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十月,周期性板块的集体启动,带动A股指数创下年内最大的单月涨幅。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月涨幅分别达到了12%和15%。进入11月后,A股又喜迎开门红,一举拿下了3000点。很多专家对此的解释是热钱和通胀的预期,好比A股走牛的双引擎,并乐观估计A股还会继续走出一波令人吃惊的疯牛行情。
一、热钱进入中国的三大条件并不具备
今年8月2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如经济继续低靡,美国将采取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政策来剌激经济,简单的讲就是美国政府把印出来的钞票,购买美国债券,来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通过美元的急剧贬值,来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力。由于人们对美元前景的担忧,所以大量资金推高了美股和商品期货的价格。国内主流学者都认为热钱也将涌入中国,这无疑对中国的股市是超级大利好。
但是,国际热钱涌入中国是要来谋利的,从理论上来讲有三大目的:一是挣取利差;二是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三是进来博中国资产价差。从当年日本《广场协议》签订后,热钱主要赢利面在日元升值和博取日本资产价差之上,显然为了中国加息25个基点来中国享受利差是不可能的!澳大利亚和印度也加息了,怎么没看到他们在喊防止加息后热钱涌入呢?
接下来是人民币升值,给热钱涌入提供条件,但是中国央行10月20日加息后,美元出现大涨,人民币出现下跌,这就说明,人民币汇率未来肯定是双向波动的,而非一下子升值20%,如果人民币汇率一年平均升值在3%(升值幅度太大,对中国出口不利),国际热钱疯狂进入中国,就只图人民币升值3%的好处?恐怕连美元换人民币的兑换成本都挣不回来。
如果国际热钱要大量流入中国,要么到中国来做投资,要么就抄高中国股市和楼市,但如果国内坚定让经济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热钱是不可能在中国政府严厉调控之下而进入房地产业的。
那么热钱会不会流入股市呢?现在A股市场并非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市场,除了主板之外,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盈率都远远高于国际成熟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人家为什么自己国内股市不炒,而非要远涉重洋,来做解放军,为中国股民抬轿子呢?我觉得本轮国内主力机构迅速拉起A股指数,是想借A股第四季度大规模解禁时能买个好价钱,最近创业板指数被拉到高位后,天天下跌,一天减持金额20亿元,难道不是国内资金所为吗?
二、通胀牛市论极具诱惑力
很多专家都认为,通胀时代已来临,政策又在打击楼市炒作,要想手中资金不贬值就赶快购买股票!这种说法只会是股市即将筑顶,已有较大涨幅后的大忽悠。因为通胀对传统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来说是个重大利空,一边是国家的经济政策开始由宽转紧,实体经济获得贷款越来越难。二来原材料价格日涨夜大,企业的成本难以固定,要么出现亏损,要么盈利收窄。在通胀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会大幅下降。再加上占据A股60%以上权重的房地产板块正在经受着挤泡沫的过程,银行板块的业绩也会出现下滑。所以说在遏制通胀和抑制资产泡沫时,A股的走强亦是无根之萍,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现在主流学界,把热钱和通胀说成是引领A股走牛的双引擎、双保险。现在看来热钱涌入中国,会受到美元反弹的制约。而通胀预期让A股走牛这种说法,结果只能是套住高位接盘的中小投资者,让社会的财富再次重新分配。但大家不要忘记,本月中石化的解禁全流通股将是现流通股的40倍,创业板11月后一天减持20亿,第四季度的解禁大潮正向我们走来!难道对此我们不该保持一份谨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