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工荒”究竟“荒谬”那里?

(2012-02-09 15:36:26)
标签:

财经

   春节长假刚过,多地已传来“用工荒”的声音。“广州和东莞的部分工厂因为招不到工人不得不推迟开工日期,浙江流失的工人达六成以上。企业为了招工纷纷提高工资,但反应并不热烈。”——半停工、工人流失、提薪,这些与“用工荒”同期出现的词汇总是如约出现在节后的此类新闻中。

    想想也奇怪,中国有近14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你说有近1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大国,今日居然会出现“用工荒”,这不是十足的荒谬吗?在一个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为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绞尽脑汁的大背景下,中国现在竟然还大喊“用工荒”,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即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总数约8487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58.4%。随着这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扩大,其诉求也相应增多,与他们的父辈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对于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升职前景均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他们认为出外打工成本很大,如果用工企业在福利待遇各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还不如待在家里。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在分配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等经济制度层面企业方占据有利地位的时代已经结束。

    再者,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喜欢新生代农民工的父辈那种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工作精神,觉得新生代农民工“心态浮躁”、“挑剔”、“忍受力低”、“不能吃苦”。富士康年轻员工频繁跳楼事件,在这些用人单位看来,这种极端事情在老一辈农民工身上根本不会发生。

    不仅如此,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尤其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中国出口制造企业要从数十年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结构转型,这就对生产一线的工人的技术要求大幅提高,而新生代农民工显然“缺乏应有的技能”,不能适应企业用工的要求,所以企业招不到人,其实是招不到那种任劳任怨且技术精湛的“好员工”了。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错位是产生今日用工荒的主要原因。企业希望招收熟练工,能够在短期内就产出效益,并吃苦耐劳,但这些特征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表示并不明显。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职业定位显然要求较高:个人发展的空间、工作环境、薪酬等要求都在他们的考虑之中。所以“用工荒”其实就是劳资双方互相“瞧不上”的产物。

     由此可见,当前“用工荒”本质是经济转型之惑。而要有效纾缓“用工荒”:一则依赖于政府加快减税清费改革,为企业减轻负担;二则政府应与企业联合创办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的培训基地(德国工业发达,重视培养技师);三则政府尽快推出普惠制的社会保障计划,使过去没有纳入社保福利体系的农民户籍人口老有所养和应保尽保,从而变相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推动要素资源等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