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单元测试卷

(2009-10-29 14:04:44)
标签:

教育

分类: 科学上册试卷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等第________ 
一、填空
1、自然界里的水日夜不停地在海洋、(     和(     ) 之间循环流动。
2、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          )、(         )、(         )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3、风和流水具有(       )能,电具有(       )能,汽油具有(      )能。
4、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       )热,水蒸汽凝结成水的中会(      )热。
5、将电能转化成磁性的装置叫(        ),要使它的磁性强一些有(         )、(       )等办法。
6、天然气、煤、石油是储存了亿万年的          ,它们都是           能源。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    
2、现在我们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    
3、水蒸气在受冷(0度以上)的情况下直接变成霜。(    
4、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5、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6、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7、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8、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9、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10、水从海洋、陆地上升到空中,主要是太阳力量在作用。(    
11、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12、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三、选择题:
1、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    (       
A、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B、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C、 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3、电灯可以把电能转化为    (     
A、光能        B、热能       C、光能与热能
4、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    )。
A、化学能    B、生物能   C、机械能
5、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
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6、下列方法中不能给我们带来热的是(      
A、多穿衣服       B、晒太阳       C、吃饭
7、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四、连线题:
电池                             太阳能
核电站                           化学能
风力发电站                       原子能
光电池                           机械能
五、实验与解释: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关。
根据你的实验:
(1)请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的关系。

 

(2)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强度这一因素,而使铁芯的大小、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等因素不发生改变,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次数
改变的因数
、预示结果
第一次
用1节新的干电池
一次可以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2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一次可以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3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一次可以吸住26枚大头针
 试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看图解释,观察下图,解释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总是下不完?

 

 

 

 

3、分别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出水的三态变化的相应条件。


              水蒸气
 

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