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遗迹留栖水,谁人凭吊福王庄
标签:
星座塘栖王庄福王南宋 |
分类: 读史有味 |
深隐于历史深处的往事
——南宋塘栖福王庄
今天的塘栖古镇,古时候曾称为唐栖、栖水、栖溪。
塘栖地名的肇始?南宋谈钥撰《嘉泰吴兴志》卷十三寺院·德清县条下记载:“大善寺在县南二十七里唐栖村,梁大同二年(536年)水部员外郎沈著舍宅为寺,号永明,唐贞观(627年—649年)中改为大明寺,本朝治平二年改赐今额。”
嘉泰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宁宗赵扩(1194——1224年)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嘉泰元年是公元1201年。
以上《吴兴志》所载文字的重要性在于,它告诉今天的我们,远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塘栖即已有先人栖居,水部员外郎沈著笃信佛教,竟将自家住宅舍弃,奉献给寺院,成为著名的“大善寺”。
据此可知塘栖在南宋以前,其行政区划是隶属于湖州德清县的。
又在南宋释永颐《云泉诗集》“唐栖寺前”一诗中记载着的“唐栖寺”,则是以地名命寺名。
到了南宋咸淳年间淳安何熹之写的《福臻吉祥禅院记》中则有“超山之阴,栖水之阳。盖福臻寺,为今之吉祥院,在青林村。”的记述。这也是至今所见与塘栖有关的史籍中,最早称塘栖为“栖水”的记载。
根据以上史料,综合分析,可考证塘栖居民聚落之发端,不会晚于宋代。
其实,古代的塘栖早就有下塘运河穿境而过,这条运河即是里人称之为“栖水、栖溪”的可往来于苏杭间的古运河。又因为对应于上塘运河,故此条河及塘栖地名还被称作下塘、下塘河、下塘寨。
遥想当年,位于杭州城东北面的塘栖,地处下塘腹里,水网密布,山水清幽;土地肥沃,四时花果;稻米鱼虾,物产丰饶。穿境而过的下塘运河,往北可通德清、湖州而入太湖;往东北经新市、练市、乌镇、南浔、平望、吴江、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入长江;往东经崇福、石门、嘉兴、松江入吴淞江而通江海。可谓四通八达。
其位置虽然偏僻,但地当杭州通往长江北岸,中原大地的冲要。又离杭州城很近,走水路快船仅需半日。南宋王朝定都杭州后,慢慢被皇室相中。理宗皇帝赵昀(与莒)登基后,将塘栖这方丰饶的土地封赠给了他胞弟福王赵与芮,从此始,塘栖成为了福王的庄园离宫,塘栖的历史也与南宋朝廷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同时,塘栖也沾上了许多皇家的贵气,变得富贵显耀,有了地名“福王庄”、“王庄基”; 桥名“卧龙”、“玉龙”、“攀龙”、“附凤”;沟名“洪福”;山名“皇姑”;水名“王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段历史,虽时空间隔700余年,今天读来,依然会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似仍可感受到它曾经的奢华和富贵。
南宋福王,名叫赵与芮(rui)(1207——1287年),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燕王赵德昭九世孙。南宋第五位皇帝理宗赵昀的同母胞弟,曾受封为荣王,后又封福王。
其胞兄宋理宗在位40年,与芮以皇帝唯一亲弟的身份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可能源于幼时曾经颠沛流离、尝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赵与芮对亲王的生活特别知足。公元1240年,其唯一的儿子赵孟启诞生,即是后来的宋度宗。
因理宗皇帝一直无子嗣,到了淳佑六年(1246),已年过40的理宗,仍然没有儿子,而此时,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从感情和血缘关系来考虑,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了胞弟福王赵与芮的儿子赵孟启。自此年仅6岁的赵孟启被立为太子,并赐名禥。
景定五年(1264年),赵禥在赵昀病逝后继承了皇位,是为宋度宗。他在位共十年。
