屋,屋内墙壁上再掏挖出一个个小龛,用来摆放日用品。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这里展示的是“出生礼”,维族结婚后生育头胎,必须回娘家生产;如果生男孩,大门上挂一头皮牙子(洋葱),生女孩,门上挂红布条;7天后请阿訇起名字。

这是一家地主宅院。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走出交河古村,排队乘区间车前往交河故城。地面的温度依然高达44度,拥挤的喧嚣和炽热的炙烤一样令人兴趣索然。草草看过交河故城,到此打卡而已。

交河故城,公元前2世纪由师车人开创建造,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国国都,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曾设于此,14世纪毁于战火。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故城中央有一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南北向的子午大道,把古城一分为二,分为东区、西区;城内主要有寺院区、官署区和居民区。

相比高昌,交河故城因为在台地之上,相对后期破坏要少,被称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城市废墟。但是,自然的状态被过度保护了,感觉很假,且商业化过于浓郁。

拥挤喧嚣的交河故城?孤寂苍凉的高昌故城? 喜欢哪个?

三,克孜尔千佛洞

头天天山下了雪,早上的旷野清新亮丽,行车在独库公路看天山南坡雪峰,连绵千里在湛蓝苍穹下横亘了一道长长的白色的天际线。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独库公路的西侧,从库车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河水、浅滩、芦苇,白杨林荫道分列两侧,左手边赫然坐落着龟兹研究院;十几分钟步行,看到鸠摩罗什雕像在路的中央,背靠着明屋塔格山,悬崖上排列着数百个石窟。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龟兹(现称库车)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龟兹地区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始凿于东汉,比敦煌莫高窟早三个世纪,至今仍有10余处遗址得以保存,包括600余个佛教石窟,一万多平方米残存壁画。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多外开放的石窟有6个,我们先进入34号窟,德语名称“思惟日神窟”;原为僧房窟,公元7世纪改建成中心柱窟,主室券顶菱格因缘和本生故事保存完好,券顶中脊天相图中的“月中兔”反映了古代龟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交流融合。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洞窟两侧墙壁展示的壁画,全部流失在海外;比如佛传故事“佛渡恒河”,位置在克孜尔石窟第219窟右甬道内侧壁,现藏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弟子说法图”,位置第8窟,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善爱乾达婆王夫妇》克孜尔171窟,现藏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善爱乾达婆王)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弟子说法图局部)

8窟,德语名“十六佩剑者窟”,中心柱窟;中脊绘天相图,为龟兹佛教宇宙观的反映。从左到右分别为日神、佛像、双头鹰形的金翅鸟、佛像、拿风袋的风神、月神,据说这种图像原起源于两河流域,后传到印度与龟兹。

一些洞窟标有德语名,是因为德国人最早发掘,其中许多壁画早被德国人切割运走。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与几年前去过的敦煌相比,克孜尔壁画诞生更早,且一开始就表现成熟;有专家说这种风格的来源与犍陀罗、龟兹本土以及汉唐文化都有关系,如抽象山形的菱形格画是克孜尔石窟独有的绘画形式,每一菱形都有一壁画故事。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主要为本生、佛传和因缘故事。佛教讲“轮回转生”,本生故事讲述释迦牟尼如来佛前生的故事;佛传故事则讲释迦牟尼从出世到死亡的种种事迹,他在世80年,故事很多;佛教有“十二因缘”,因缘故事则讲述人生痛苦的根源。

这里的本生故事数量多,画面丰,分布广,在世界都是罕见的。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四,苏巴什佛寺遗址

从克孜尔石窟出来,饥肠辘辘的我们赶回库车吃午饭,之后就奔城北20公里处的苏巴什佛寺遗址。

进疆十几天了,侃山时同行的龙最爱说“知道女儿国在哪儿吗?”故弄玄虚的口气,总会收获一片迷惘的眼神。

女儿国,不就在《西游记》里吗?是的,《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就在龟兹苏巴什。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龟兹古国的中心在今天的库车,龟兹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新疆最早传入佛教的地区之一。

建于公元3世纪的苏巴什佛寺,持续沿用至10世纪,是晋到唐期间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

苏巴什佛寺规模很大,分布在库车河东西两岸的台地上,称为河西寺和河东寺,主要建筑集中在河西。

公元628年玄奘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正赶上男人们到河东办佛事,河西只见女人和小孩,以为到了女儿国。

当年的苏巴什宏伟和壮观,唐玄奘逗留此地讲经两个月,才引得后人编出故事。

在玄奘来到的三百年前,鸠摩罗什也曾在这里求学。

苏巴什佛寺14世纪初被战火摧毁彻底废弃。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午后我们一行9人来到苏巴什佛寺遗址,65岁以上免门票;看门人并没严格验证身份,把我们9人统统放进去了。

遗址保护面积挺大,修有木栈道,围绕一圈可看全主要遗存;遗址以佛塔为中心,四周建有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物。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戈壁荒滩上仅存的断壁残垣,被斜阳包裹着,泛出暖暖的橙色,并不显得荒凉。很容易就脑补出当年寺庙的僧侣云集和香火甚盛。

西寺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中部佛塔,佛塔中部现存一佛寺后室,能依稀看出当时的形制和结构,明显受到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龟兹特别突出的加高塔基的特点,则是西域地区自身发展起来的;以佛塔为礼拜中心,四周有围墙的塔院,也是受到犍陀罗的影响,并有本地的特色。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西寺中部佛塔)

《大唐西域记》载:“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里,而东西随称。”说的即是苏巴什东西二寺中间隔一条库车河;苏巴什佛寺又称昭怙里大寺。

西寺门口的库车河,据说就是《西游记》中的子母河。唐僧和八戒不知就里,误饮了子母河水,动了胎气,腹部疼痛难忍;最后还是悟空去解阳山,取了落胎泉水,解了胎气才度过此难。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赭红色的库车河将苏巴什分为东西二寺)

库车河也称苏巴什河,发源于天山,河面宽阔,水流湍急,红波翻滚;河水呈现饱和度很高的赭红,大概是因为河床中富含红层泥砂。想想这样的水质喝进肚里,不动胎气也会腹痛难忍。

隔河看到对岸台地上的东寺,遗址规模也不算小。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西域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

穿越天山廊道,拾遗丝路故事——天山走廊自驾(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