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建华跳槽到紫金矿业担任总裁职务。这位昔日的国企掌门人,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年薪500多万的职业经理人,这让很多迷恋“铁饭碗”的人觉得很是诧异,因为国企一向被认为是福利待遇好、地位最高、最容易留得住人才的企业,如今却因面临高管跳槽事件,而掀起层层波浪,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
应该说,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才流动是一件非常正常而又极为普遍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人才能够自由流动,才使得经济和市场的活跃度更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曾有商界人士直言,王建华的跳槽是冲着500万年薪而去,况且紫金矿业也并非纯粹的民营企业,国有也占有相当比例。但笔者认为,王建华跳槽后职位却没“升”反“降”,本来王建华作为一名大型国企的“一把手”,如今却能宁愿“屈尊”跳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二把手”,这并不仅仅是薪资的问题,而是反映出当前国企在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方面存在着较大弊端,很是值得我们深思。
对王建华来说,500万年薪可能不是打动他离开国企“一把手”岗位的唯一原因。按照目前国企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运作方式,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特别是“一把手”,虽然法律框架内的收入并不高,甚至可以说严重偏低。但是,从经营者能够调动的企业资源和运用的社会资源来看,特别是职务消费等来看,却一点也不比民营企业经营者差。甚至可以说,远高于拿高薪的职业经理人。别的不说,仅业务执行费一项,少则几十万、上百万,多则上千万、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就足以让这些国企经营者享受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享受不到的快感和满足感。
不仅如此,除了在国企内“享受特权”之外,国企的经营者个人也可以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民营企业老板很看中国企经营者,或国企经营者离开国企后很容易再就业或创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经营者还要跳槽离开国有企业呢?显然,与现行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密不可分。
首先,对于经营者来说,就算你再努力,企业的业绩再蒸蒸日上,经营者的收入都是有“上限”限制,不可能像民营企业那样可以上不封顶。职务消费等非收入性资源虽然很多,但毕竟制度规定不可以占为已有,拿进个人腰包。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和风险。很多国企经营者,因为眼红民企高管的收入,将国有资产归入囊中,而成为“阶下囚”。所以国企经营者虽然身处位高权重,但对此又不得不有所顾虑和忌惮。在国企兢兢业业未必收入就高,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但这么做很可能会毁了自己,这就造成了在正常的情况下国企高管辛勤付出却得不到相对应的回报,人生价值无法得到真正体现。
再者,在政企不分的国企和央企中,国企经营者职务的任免,不是由其经营业绩说了算,而是由上级领导来决定,这就意味着人脉关系远比经营业绩更为重要。这对于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经营者来说,如果他与上级领导关系处置不当,在经营管理方面会受到极大的制约。显然在国企既要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又要将企业做大做强,这是一件非常费心费神的事情。与其如此疲累的在国企苛存,还不如换个环境,到其他所有制企业中去一试身手。
最后,在市场化进程很快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却始终无法摆脱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无法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决策,特别是用人方面,企业没有自主权,更没有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收入分配权。相反,企业搞砸了,责任却全要由经营者来承担。即便如外界所说的,搞“垮”一个企业,还可以被组织调到另一个企业去干。但这对于真正想干事业的经营者来说,绝对是耻辱,而非是一种值得高兴的事。更何况,如今大型国有企业在公众的形象也很差,常常受到公众的质疑、批评。
对于一个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管理经验的国企经营者来说,王建华如今选择换个环境,这样既可以拿远高于国企的收入,又能够除掉体制机制的掣肘一展身手,这么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认为,对于国企高管跳槽民企或其他所有制企业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改革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弊端,特别是分配体制、绩效评价体制、用人机制等,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给经营者一个真正说了算的平台,给企业一个真正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空间。不然,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将逐步成为国企改革的最大、最危险的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