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杜绝基金业的“老鼠仓”?

(2010-09-14 14:02:26)
标签:

财经

     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决定,对3个有“老鼠仓”行为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作出严厉的处罚,其中两人被处以市场禁入,一个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虽然类似“老鼠仓”事件并不是首起,但管理层却第一次动了真格,拿做“老鼠仓”的人开刀了。

     所谓的“老鼠仓”是指基金经理在其所供职的基金操作某一股票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建仓,在基金仓位将股价拉升到一定价位后其个人仓位先行卖出获利。就是拿基民们的钱来替自己的股票拉升。这种行为叫“坐轿子”,基金经理因为掌握了内部商业秘密,所以其“坐轿子”几乎次次满载而归。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不管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是法律所严格禁止,一经发现就要严惩的。

    由于基金经理有权调动其旗下基金资金运作,要做到股价向着有利于其个人仓位获利的方向运行并非难事,这样一来,基民们的血汗钱就成了其个人仓位的“垫脚石”,在其个人仓位不断增值的同时,基民们的钱却很可能在不断缩水。

    而且根据我国基金业最近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截止今年上半年为止,我国的587只基金整体大幅亏损4465亿元,其亏损面积和额度之大,仅次于2008年上半年,可以这样说基金业还在靠天吃饭,靠行情吃饭。基金业拿出这样一份成绩单的确有些说不过去,因为今年上半年也有部分散户的收入不错的,而号称理财专业人才汇聚之守的基金业却出现了整体的大面积亏损,可以说基金经理没有尽责和“老鼠仓”的泛滥正是其缺乏信托责任意识的一种及端反映。

    因为,基金的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之间具有一种信托关系,投资者在把自己血汗钱交给基金公司时,就是希望基金经理能够替他们保值增值。但是,现在看来基金经理所做的“老鼠仓”行为却破坏了其在基民们心理的良好形象,导致基民们对基金业的整体信任度严重下降。

    基金业之所以出现了“老鼠仓”事件,我觉得这与其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不管基金运作情况如何,基金管理费却雷打不动,基金经理的工资照样年年递增,也就是说基金的收入与其业绩无关,却与该基金的规模有关,正是因为收入和业绩没有挂上钩,基金经理对基金的收益没有多少责任心,基金公司对其旗下的经理的水平也不必太较真。当一个基金成立以后,就算基金经理在家里睡大觉,也照样能收取不菲的基金管理费,基金经理照样可以成为高薪收入群体。

    现在的一些基金公司热衷于组建新基金,管理层也将此作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一个手段,但是许多基金的组建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基民们的收入,而是看中了丰厚的基金管理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牛市是基民们的大幸,但如果遇到熊市,那基民们的财富缩水成为必然。

    正是因为没有收入与业绩方面的激励机制,基金经理不必担心自己对基金仓位的操作出现失误,而净值缩水的后果。而省下的时间倒是可以利用基金仓位为自己个人的抄股服务,在这样的体制下不出“老鼠仓”才怪呢!由此可见,管理层严厉打击“老鼠仓”非常及时,但改造基金业的不良生态环境,尤其是改革不合理的基金管理费制度,把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其业绩相挂钩,再加上基金公司应适当放松对其旗下基金经理操作上的束缚,这样的改革,才能使基金业杜绝“老鼠仓”事件的泛滥,基金业也不致于出现熊市大面积亏损的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