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径山寺之二

(2014-10-03 22:50:52)
标签:

佛学

径山

宗杲

孝宗

宋孝宗

分类: 读史启智

南宋皇室与径山寺的因缘

二、结缘皇家,人天护佑。

径山建寺的一千多年间,因缘际会,结缘皇家,得人天护佑。曾与唐王室、吴越王室、宋王室结佛缘,至清又有康熙皇帝的巡幸。可谓深受皇家恩宠。

史载:径山寺曾六易寺名,唐代宗赐名“径山禅寺”,至唐禧宗乾符六年改名“乾符镇国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承天禅院”,政和七年又改“径山能仁禅寺”,淳熙年间宋孝宗御书寺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自宋至元,更有皇家钦定“江南禅林之冠”的誉称。清圣祖玄烨崇佛,康熙四十四年(1705)他四下江南时曾登径山,由松房僧人白峰世鉴迎驾奏对,玄烨亲书香云禅寺四字,改悬寺额。

千年径山寺之二
(藏于日本之径山图)

    纵观径山禅脉香烟,其兴盛之因,实因大慧佛日禅师前后二次在山弘法,影响深远之故。

   在禅宗历史上享有“百世之师”和“临济中兴”盛誉的大慧宗杲(1089—1163)是临济宗杨歧派高僧,他俗姓奚,名宗杲,号妙喜,宣城人。十二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此后,宗杲以极大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游弋于佛学的海洋。刻苦学习佛教典籍钻研佛法禅理。夜以继日努力精进。他先后师从阳山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大沩慕喆禅师、开先智珣禅师、湛堂文准禅师等高僧。文准圆寂后,宗杲遵师嘱,前往京天宁寺参礼杨歧派名僧圆悟克勤。

   宗杲生活在南宋抗金派跟投降派激烈斗争的年代,虽为出家人,但却有强烈的爱国忧民意识,他同情支持抗金派的政治主张,爱君亲,每谈及时事,爱君忧时之情跃然于言辞。宗杲悟道后,克勤禅师将所著《临济正宗记》传于宗杲。靖康元年(1126)又令他分座接众,很快名重丛林,声振京师,为僧俗所敬仰。经右丞相吕舜徒奏请,钦宗皇帝御赐紫衣,并封“佛日大师”之号。自此,大慧因缘际会与宋皇室结下深厚之佛缘。

  

   让我们溯时光逆流而上,来到南宋初年的径山。

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宗杲经宰相张浚举荐住持径山能仁禅寺

当时金兵肆虐,中原大批僧侣南迁又因宋室南渡之初将江南佛寺家庙化和改作他用,杭州等地寺僧星散,不少僧人离,转天目双径之径山。宗杲集古德语录公案,首创看话禅为求法入门,其说法又“纵横踔厉易于接引,由此道法特盛,史称他为划时代禅匠一时求法僧人显贵诗人墨客参禅者,摩肩接踵,纷至沓来。由此径山禅寺名传四方。

大慧驻径山次年,上山求法坐夏僧人过一千七百,最多时曾逾三千。因人数太多,殿宇房屋难以安顿僧众,宗杲建(东阁)、重建灵泽殿(龙王殿),此外,还有冯楫建的不动轩,张九成所建无垢轩等房舍,故其后别峰宝印时楼钥曾咏称“百万裙松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

绍兴十一年(1141),因秦桧怀疑宗杲和主战派官员张九成结党,被追缴度牒,剥夺僧籍,充军流放到湖广瘴疠之地。在人生逆旅之中,需要怎样的坚毅与勇敢,又需要怎样的博大胸怀,才能成为佛儒两家信服崇敬的智者?宗杲在艰难困苦中以出家人的坚忍意志,提出了“菩提心即忠义心”的命题,认为佛家的智慧与儒家的道德应是统一的,从而坚持了中国传统伦理,在禅宗史上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绍兴二十六年(1156)秦桧死后次年,宗杲得以赦免,恢复僧籍。 