而福王赵与芮因了“兄是天子,子亦天子”。在南宋一朝皇亲贵戚中,富贵无人能出其右,故其地位无比尊崇。
史籍记载:当时福王的府邸在杭州天水桥附近,在今天的武林小广场一带又有北园别墅,同时在塘栖建造了离宫---福王庄。
宋理宗在位长达40年,其子宋度宗也在位十年,故作为皇弟与皇父的与芮地位显贵,不难想见当日城内的府邸及塘栖庄园的奢华。
那么,当年福王的庄园离宫究竟位于古镇的何处?是否曾有什么痕迹和遗物?700多年岁月悠悠,今天的我们只能依凭志籍之记载,来想像,来还原塘栖曾有过的福王庄园离宫。
在塘栖古镇的西南角上,早年间,曾有一个四面河流萦绕,碧水环流,面积大约一百余亩的土墩。此墩南侧河流往东经横潭(圣堂漾)、八字桥、翠紫湖,入大塘漾与京杭大运河东线连通。河流往西经庄西漾、转西南过鸭颈桥,可至泓澄潭、丁山湖。而往北仅数百米,出圆满桥便是流经镇中的京杭大运河。
塘栖的地势,南有超鹤诸山横陈,北有京杭大运河东西流过,是南高北低,五行风水中有,地势“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据此说法,可知塘栖运河以南正是一方纯阴之地。
再按照八卦方位来分析,此土墩又处于古镇西南方的坤位,坤属土。《周易》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土是“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土贡献厚重。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土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像土地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故此土墩水深土厚,风水上佳。
得到兄长封赠的赵与芮在此土墩上建造了气派豪华的庄园离宫,被人称为“福王庄”。后世又称此地为“王庄基”。
其西六墓村,传有宫人之墓六,故以名村。
东有泓澄潭者,相传元兵入临安时,诸王子相聚,惧见北虏,投尸于此,故名“王沉潭”,俗讹为“泓澄潭”也。
界河有慈寿庵,亦有宫人之墓,每遇月明,环佩珊珊而出,今装一鱼篮观音以镇之。
水北王家弄后,亦有荒墩,云系宫斜,不知是否。大约近于藩邸,故诸冢累累,其为宫娥秀女也明矣,但无碑志,一时难考,聊以存之卷端,以俟后之博学君子。
此文作者“青坡生”史籍无考,但从文中“四百年来”一句可知青坡生应是明末清初之人。
此文,首先说明了塘栖是宋室南渡以后福王的宅邸别墅,占地范围很大,庄园中的建筑,伸展延续有数里之广。深宫复道,别墅妆楼,福王家的车辆轿马往来其中。但作者写此文时,沧海桑田,福王庄园已成为商贾喧噪的市肆,已认不出曾经庄园的痕迹,只能依据前人传下来的书籍来考证了。当时的卧龙桥尚在,里中有人在桥上刻了“古卧龙桥” 的题刻。又在桥上盖了文昌阁,以兴镇之文运。
而卧龙桥下就是那条所谓的红粉沟,册书则载其为“洪福官沟”(按:册书是指古时君王施于臣下的文书。)这条沟向东至范氏坟,向西至吉家兜,(按:这条沟东西长约250米左右,走向位置应即是今天的北小河街。)清康熙年间红粉沟尚有遗迹可寻。
而所谓“鬼弄”,位于红粉沟南面,绿野庵旁边,这一片地方,正是当年福王庄园楼阁间的通道。因南宋灭亡时,福王庄中曾有数百宫女自尽。所以后来,只要遇上风雨晦暝的天气,此弄内常会有鬼物现形,行经此地之人不由凄侧悲凉顿生。
而福王庄中的洗马洗,也称喂马池,位置在镇西南余桥之北,洗马池再往北就是福王庄,今称为“庄基”,庄基西面为庄西漾。
又有王妃墓,也在福王庄圩,这位王妃,即是水南后土娘娘詹玉珍。
王妃墓再北面就是福王庄邸,花园坟。
福王庄西面还有一个叫“六墓村”的村庄,相传此地有六位宫女之墓,故以名村。
庄东面有泓澄潭,传说元兵入临安时,诸王子相聚,惧见北虏,自沉于此,故名“王沉潭”。
界河有慈寿庵,亦有宫人之墓,每遇月明之夜,环佩珊珊而出,今装一鱼篮观音以镇之。
水北王家弄后,亦有荒墩,云系宫斜,不知是否?大约近于藩邸,故诸冢累累,其为宫娥秀女也明矣,但因无碑志,所以难以考证,只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以让后代学人参考。
青坡生这篇文章,对塘栖南宋时与福王有关的遗迹进行了仔细考证,记录下了塘栖古代的历史,并为塘栖留下了一笔浓厚的文化遗产。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