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仅存的几个关门弟子之一:成都画家龙国屏逝世

(2011-02-11 13:14:43)
标签:

龙国屏

成都

张大千

上清宫

大风堂同门录

文化

分类: 社会
 
     说起张大千,国人谁人不知?
     张老先生当年住在青城山上清宫,潜心作画。这天,他正在作画时,一个平时熟识的银行家,带着一位26岁的年轻人,来到了他的画室。
     当时是1939年,距离小日本打进中原已经两年,战火连天。那位被带来的年轻人,也在银行工作,是一名会计。按说,会计心思细密,与艺术不怎么搭边,但这位会计,却是从小受到家庭熏陶,酷爱作画。大概与那时国学盛行有关吧,不像现在这些失败的教育,与数字打交道的人人文素质那么差。
     张大千当时正在挥毫泼墨,一边与人打着招呼,一边仔细作画。累了,停下来,银行家介绍说:这年轻人不错,叫龙国屏,喜欢画画,欲拜你为师。龙国屏赶紧递上自己画的作品,满脸虔诚。看毕,张大千欣然应允。
     龙国屏赶紧敬茶,跪倒在张大千面前,三拜九叩,从此,两人确立了师徒关系。那时候收徒弟是隆重的,而且彼此是负责的,对彼此的声誉负责,对彼此的技艺负责。不像现在,他妈的老师收一大堆学生,在课堂上一讲,铃声一响,下课,管你睡觉大家还是玩手机。
    龙国屏通过心追手摹,不遗余力,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讲传统,重意境,苍润浑厚,于潇洒苍茫中见神韵的艺术风格。屈指计算,2010年恰逢龙国屏先生定居成都79年。79年,就人的生命而言,可谓一个“古稀”之年的体验;就龙国屏先生的艺术生涯而言,却是一段挑战超越成都和自我的历史长河。成都平原,田畴沃野,极目天舒。生活在这个没有山的天地里,大多人眼光平平,心境平平,悠然自得,龙国屏先生却不然。他尽管身居成都,但其生命跋涉之歌却唱响在弯弯山道,轰鸣在叠嶂峰峦。他的情感、心境、视觉“住”在青山之中,而且一“住”便是79个春秋,并随寒暑更替而一往情深地“住”下去,以表达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晚年,他审定了其弟子陈沫吾主持修订的《大风堂同门录》,为弘扬大风堂画派艺术呕心沥血,,不辞辛苦。正是如此,龙国屏先生心中突兀着峻岭,连绵着群山,挺拔着峰峦,起伏着丘壑,奔泻着山溪,茂盛着松竹,架构着茅屋,行走着高士……这些属于山和与山相关的灵物,在龙国屏先生的笔下透过艺术点染和提炼,变得何等雄浑,何等美丽,何等生机勃勃,何等气象万千,让读者心旌摇曳,遐想翩然。
    龙国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10日5时20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8岁。悼念灵堂设在桂花巷。
         龙国屏近影
    龙国屏,男,又名龙治,别号谵济。1914年生于四川宜宾,1931年定居成都。幼承家学,少习绘画,
    1939年在青城山上清宫拜张大千先生门下,专心致意研习山水。龙老现有徒36人,均已赶往桂花香吊唁。
 
更多精彩博文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