绍兴二十八年,宗杲以七十岁之高龄重主径山,史载:其虽老,引接后进不少倦。故道法极盛。

宋室帝皇中与径山最有佛缘的当数孝宗皇帝,是孝宗皇帝与宗杲之交往奠定了径山寺后来的隆兴辉煌。

宋孝宗,赵昚(音:慎),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六世孙。他生于建炎元年(1127)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1189年在位)。宋孝宗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桑,促进生产。当时五谷丰登,百姓富裕,社会稳定。史称(道)(熙)之治”,后世称为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让位与儿子光宗赵惇。

 

宋朝的皇帝大都崇奉道教,最突出者为宋真宗和宋徽宗,其余的皇帝则对佛、道二教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只有宋孝宗最尊崇佛教。他在即位以前,曾经请宗杲为他说法。

宋孝宗与宗杲交往始于何时,志书缺少明确记载。

据《大慧普觉禅师年谱》所载“孝宗皇帝为普安郡王时, 曾遣内都监入山谒宗杲,宗杲述偈以献”。宋孝宗是绍兴十二年(1142)封普安郡王的,直至十八年后的绍兴三十年才被确立为太子。

《年谱》载有:绍兴二十九年已卯,孝宗皇帝在普安潜藩,七月二日遣内都监黄彦节命师就山中举扬般若。师为说偈云: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一毛头上通消息,偏界明明不覆藏。献上,上嘉叹之。

绍兴三十年庚辰,孝宗皇帝在建邸。内都监黄彦节侍次,为上诵大慧所授祖师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上闻之,理与神遇,欣惬盈怀。委托内都监访师,请升堂,师说偈以献曰:“豁开顶门眼,照彻大千界。既作法中王,于法得自在。”上甚嘉纳焉,寻复请为众说法。亲书“妙喜庵”三字及作真赞,题曰:文囿赞真呈妙喜。

以上是宋孝宗为郡王和为储君时与宗杲的交往。此中透露出孝宗求访的目的,大约宋孝宗当时为普安郡王和太子,对是否能继承皇位尚心怀疑虑,迷惘傍徨中的年轻储君,须有高人指点迷津。宗杲以佛家的慈悲之心和多年潜修所得的大智慧献偈“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一毛头上通消息,偏界明明不覆藏。”和“既作法中王,于法得自在。”的话,给了孝宗信心和力量。

绍兴三十(1161),宋高宗赵构因屈辱求苟安江南的国策遭到军民的强烈反对,被迫退位。于次年月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寿宫。

《年谱》有: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孝宗皇帝即位之九月,诏师问佛法大意。适师卧疾。特赐“大慧禅师”号以为褒宠。后世称其“大慧宗杲。

孝宗皇帝隆兴元年癸未,三月闻王师凯旋,作偈曰:氛埃一扫荡然空,百二山河在掌中。世出世间俱了了,当阳不昧主人公。出衣盂,命阖山清众阅华严经七百余部,用祝两宫圣寿保国康民。上复取向所赐宸翰,以御宝识之曰:赐大慧。八月初十大慧禅师示寂于径山明月堂。皇帝闻之嗟惜,诏以明月堂为妙喜庵。赐谥“普觉”塔名“宝光”。从以上《年谱》记载中,可知大慧的禅学伦理思想和对孝宗指引之影响深远,以及孝宗皇帝对大慧及径山恩渥之深厚。 

大慧示寂后,宋皇室对径山寺仍宠不断。

隆兴元年(1163),因与大慧宗杲之佛缘,宋孝宗特选定径山寺为两宫祝圣寿道场。

也是隆兴年间,继大慧宗杲法席的澹堂了明主持径山期间,孝宗准予和王杨存中赐给径山寺,位于嘉定的13000亩田产免除赋税。

乾道二年(1166),宋孝宗游幸(偕宋高宗、显仁皇后)径山,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悬挂于天王殿大门之上,并拨内帑修建千佛阁。由此,径山寺名闻海内外

