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态理念却在A股大行其道?

(2010-11-01 13:10:28)
标签:

财经

我们在*ST山焦的三季报里看到,截止 930,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合计持有800万股,另一个私募基金经理罗伟广旗下两只新价值产品合计持有820万股,按当前市值计算分别达到6592万元和6757万元。

在整个煤炭板块里,*ST山焦的业绩基本就属于“最烂”的那一批。连续亏损两年后,今后前三季总计亏损218亿元。亏空如此之大,业绩如此之差,要想最后翻盘几无可能,但公募和私募基金为何对其情有独钟呢?

一般来讲,*ST山焦如今只有三种选择,一是退市;二是有“扭转乾坤”大法;三是重组。先讲退市,现在真正被一脚踢到三板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数,这几年三板接收主板退市的“绩差股”的说法基本听不到了。二是最后退市前突然接到大订单,扭亏为盈,临危翻盘,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三是进行重组。而基金经理就看中了其可能被重组的一面,才大举持有*ST山焦的。

按照国外著名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是价值的再发现,而我国的A股市场上看到的却正相反,巨亏的待重组股往往是市场追棒的香饽饽,绩差上市公司从来不担心大资金对其的青睐,反倒是业绩良好、盘子较大的上市公司却往往乏人问津,无人愿抄。这种越烂越光荣的病态的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上大行其道。

中国股市现在的基本逻辑是“要投就投最烂的,最烂的也是最有希望被收购重组的”。不可否认,有些绩差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重新焕发活力。但其中的猫腻也很多,许多重组并非财富的创造,而是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输送和转移。对机构投资者而言,重组期间可以通过内幕信息的提前获知,在内幕交易上提前布局,这样会严重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现在的重组已经成为中国股市内幕交易、建老鼠仓的重灾区,管理层近年来对内幕交易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措施和制度安排。也正因为此如,在机构投资者眼里,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这个内幕交易的“重灾区”也成为浑水摸鱼的好地方,他们乐意以大笔资金押宝在一些重组概念的股票上,都以能获知某种内幕信息为荣,一些机构投资者为了提升其吸引力,还对客户夸大其探听内幕消息的能力。

成熟、健康的股市,当以投资价值理念为主流,当某些机构投资者把更多精力押在重组概念以获得超额收益时,我们这个市场不仅不算健康,而且投资理念上还有些病态!病态的表现还包括创业板的人为恶炒的现象十分严重!平均66倍的市盈率,已将创业板未来的高成长性完全透支精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