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互联网的社会化释放了网民的创造力,生产出巨量的数据,facebook,新浪等平台完成了信息汇聚的阶段,如何高效的利用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将是互联网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我们将通过对关系链传播产品导入介绍,提供一个社会化的传播解决方案。
产品模型
我们将根据产品的实施步骤,分步介绍说明关系链传播模型。
一、分类显示
二、通道引入
三、标签体系
四、功能的完善
新浪的尝试
http://s11/middle/62b1de37g79c34d24662a&690
这张图据说是新浪微博的新版手机客户端,微博本来就是靠关系链传播的,所以其对内容分类后,就是天然的通道分类,可以想象点击进入读书类目,就可以看到有关读书的丰富资讯,可以不用理会推荐引擎的计算结果。
根据内容标签来组织信息,可以将在读书的,同一地点的,听音乐的网友分类聚合在一起,而摆脱了网友间口口相传的逐层传播的限制。
不足的是,没有建立标签体系,就无法用标签来重构关系链传播通道,标签体系不仅仅是阅读的分类,还包括评论和转发的分类,标签体系的缺失,对关系链传播通道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顺便说下微信,微信基于LBS的沟通,其关系链通道是通过地理位置来联系的,这条信息通道匹配性很强,可以与任一其他兴趣通道结合,本地的阅读者,本地的音乐爱好者,本地的电台,有很好的扩展性,但关系链通道现有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到大规模组合应用的阶段,所以LBS还属于小妾地位,还没到转正的时机,歪打正着,可有可无的LBS让微信不用在关系链通道上花费精力。在微博上主要通过文字来,瀑布流用图片,instagram用照片,他们要在关注关系链通道传播的内容同时,对沟通方式进行创新,微信只需将重点放在沟通方式的创新上,用语音、视频、文字等方式,所创造的沟通体验是他们无法比拟的。微信的沟通方式同样具有普适性,任何关系链传播通道中,网友间的沟通都需要微信式的沟通方式,微信可以嫁接到任一关系链上,或者说任一关系链都将逐步具备微信式的沟通方式。
互联网的下一阶段就具备了两种发展的途径,首先,厘清关系链传播通道,新浪在通道上开发自有的即时沟通应用,另一途径是微信与各个关系链通道逐步整合,整合方式有LBS与关系链通道的组合运用或者微信作为功能模块嵌入关系链。新浪拥有平台海量数据优势,可以快速搭建多类别关系链通道,这是其他创业者无法比拟的数据优势,新建的关系链通道则需要重建数据,如美丽说,需要从无到有产生大量的数据,非一日之功,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不是新浪一个层次上的对手。不过微信的即时沟通体验加上LBS同样可以搭建临时性的关系链通道,以满足用户情境式的信息需求,这样的应用情境同样非常广泛。微信和新浪两个平台的发展差异在半年后逐步显现吧,关系链通道的整理需要时间。
我们架构了关系链通道,建立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对信息进行质量的筛选,让高质量的信息传播的更远更久,让同质化的垃圾信息的传播动力快速衰竭,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开个小差。新浪凭借平台的内容优势毫无疑问在关系链的发展中有绝对的优势,我们要看的是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有何种办法突破新浪的内容垄断。这是关系链之后的事情,远未发生,但这样的逻辑推演是一种乐趣。来看看后平台的竞争态势,打破新浪内容垄断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