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古厝-古桥-古刹——福建自驾环游(8)

(2017-12-25 20:58:26)
标签:

南安蔡氏古厝

晋江五店市

洛阳桥

泉州开元寺

旅游

分类: 国内漫游
http://s4/mw690/001O4R1czy7gRqdAdSX33&690

2017,11,10-11 多云20-30

“厝”字,北方人很少见,是闽南方言,房屋的意思;到了福建沿海地带,常常见到,比如廊桥也叫厝桥,比如厦门的曾厝垵。

详解“厝”字,厂里面一个昔,意即往昔的住处,旧居也。

闽南一带三三两两的古厝随处可见,值得一看的是一些大厝群落,空间布局的风水讲究,以及整体形式与装饰的独特风格,都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瑰宝。

1,南安的蔡氏古厝

跟随手机导航,来到南安蔡氏古厝群;以为走错路了,看不见人,看不见车,一大片很新很漂亮的古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打听,原来是看门售票的;好吧7.5元买一张门票,此地正是蔡氏古民居。http://s6/mw690/001O4R1czy7gRqiFFEF55&690


停车场有一块石碑,写着:蔡资深古民居,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资深和其父是旅菲华侨;其父蔡启昌清同治四年(1865年),回到家乡漳里村兴建豪宅,许多建材来自菲律宾;其后蔡资深继承父业,广购荒地,筑立祠堂,兴建众多大厝,历时四十多年,建筑群落渐成规模,其宏大严整为闽南仅有。

古厝群现存大厝20座,多为二进或三进五开间硬山顶建筑,穿斗式木结构。我们看到的新古建都是刚刚修葺过的,和旁边仍在维持的旧房鲜明的不同。

http://s6/mw690/001O4R1czy7gRqkmxLf85&690

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座落之间,排列有序,铺有石埕,间以防火通道。

http://s6/mw690/001O4R1czy7gRqmNnVP35&690

(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

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

http://s2/mw690/001O4R1czy7gRqpqB1fa1&690

(石埕上摊晒的稻谷)

古厝群里,有四种雕刻艺术:木雕、石雕、砖雕、泥雕。

http://s4/mw690/001O4R1czy7gRqrNlzd03&690

(门墙上的砖雕)

这座新修的门楼,上部保留有原始的砖雕石雕。http://s3/mw690/001O4R1czy7gRquiDfAb2&690


红砖古厝是闽南独有的民俗风格,砖瓦均取材于当地丰富的,价廉质优的红壤土;贴面镶嵌成各种图案。

http://s9/mw690/001O4R1czy7gRqyxHkYd8&690

另一个闽南大厝建筑的特点是,屋顶的燕尾脊。http://s5/mw690/001O4R1czy7gRqzUvty14&690


室内主要是木材。http://s9/mw690/001O4R1czy7gRqBCYfmc8&690


吊篮、百叶窗、红砖墙。http://s16/bmiddle/001O4R1czy7gRqCMx0r7f&690


蔡氏后代大部分在海外,古厝群的维护维修经费,来自门票;然而游客十分稀少,甚至几天等不到一拨游客;这点我们有体会,一直在这里独自溜达,仿佛又是在包场。http://s1/mw690/001O4R1czy7gRqFHlWEc0&690


http://s10/mw690/001O4R1czy7gRqFJZix99&690

 

2,晋江五店市

相比蔡氏古厝,晋江市内的五店市古厝群年代更加久远,初建于唐开元年间,13百多年历史了;而且建筑规模大,130座古厝,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

五店市位于市内繁华地段,现今打造成传统文化旅游区,很是吸引年轻人;通常周边停车紧俏,我们下午过去,转了一圈,运气好,找到一车位。

http://s3/mw690/001O4R1czy7gRqKrbG262&690

五店市的主人也姓蔡。唐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五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五间饮食店方便行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成为青阳的别称,晋江城市的发源地。

这是一大片红砖古厝群,遍布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堪称闽南传统建筑博物馆。

蔡氏家庙,始建于宋熙年间,1987年重建;是青阳蔡氏族人家族祭祀的场所。http://s5/mw690/001O4R1czy7gRqMPOeMc4&690


蔡氏作为最早开发青阳的氏族之一,传衍40余代,族裔遍布国内外,祠堂是街区华侨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

