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海昌葛渠隶书
——临西岳华山庙碑
葛渠,字问源,号辛阳种桑庵主人。浙江海宁人。葛继常之子。工草虫,设色妍丽。事载《清画家诗史》。
长树居藏有一帧葛渠书写的“截临西岳华山庙碑”的隶书册页,仅四十八字,内容是《西岳华山庙碑》的部分碑文。书于己已二月朔日,落款辛阳种桑主人。钤白文“葛渠问原及信印长寿”,朱文“辛阳种桑庵主”二枚印章。己巳年(蛇年),是清穆宗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此书作存世至今于有145年人间岁月了。
其父葛继常(?~1849)
清藏书家。字奕祺,号梓南、莘海,浙江海宁郭店人。诸生出身,与钱泰吉友善,曾协助钱泰吉编纂《海昌备志》。好藏书,于乡邦文献尤甚,遇有前贤未刊之文献著述,如不能购买就手自抄录,前后抄录百余册,如《海昌外志》、《海昌胜览》等,其抄本世称“石菖山房”本。藏书楼名为“石菖山房”,收藏颇多精本。与当地藏书名家管庭芬、杨文荪、胡尔荣、吴寿旸等往来频繁。有一藏书铭印曰:“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怡然无欲,肾水自足。嘉庆己卯郭溪葛继常镌。”以医家养生之道为藏书铭记,是少有的藏书印铭之一。著有《石菖山房杂抄》。
关于《西岳华山庙碑》:
《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恒帝延熹八年(165年)郡守袁逢刻。原碑在陕西省华阴县华山西岳庙中。西岳庙系汉武帝时所建,当时名集灵宫,东汉桓帝时,改称西岳庙。庙内保存很多历代修建和祭祀华山的碑石,其中有著名的《西岳华山庙碑》。碑文记载了汉代统治者祭山、修庙、祈天求雨等情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碑毁,或谓碑石在明嘉靖年中,一县令修西岳庙石门,碎之为砌石。
《汉西岳华庙碑》传世拓本极少。原石拓本传世者有四,即“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玲珑山馆本”。“长垣本”为河北长垣王文荪旧藏,后归商邱宋荦,为宋拓早本,后归日本中村不折氏。“华阴本”系明陕西东云驹藏,后归华阴王宏撰,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明本,以四明丰熙旧藏而得名。虽较其他三本略晚,但为全拓整幅,碑额及唐代刻跋均完好保留,得观全貌,且为海内孤本。经宁波天一阁范氏藏,钱大昕父子、端方、李汝谦、潘复递藏,后归香港胡惠春。现亦藏故宫博物院。“玲珑山馆本”为清初马日璐、马日琯兄弟玲珑山馆所藏,后归李文田,现此拓本藏香港中文大学。
现陈列于扬州史公祠内《汉西岳华庙碑》为清阮元于嘉庆十六年(1811),按"四明本"请苏州名匠吴国宝在扬州摹刻,并将家藏欧阳修所写跋文摹刻于碑石缺字处。碑高196厘米,宽98厘米。碑座高55厘米,有莲瓣纹饰。碑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丽婉多姿。碑文22行,满行37字。
《西岳华山庙碑》为纪功铭德,庄重的“庙堂文字”,整饬端庄。其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此碑以隶书写成,却篆意浓厚,兼有楷法,为汉碑佳品。
清代隶书名家金农曾盛赞“华山片石是吾师”。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谓;“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