乾道四年(1168)因宋高宗游径山时曾登临凌霄峰,遂建龙游阁其上,高宗题额为“宝光”。

淳熙十年(1180),住持别峰宝印创建径山西阁,宋孝宗赐御注《圆觉经解》于径山,命宝印作序,并改名“圆觉阁”。陆游撰《圆觉阁记》。

庆元三年(1197),宋宁宗命蒙庵元聪主径山,为第三十代住持。庆元五年,径山寺因火被毁。嘉泰元年(1201),蒙庵元聪重建径山寺,宋皇室给赍赐相助。
    嘉泰三年(1203),由显谟阁直学士楼撰写《径山兴万寿禅寺记》,并在当年宋孝宗乾道二年所书寺额,合并勒石,立于寺前含晖亭,后世称之为孝御碑此碑历七百九十年岁月,至今虽已残损,然古犹存。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朝廷评定禅院“五山十刹”,径山万寿禅寺高僧弘法,影响深远,故居灵隐、净慈、天童、育王之前,由此名扬四海,成为东南第一禅院
    嘉定八年(1215),径山第三十一代住持石桥可宣于双溪村化城创建接待寺,宋宁宗又亲书“化城”寺额,并赐可宣“佛日禅师”号。

  以上史实中,有关乾道二年宋孝宗携宋高宗、显仁皇后游幸径山的记载,因现存史料芜杂混乱,而有关研究文章也是缺乏书证,以致以讹传讹,难以厘清。故本文依据史籍记载,给予梳理如下:

一、宋人楼钥所撰《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记》中记载:

绍兴七年,大慧禅师来主法席,纳子云集至千七百众。末年南归重来,跆而复振,人境相与映发,道俗趋仰。龙神亦随,指麾而定。显仁皇后在慈宁宫,高宗皇帝在德寿宫时,皆尝游幸,就书龙游阁匾榜。孝宗皇帝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又赐以《圆觉经解》。天下丛林拱称第一。

楼钥此文写于宁宗嘉泰三年(1203)。文中关于“显仁皇后在慈宁宫,高宗皇帝在德寿宫,皆尝游幸”的记载,遍查史料,却无明确的时间记载。此时距孝宗乾道二年游幸径山已过了37年。因此产生出一段文字公案。

即文中所谓“高宗皇帝在德寿宫”,应是其1162年退位以后。而此时显仁皇后已逝世三年故显仁皇后、高宗皇帝、孝宗皇帝不可能再于乾道二年一起游幸径山了。故高宗在德寿宫游径山到底是那一年?会否是宋高宗在位期间曾陪同显仁皇后另游幸过径山? 

二、天启四年宋奎光所撰《径山志》卷十二殿宇有:“乾道二年二月孝宗游幸,越二年建龙游阁。”

又有:“龙游阁,宋高宗皇帝登兹山,乾道四年建”的记载。

又有:“洗心亭,宋显仁皇后登径山礼佛更衣于此”之记载。

据此,高宗皇帝,显仁皇后应该游幸过径山,只憾史籍无明确记载。

三、康熙《余杭县志》“径山志”有:乾道二年,孝宗游幸,御书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的记载。却无高宗皇帝、显仁皇后游径山的记载。

关于显仁皇后(1080—1159),史称韦贤妃,宋徽宗赵佶之妃,宋高宗赵构之母。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兵攻陷汴京,北宋亡国。韦氏随徽、钦二帝和皇室后妃被金兵押往北方,受尽凌辱十五年。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达成和议。四月,韦贤妃同徽宗,郑皇后棺椁归宋,居于慈宁宫内。后来专心奉道念佛,又活了十七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去世,谥号为“显仁皇后” 享年八十岁。

故以上记载中,只有二种可能:一是高宗皇帝在位时曾携母亲显仁皇后上过径山礼佛,并曾登上径山主峰凌霄峰。但时间应在绍兴二十九年以前。二是乾道二年孝宗携高宗游幸径山,并登凌霄峰顶。

径山自大慧宗杲之后,又有密庵咸杰、别峰宝印、蒙庵元聪、石桥可宣、无准师范、虚堂智愚等多位高大德上山宏法,特别是蒙庵元聪住持该寺时,佛徒信众,云集径山,日本等国佛徒远渡重洋慕名前来求法,从而成为日本临济宗的祖庭。宋末元初,临济宗成批禅僧以亡宋之痛,纷纷东渡,在日本佛教界成系统,自此临济杨岐广传海外,成为日本禅宗三大宗派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如今日本建长寺那座重阁山门,即为当年径山寺中五凤楼之翻版。

千年径山寺之二
阿弥陀佛——径山寺遗存之明代铸铁佛

千年径山寺之二
(日本建长寺之重阁山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