家风家训馆http://s16/mw690/001O4R1czy7gRqObBg33f&690


大夫第,明代万历举人蔡立爱古宅,蔡立爱官至奉直大夫,故名大夫第。http://s2/mw690/001O4R1czy7gRqVqicx11&690


蔡念昆宅,明清建筑。蔡念昆系蔡立爱裔孙,清末秀才。http://s5/mw690/001O4R1czy7gRqXuhU094&690


蔡士斐宅,明代建筑,面阔三间,左带护厝,护厝与大厝之间留有天井。http://s13/mw690/001O4R1czy7gRqYHABefc&690


红砖古厝是闽南建筑特点,这里的红砖拼砌花墙形式多样,工艺精湛。http://s9/mw690/001O4R1czy7gRr11eOc48&690


http://s11/mw690/001O4R1czy7gRr13tayda&690

这种“出砖入石”,是闽南独创的建筑风格;砖中有石、石砖错杂的墙体建筑源自明代;因当时物质匮乏,难寻建筑石材,人们就地取材,利用坍墙零碎的砖石来砌墙。http://s9/mw690/001O4R1czy7gRr2VKBif8&690

http://s2/mw690/001O4R1czy7gRr2T2BX81&690


大厝内部的各个房间,都是有名称的;比如正厅、左下房、右后房、榉头。


http://s4/mw690/001O4R1czy7gRr53xGHf3&690

http://s16/mw690/001O4R1czy7gRr55ZdZ5f&690

http://s2/mw690/001O4R1czy7gRr5b4CB41&690

闲闲散散走一圈,收获颇丰。

3,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并非在河南洛阳,而是在福建泉州,位于泉州湾和洛阳江会合的跨海大桥,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http://s9/mw690/001O4R1czy7gRra0CCc58&690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我们到洛阳桥时,受台风影响天气阴沉,海风狂吹,还好没有下雨;整座桥的视野还算清晰,桥下淤泥滩涂,白鹭海鸥翩跹成群。http://s6/mw690/001O4R1czy7gRrcu56J65&690


据说,1053年建桥时,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二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水底的石堤凝聚成为一体,抵御潮水冲刷,造桥工在桥基上种牡蛎;牡蛎繁殖能力很强,无孔不入,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很结实,用铁铲也铲不下来;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又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http://s8/mw690/001O4R1czy7gRree8v5f7&690


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

桥头矗立的石雕,是洛阳桥的倡建者蔡襄,曾两度出任泉州知府。http://s6/bmiddle/001O4R1czy7gRrftD4985&690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平安桥,规模更是宏伟。

4,晋江安平桥

开车去找安平桥,很快看到了大片芦苇,浩浩荡荡,秋黄苍苍;芦苇摇曳,露出石桥;于是就近泊车,准备上桥;没曾想,这座桥太长了,两边桥头遥遥相对,无论从哪一端上桥,都有不远的脚程。

http://s4/mw690/001O4R1czy7gRrizcll43&690

是啊,安平桥桥长五里,俗称“五里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石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 之美誉。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14年告竣;桥长2255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http://s9/mw690/001O4R1czy7gRrkF8gwf8&690


5,泉州开元寺

泉州的重量级国家文物真不少,开元寺又是一个不能拉空的千年古刹。

放眼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开元寺,这是因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泉州的开元寺的初建其实早于开元年,唐垂拱二年(686),初名为“莲花寺”,开元年间改为开元寺。

http://s16/mw690/001O4R1czy7gRroyf1Rff&690

开元寺身陷一大片老城区内,周边窄巷密集交错,开车不易,停车更不易,于是附近停车场泊好车,坐上三轮车穿街走巷进寺庙。

寺庙不收费,游人很多;寺庙很大,内容多,选自己感兴趣的看就是了,不必和人群拥挤。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

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塔身浮雕精美。

http://s4/bmiddle/001O4R1czy7gRrq9X0L53&690

(开元寺东边的塔为镇国塔)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至淳佑十年(1250)间重建,高48.24米; 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开元寺中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有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

http://s5/mw690/001O4R1czy7gRrtSokY74&690

纪念馆的原址是弘一法师五住开元寺的地方,记得黄永玉的散文《蜜泪》中有一段和弘一法师在开元寺结缘的回忆。

那日黄永玉爬到开元寺的玉兰树上摘花,遇到一位“头顶秃了几十年”,“还留着稀疏胡子”的老和尚,问他:“喂!你摘花干什么呀?”他回答:“老子高兴,要摘就摘!”“你瞧,它在树上长得好好的……”“老子摘下来也是长得好好的!”“你已经来了两次了。”“是的,老子还要来第三次。”

老和尚不动声色,招呼他到房间里坐坐。他看到房间里的桌子上摆有丰子恺、夏丏尊的信件,方知遇到了高人。丰子恺是老和尚的学生,夏丏尊是他的熟人……;相处时间不长,弘一法师跟黄永玉谈过一些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圆寂前四天,弘一法师还给黄永玉写过一张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

 http://s10/mw690/001O4R1czy7gRrw5vItf9&690


http://s2/mw690/001O4R1czy7gRrw3jC95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