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称:全年CPI控制3%目标可以实现。还有专家认为:8月CPI涨至3.5%是因为由于天灾,农产品受到影响所致,通胀的压力并不大。虽然CPI只有3.5%,正如官员们所讲:现在处于温和通胀时期。那么在温和通胀的情况下,股市能否走牛呢?
来看一组数据。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狭义货币供应量M1从1978年的212.03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22万亿元,达到1037倍,大幅高出同期GDP和物价CPI增长之和。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不下降才怪,所以说造成这次通货膨胀的主因在货币发放上,天灾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次要因素。
有人就会问,去年货币发行多了,为什么股市没有什么起色呢?去年央行的确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剌激经济,但这些资金主要流向了各种政府投资的基础建设项目以及推高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而真正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货币的有效供给。物价上涨和股价下跌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是同一个原因两个结果。
这个共同原因就是:我们的实体经济出了问题。物价上涨说明了,因为企业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只能被动适应高价原材料,并进一步压缩企业毛利率。假设我们的商业企业运行效率很高,资金周转很快,我们就不必为剌激经济增长而发这么多货币;假如我们的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很强,能耗很低,附加值很高,我们也根本不必担心原材料价格上涨,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挖潜来稀释成本的上涨。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央行去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剌激经济,只是这些问题的被动反映。
由于去年天量的货币供应流向了房地产业和推高了原料价格,给企业一个错误的激励,使得很多企业要么捂住手中的资源或者产品,要么进军房地产业,很多企业认为囤地、捂房或抄原材料要比他们踏踏实实干实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企业对从事价值创造工作的积极性衰退,以及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也不高,都借了低息信贷去干自己本业以外的抄作营生,但我们要知道价值只能由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而不能靠抄楼、囤地、抄原材料来创造,所以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供应过多的问题,更是企业技术进步能力下降的问题。这就毁灭了牛市的根本。
有人认为,在通胀早期,物价涨幅在3.5%,反而能够推动牛市,恶性通货膨胀才会导致股市暴跌。但是恶性通胀也是由温和通胀没有及时控制,而一点点蔓延开来的。2007年下半年,股市看上去涨势喜人,但作为估值水平标志之一的市盈率却已经开始拐头下降。其实这时我们的实体经济就出了问题,当时虽然企业的赢利还不错,但企业赢利的后劲开始不足,市场估值中枢在不断下降,这说明面对通胀的预期,企业业绩增速开始出现拐点,股市需要对股票资产来一次重新估值。
面对通胀的预期,有人提出可以买一些通胀受益股——资源类股票来避险,但是我觉得你如果看好石油、有色金融等资产价格会因通胀而上涨,那你干脆去作这些期货品种,而不是买入这些资源类股票。当年乐观的买入中国石油和中国铝业的投资人就是为此理念受到了重创,其实他们不知如果股市这艘船走熊,不管你在头等仓,还是经济舱的区别并不大,因为估值中枢总是要往下沉的!其实他们没有能完全领悟通胀无牛市的道理。
通货膨胀说明了实体经济的走弱,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下降,资产泡沫的高企,在这种情况下股市是很难反转的,牛市的诞生的条件是像2005年底那样低通胀、经济高增长,只有把物价上涨因素克服了,股市才能引来真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