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控楼市政策尚未取得明显效果之际,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要“稳定物价”,其措施要点是:保证供应、发放补贴、改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央行于上周五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使得该率创下历史新高。可见通胀的真实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我觉得,在政府的调控之下,物价水平可能要不了半年或一年就会回归常态,但我国的通胀时段的间隔却越来越短,这次通胀离开2007年的通胀仅时隔不足3年。那么,我国的通货膨胀为何是压了又起,经常死灰复燃了呢?
一、体制不变,货币超发难免
尽管诸多学者认为此轮通胀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天灾使农产品欠收、货币超发、美元贬值等多种因素叠加而成。但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得好:“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尽管当前我国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强制结汇的货币制度却从1994年至今没有改变,只要外资进入外汇交易市场我们就得用相应的人民币去购买,央行一直在被动发放货币。
现在的状况是,中国央行发放多少货币,决定权很大程度上得看其他国家央行印多少钞票。2008年底,美国第一次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流入中国,迫使中国央行不得不印制同等面额的人民币去购买,再加上2009年的中国央行亦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国内流动性泛滥,这是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场未来一直会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通货膨胀将愈加频繁。
我觉得应该放弃这个强制结汇制度,央行应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如果不干预外汇市场就没有必要发放人民币。M0的基础货币发放量,很大程度上是由现在的外汇管理制度与汇率体制决定,如果这二个制度不发生改变,那么中国的货币超发现状将无法改变。现在央行尽管在拼命管住信贷,但还是管不住外汇储备的增加所造成的人民币超发。现在全球有8.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国一家就占外汇储备总量的30%,截止今年1至9月,外汇占款的增量占据M2的50%以上,货币超发造成了通胀率的上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二、中国通胀逐渐要看美元的脸色
由于前段时间美元贬值,使得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大涨,这又造成了我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陡增。举个例子:我国这些年来大豆产量一直在1500万吨上下,去年大豆进口量高达4255万吨,几乎是国产大豆的3倍,我国大豆进口量已到了全世界大豆出口量的53%,今年大豆进口量估计会达到4800万吨。而我国食油年消费量超过2500万吨,除了用进口大豆可榨取约800万吨植物油,还需要进口800多万吨食用油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最近油价为何容易波动?因为我国自给率太低,我国大豆的自给率只有30%,植物油的自给率大致只有40%。
不仅如此,我国的棉花、石油、天胶、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自给率都很低,这造成了美元一旦贬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就要上升,我国的通胀除了内生型外,还要看国外大宗商品市场的脸色。由于国内的货币超发,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了近期国内商品期货被恶抄的现象发生。所以说我国的农产品的自给率一定要提升,不能处处受制于海外的大宗商品市场。
由于美联储的第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的超发,中国也不得不超发人民币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而近期美元的贬值,又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猛涨,给了盘据在国内商品市场游资以抄作的借口,使得中国内有货币超发通胀之压力,外有国际大宗商品上涨之输入性通胀。不过,好在美元不可能一贬到底,随着美元的回升,央行所要面对的就只有打击囤积炒作农产品和收紧国内的流动性了!只要上述二项局面没有根本改观,通货膨胀必将愈加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