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12月,《投资者报》就在名为“我们的富民计划”一文中,提出了“让国民收入培增”的建议。在之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官方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表态也空前密集。因为政府也看到了经济仅靠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已难以为继,唯一通过国民消费激增才能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最近更有消息称:要在未来的5年内,让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由原来的45%提高到70%,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
一个国家的财富分配的蛋糕就这么大,无非是在政府、居民和企业这三者之间此消彼长。关键现在是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过低,所以全国总工会决定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工资条件》,并将投入1000万元在10个省市试点,并聘用专职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力争到2012年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看来政府想让企业给职工加工资来实现未来5年国民收入培增,但问题是要让企业承担一部分责任可以,但全部承担这项计划是不现实的,因为要5年内使城乡居民在财富蛋糕的分配中每年人均收入要实现15%以上的增长,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国民要在GDP蛋糕中多分得14万亿,年均多增加2.8万亿元,而我国规模以上的企业利润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就算把企业的利润全部拿来加工资,也无法实现“国民收入增倍”,倒反而大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通过产品而转嫁到物价上去。
有资料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创纪录的8万亿以上,以绝对值计算,我国政府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财政收入大国,政府财政收入一般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以及其各级政府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如果将其全部收入计算在内,中国政府在2010年度的全部收入肯定超过10万亿,将占GDP的35%以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收入水平相当。
我觉得政府在GDP中分配蛋糕过大、过多,如果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我们中国人就不会活得这么累了。政府如果要在国民财富大蛋糕中想多拿些也无妨,但要看政府拿走的这些钱用途如何。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的绝大部分是用于居民的社会保障,这些国家是高税赋和高保障。而在中国政府的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占比远高于发达国家,以2006年为例,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73%,而同期的日本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仅是2.38%,英国是4.19%,韩国是5.06%,就算美国也只有9.9%。近年来,更多的财政资金流向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其他费用的增长速度。行政管理支出逐年递增,使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必须占GDP比重起码也要维持不变。
另外,我国的财政资金相当一部分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型住房等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供给必然严重不足,这就使得我国政府的收入虽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但国民对政府收入用之于民的感受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
站在国民财富分配,收入增倍的角度来说,现在让企业承担一部分加薪责任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让国民收入5年增倍,就要解决,我国的“国”与“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的最大症结,除了政府收入增长过快,在国民收入分配蛋糕中切割比例太多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收入结构而论,政府应以减税让利来激励企业加薪,还应该规范政府自身的收入来源,将政府的的所有收入都纳入预算内;就政府的支出而言,近年来在民生等领域要加大投入力度,公开透明政府的支出,以降低高额财政支出的比重。
正如经济学泰斗斯密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民主的政府比一个专制的政府更花钱”对于一个现代政府而言,应该大幅降低财政支出,多把资金投入民生保障,减少财政收入在占GDP的比重。其实收入分配的核心,不在“多寡”而在于“结构”,不在能否“倍增”而在于是否“公平”。还有,我国国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大,特别是巨额灰色收入和隐性收入,仅2008年度光"灰色收入"已经高达5.4万亿,这又使本应流向中低收入群体又少了一大块。总之,只要政府不缩减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收入倍增计划,只是海市蜃楼的幻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