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境外机构唱空中国地方债务问题靠不靠谱?

(2012-04-28 12:02:33)
标签:

股票

      近来,中国地方债务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预计2012年到期债务高达1.84万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否处于可控范围、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的焦点话题。对此,一些海外机构却“忧心忡忡”,认为今日的希腊、西班牙的债务危机,就是明日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的预演。海外专家认为,中国地方债严重透支,且不可持续,此种风险将难以估量。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到期额为18402.48亿元,占全部债务总额的17.17%。由于2011年到期债务大部分将以再融资方式周转到2012年,我们预计2012年到期债务本金额或超过3万亿,加上进入新年度后利息调整,2012年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大的时期。而国内的专家却不以为然,认为国外机构有“过度忧虑”之嫌,中国的地方政府的融务问题虽有部分展期之事,却无爆发金融风险之虞,专家们拿出四大理由予以证明:

      一、根据国际金融界关于政府债务安全线学术性界定标准,政府债务占GDP 60%以下,便是安全的。而根据权威数据,2010年地方债占当年GDP的27%,2011年地方债占当年GDP的29%,加上中央政府发行的1.54万亿国债,中国的地方债包括国债在内的总债务量占GDP总量的比重,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二、中国地方政府举债,主要是前几年用于铁路、公路等基本建设的投资,这二年则用于建造保障房、廉租房等民生项目之上,而希腊等国政府的举债主要用于提高其国民的福利之上,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三、中国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都有相当数量的国有实体企业作为支撑,经济和财政收入来源渠道广泛,而与欧美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只是单一税收有很大区别。四、希腊欠债是向全世界人欠的,而中国由于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地方政府的欠债主要是国内银行业,故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尚在可控之中。

      众所周知,最近两个政府债务问题牵动了公众的神经,一是以希腊为风暴眼的欧债危机,另一个是正在逐渐浮出水面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当欧债危机由希腊逐步蔓延到最近的西班牙主权债务危机之时,反观国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要么很少见诸报端,似乎讳莫如深,要么一批专家出来讲话,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尚在可控范围。我认为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否安全可控,有三大因素来决定:

      首先,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是否平稳增加?地方政府之所以在2009年以后敢于大肆举债去搞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前几年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土地拍卖收入大幅递增(至2010年土地拍买收入高达2.9万亿)作为有力支撑。但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土地财政难以维系。有专家预计,2012年全国土地拍卖收入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下降30%,预计2012年全国土地拍卖收入可能降至1.4万亿至1.8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中央政府近年来给地方政府下了建造保障房、廉租房的硬指标,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不仅不能在土地财政上的收入增加,反而还要倒贴钱进去。我想缺少了土地财政的有力支撑,必将使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大大折贬。进入2012年第一季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大幅缩水,其到期债务被银行允许展期归还,而且国资委允许让地方政府发地方债这二点足以说明问题。

      再者,要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赢利能力?要知道,如果政府投资下去能够有较好的回报,那发生系统性的债务危机就可以有效避免。但我们看到,这几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债务,主要用于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债务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较弱,且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速公司建设等建设借新还旧率较高。个别地方发生的偿债困难,这已将商业银行推到了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的悬崖边。另外,地方政府还存在举债融资缺乏规范、大部分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所以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平台投资项目即使被银行展期,但到时能否按时还本付息还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但是一般来说由靠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效率低下,且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普遍存在。

      最后,银行的信贷是否继续提供支持?目前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现有债务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重为79%,可见,能否获得后续贷款,决定了地方政府的后续融资能力。但现在看来,由于今年央行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各大银行对于效率低下,还款能力较差的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绝不可能再像2009年那样提供大量的信贷支持,这样无疑会加大地方融资的债务规模,所以能够对其从前所欠债务有条件(追加贷款抵押物)的展期就算不错了。 

      目前从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减少、投资项目赢力能力的薄弱、银行信贷的收紧这三方面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短期因银行充许其展期而化险为夷。但是长期来看,展期和发地方债解决不了地方政府的欠债问题。当然,要是地方政府实在无力偿而产生的不良贷款,最后由中央财政和各大银行来买单。但是中央财政能救地方一时,但救不了一世啊!所以除了进行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的责权相匹配。更重要的是,要让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型,由投资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取消对政府官员考核指标唯GDP一项之弊,而只有这样做,以后地方债务就不会大幅增加,这从源头上堵住了下一次地方债务爆发的可能。所以海外机构的善意提醒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