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3《回到你心中》(拉玛那·马哈希著 胡因梦 肯·威尔伯推荐)

(2011-03-09 12:05:54)
标签:

拉玛那·马哈希

胡因梦

肯·威尔伯

佛教

印度

生命

身心灵

灵性

彻悟

因果

分类: 阅读良品

http://s7/middle/62b46150t9e04e1fe32d6&690胡因梦 肯·威尔伯推荐)" TITLE="No.23《回到你心中》(拉玛那·马哈希著 胡因梦 肯·威尔伯推荐)" />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
  • 外文书名: The Spiritual Teaching of Ramana Maharshi
  • 丛书名: 新时代         平装: 224页
  •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 ISBN:9787510701818     产品尺寸及重量: 21.8 x 14.6 x 1.8 cm ; 299 g
  • 品牌: 北京福印文化 

【编辑推荐】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编辑推荐:一本令人彻悟的圣书印度灵性大师拉玛那•马哈希尊者,国内读者的了解尚少,但在印度和欧美地区,拉玛那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他的悟境被誉为达到了与佛陀、老子、耶稣基督共通的高度。他的教诲高妙玄远、简单有力,胡因梦、肯·威尔伯、杰克·康菲尔德等众多灵性导师都深受其影响,对他的开示倍加推崇。国内拉玛那著作的引进出版刚刚揭开序幕,《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是国内有关其人其教的第一本书,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想要亲近拉玛那•马哈希尊者,《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是有力的阶梯。
作为备受尊敬的圣哲,拉玛那•马哈希的思想是全然向内、直指内心的,把人的整个注意力都牵引到了内心中,在那里,人们向自己追问“我是谁?”,而最终的结果是,人既不是感于声色的肉身,也不是流连物外的心智,而是那除了这一切空空如也的东西,这就是自性。他的见解是如此超脱,以至于人们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从他的话语中回味出无穷的禅机,此处列举一二:
【沉默】
超越语言与思想的状态就是沉默,它是无有心智活动的禅定。平息心智,即名禅定,甚深禅定便是无穷的宣说。
【心智】
如果心智转向内在,朝向这照明的本源,客观的知识便会终止,而自性作为心独自照耀。月亮借着反映日光来照耀:日落之后,月轮普现万物;日升之时,虽然月轮仍见于空中,人们已不需要它了。
【智慧】
居于自性的恒久不坏的自然境界,就是智慧,想要居于自性,你必得爱自性。既然神即自性,自性之爱就是神之爱,而那就是虔敬。智慧与虔敬因此无二无别。
【自我】
在觉悟者身上,自我的生起很明显,但是他只把专注力定于起源之上,并享有不散乱的、超越的体验。这种自我是无害的,它只像焚烧后的草绳残骸,虚有其表,束缚不了人。
【和平】
和平是你的自然状态,是心智阻碍了你的自然状态。当你深入探测,便会发现实无心智这样东西。当心智因此而消亡,你便会了悟永恒的和平。
【心】
心、自性、意识不能被指定于肉身的任一处,何以故?肉身只是心智的投射,而心智只是发光的心的一个微弱的反映。这涵容一切的心,如何能局限于肉身这实相极其微小的彰显?
【世界】
他的境界是永远做梦的境界,因为他观世界如一场反复的梦境,他的境界是永远睡眠的境界,因为他无有一时带有“肉身乃我”的意识。
“与其沉迷于猜测,不如当下寻找永远在你之内的真理!”
“和平是你的自然状态,是心智阻碍了你的自然状态。当心智消亡,你便会了悟永恒的和平。”
 

【内容简介】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作者拉玛那·马哈希尊者是印度上世纪彻悟本心的究竟觉者,被誉为印度数百年来悟境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至善上师之一。马哈希尊者的成道和说法,是当代灵性意识领域极为重要的成果和依据。本书特点如下:
一、胡因梦、肯·威尔伯、奥修、荣格、拉达克里希那等,一致虔心礼赞——拉玛那·马哈希尊者。
二、中国大陆第一本拉玛那·马哈希尊者的经典作品,确为灵性成长必读之书。
三、一部超凡入圣、令人彻悟的圣书:马哈希尊者以其犹如佛陀、老子、耶稣基督一般的高妙悟境,开示灵性自觉的精深奥义!
拉玛那·马哈希尊者平生少有亲笔著述,他的传世作品都是别人根据他的谈话录整理而成的,《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也是如此。他的话语简洁有力,即使被整理成文字,也总保留着令人着迷的智慧和强辩的说服力。
在这本对话体例的记言书中,拉玛那谈论到了他对于内在、体验、沉默、心智、智慧、自性和宁静的看法,他所采取的是一种向内参问的形式,在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不断深入探察的过程中,渐渐地拔除了让心灵感觉到痛楚的尖刺,引导人们重新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友爱。
如果说有一些读物能够对现代人重拾安宁、灵性自觉有所帮助的话,那么,《回到你心中》的确是一本这样的书,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灵圣书。
 

