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测试题

(2018-05-29 09:57:54)
标签:

教科版

四年级

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

分类: 科学上册试卷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           V的电。

2、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           通过。

3、发电厂输送来的电是           流电,干电池的电是           流电。

4、由           、电线、           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           

5、电路连接有                      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           方法连接的。

6、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把2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           

7、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把2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是           

8、把电池的铜帽和锌壳用电线直接连接起来,就会发生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           

10、你知道能导电的物体有:                              等,不能导电的物体有:                                     等。

二、判断

1、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2、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3、不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4、塑料梳子是绝缘体。                 

5、脱毛衣时闪现的电火花是毛衣磨擦产生的电流造成的,这种电流不会使人触电。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它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           

7、导体就是金属。         

8、把塑料梳子在毛衣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          

9、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10、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要重复检测一次。          

11、人体和大地都是会导电的。         

12、小明二次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某样物体的两端,灯泡都没有发光,这物体肯定是绝缘体。              

13、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14、对人体来说,低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            

15、连接电池越多,灯泡就越亮。            

16、家里的电灯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        

17、导体就是金属。       

18、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二、选择

1、下列物体中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

A 橡皮    B 塑料尺    C 铅笔芯     D 纸板

2、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

A、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电路         D、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3、下列做法,属于安全用电的是(        )。

A 、用塑料做电器开关面板       B、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 用湿布清洁开关             D、移动电器时不切断电源

4、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
A
、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电路         D、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5
、下列物体中,能通过电流的是(        )。
A
、橡皮    B、塑料尺   C、铅笔芯     D、纸板

三、填图

写出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http://s13/mw690/001O4vdhzy7kPUyAT0gac&690
四、实验题 :将两个气球紧挨着悬挂在1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反复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http://s4/mw690/001O4vdhzy7kPUCJJhpa3&690



我们的发现:(画示意图)

 

我们的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