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广东湖南行16-湖南长沙1-湖南省博物院/岳麓山

标签:
杂谈 |
湖南博物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今馆址为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2022年7月3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
,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
。据2020年4月博物馆官网显示,湖南博物院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博物院共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展览,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和交流展览
















中午吃了一顿真宗的湘菜-姜血鸭、东苋菜

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岳麓山景区内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部分地区还保存着大片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并有大量珍贵的濒危树种和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岳麓山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它包容了历史上鸿儒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5.20平方千米,包括麓山景区、天马山景区、橘子洲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寨子岭景区、后湖景区、咸嘉湖景区等八大景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的外围保护区面积22.68平方千米




看到树上的冻雨结成的冰压断了树枝,想起了2008年的湖南的雪灾,那年的雪灾影响及损失巨大
爱晚亭,位于
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爱晚亭所在地岳麓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岳麓书院出来就是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学校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同址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历经千年变迁,弦歌不绝,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罕见奇迹。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全国16所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担任第一任校长,毛泽东亲笔题写“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