【作者简介】

    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印度上世纪彻悟本心的究竟觉者,备受尊敬的薄伽梵,1879年出生于印度南部平原的提鲁库里小镇,1950年卒于自己所建立的禅修院里。
  他在17岁时经历了第一次灵性体验,忽然参透生死。后离开家人去往阿鲁那佳拉山脚下的提鲁万纳马赖城,在那里开始了他刻苦的圣者修习生涯,直至涅槃。他的修行思想是直指内心的,意在指导人们向内心发掘,认清自我,并以此获得最终的宁静和友爱。
 

【媒体推荐】

马哈希大师,一位南印度的圣者,他将持“我见”不放之人比作火车上的旅人。当他们走上火车,不将行李放上行李架让火车来载运,却紧背着行李站在车厢里。同理,当我们可以卸下“自我”的时候,却仍然紧抓着“我见”不放。因为“我见”让我们随时感觉到自己遭受威胁,甚至遭受攻击,虽然偶尔会为自己辩护,却非自己能够掌控。“我见”像一座难以攀爬的高山,却不得不爬,从而令生活布满了荆棘。
——胡因梦(台湾著名身心灵导师)
拉玛那尊者的教导,不仅对印度人很重要,对西方亦是如此。它对全人类非常有益,对于那些不知不觉地在混乱中沉沦的个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警醒。
——荣格(现代心理学大师)
我听到拉玛那•马哈希尊者所说的一句话之后,便开始非常认真地练习冥想。那句话乃是这样:“在深睡的梦境中,不存在的东西就不是真的。”
——肯•威尔伯(美国当代超个人心理学家)
拉玛那•马哈希是数百年来诞生在印度的最伟大和至善的人。
——拉达克里希那(印度近代哲人、前副总统)
拉玛那•马哈希也许是过去几个世纪最受尊敬的印度上师,他曾经这样说:“不精进绝不会成功,心灵锻炼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坚持不懈方得解脱。”这位尊者擅长以不断苦苦逼问的方式来唤醒弟子的灵性。
——杰克•康菲尔德(美国佛学大师、心理学博士)
对那些爱拉玛那•马哈希的人来说,师父仍然在那里。他们还有同样的感觉,当他们去阿鲁那佳拉,他的地方,他的山,当他们坐在他的三摩地旁边,还有着同样的芳香,同样的鲜活,同样的存在,同样的闪烁。拉玛那还在回答,拉玛那还在教导,拉玛那还在进入他们的梦,他们的想象。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到任何地方去,他们找回自己的师父了。
——奥修(印度当代著名哲人、真理的体验者)
他(拉玛那•马哈希)喜欢讲一些知名圣者的故事,是个极好的叙述者,并且很容易带人进入情节,当讲到一些特别感人的部分时,他常常会忍不住跟听众一起潸然泪下。
——大卫•古德曼(英国作家、拉玛那研究者)
他对于世界的观点,以及他感知世界和操持生活的方式是神奇的。立足于古代印度教非二元观点,或者说是不二吠檀多的基础上,他过着一种开明的灵性生活,并且热心于帮助他人去接近实相。
——加纳帕西•撒布拉曼姆(马哈希的门徒)
拉玛那•马哈希以他的沉默抹掉了所有疑问,他相信“沉默即永恒的讲述”,他常常重复的一个建议就是,“保持安宁并且记住,你就是上主”。当然在本书中,求道者的问题只是基于自己的需要而提出的,但所有的求道者却都能从答案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理解,这就是解答者的智慧之处。
——英国亚马逊网络书店读者
有些人仅将他视作一名哲学家,实际上倾其一生,圣拉玛那很少言教,甚至在他早年岁月,有数年的时间里他都没有说话的意愿。因为弟子的增多,他才不得不开口指导他们。在他的修行体系中,还有更丰富的修行指导,这有待于更多的人们去认识。
——善友之家(天涯社区“了幻视界”博主)
1938年,毛姆到阿鲁那佳拉去拜访拉玛那•马哈希,很显然,他是想从这位上师身上找到自己写作的价值。他达到了目的,在《观点》一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他把马哈希尊者作为原型展开,章节的标题就叫做“圣人”。
——本书编者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