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迷恋北上广 如今超8成大学生想留蓉

(2010-12-27 11:42:20)
标签:

超8成

大学毕业生

意留成都

招聘会

教育

校园

分类: 社会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马想斌

 

 

  “成都来了不想走,走了肯定会后悔。”为了能够留在成都工作,四川大学研三的朱景,每天奔波在成都高校的招聘会,专挑成都企业投简历,甚至会为成都企业2分钟的面试,去花2个小时排队。其实像朱景这样非成都人而一心想毕业留在成都的,在成都高校中人数很大。根据成都神鸟数据调查,超过80%的外地大学生毕业后打算留在成都工作。

 

一个班只有一个人选择离开成都

昨日上午,民生银行四川分行在西南财经大学进行笔试。为了能够赶上笔试,朱景在考试前一天,就去西南财经大学同学寝室借宿。

三小时的考试时间,对于参加过无数次考试的朱景来说,并不特殊,以往在学校的考试,两小时都已经很充裕了。但她在昨日的考场上,却觉得三小时的时间太短,“总感觉答题时间不够”。

她觉得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自己肯定能够将试卷做的趋于完美。笔试一旦通过后,参加面试就有很大可能被银行录用。银行的工作不仅和自己所学的经济学专业对口,而且也能实现留在成都发展的愿望。

但考场出来后,朱景看着有些阴冷的天气,说了一句“笔试不理想,考的晕晕乎乎,为留在成都继续奋斗”。而此时的奋斗,对于她来说,就是从今年9月份开始那样,不断地参加招聘会,投简历,笔试、面试。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朱景从一开始就为“奋斗”添加了一个必要条件——选择成都企业。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选择,我们班除了班长准备要回河北老家发展外,其余的人都选择留在成都工作。”朱景说,班上9个人,只有3个人是四川人,除了一心想回家的班长和一个已经签约华为公司的女生,其余的人依旧在为成都企业而奔波。

朱景自己也不是成都人,她老家在安徽省安庆市,本科毕业后来四川大学读研。“现在说起成都话,基本分不出来我是外地人。”她说,在今年还未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位很要好的师兄,就告诉自己,一定想办法把工作留在成都,“不然你会后悔的”。至于怎么后悔,朱景一点也不想体验。

每到晚上和寝室室友卧谈时,同学都纷纷表示将选择成都工作,舍不得朋友的朱景,更加坚定了留在成都发展的愿望。在11月份参加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一场双选会时,她花了80元包车到柳林校区,然后在成都一家企业招聘位前,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排队,换来了只有2分钟的面试。

“我参加了几十场招聘会,其实像我这样的毕业生,有很多。”朱景说,经常会在成都企业的招聘会上碰到熟悉的面孔,一位电子科大的男生,每次与她碰面后总是会感叹一句,“怎么这么多人都想留在成都?”

 

外地企业在成都高校频频遇冷

前几天,成都神鸟数据在成都市主要高校范围内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81.3%的外地大学生表示,毕业后打算留在成都发展,12.5%的受访者表示“不一定”,仅有6.2%的学生选择不打算将工作选择在成都。

于是,外地企业来蓉招聘频频遇冷。前不久一场招聘会上,成都本地企业几乎每家都能收到上百份求职简历,但是来自上海、福建、浙江等地众多“打飞的”来蓉招聘的企业,尽管开出年薪10万的优厚待遇,但是欲招100人的规模,结果投递简历的仅5人。

即便是在成都并不发达的纺织工业,纺织工程专业的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去沿海一带发展。12月10日上午,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前来四川大学招聘,四川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郑小波则选择在寝室睡觉。

“对外地企业没兴趣,去参加招聘会也不过是打一次酱油。”一心想留在成都的郑小波,在外地企业招聘会上“打酱油”已经不止一次了。

原本对管理职位很感兴趣,于是参加了12月7日广州一家公司的招聘会,看到容纳300多人的教室里只有20多人参加招聘会,郑小波摇了摇头便把下巴托在了桌面上。当他听到招聘人员要现场对求职学生笔试时,便立即起身离开招聘现场,转而走进隔壁四川一家教育公司的招聘会。尽管这个公司没有招聘与郑小波的专业和他所心仪的管理岗位,但他看到100人的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似乎被气氛所感染,他选择听完招聘人员的宣讲后才离开。

郑小波说,成都企业针对纺织专业招聘的并不多,于是更多的时候,他和同学在寝室睡觉打游戏,“我们没有像文科专业,可以去很多的招聘会。”

与郑小波同一个专业的另一名同学向宇华,是贵州省毕节人,既没有回家的打算,也没有去东部沿海发展的计划,前段时间深圳一家纺织集团前来招聘,同学叫他去,但他选择去图书馆自习。但结果是,那些叫他去参加招聘会的同学,去之前都说“只要企业好,什么地方都愿意去”,但是回来的时候一问,很少有人投了简历。

“一定要留在成都。”向宇华说,外地的企业自己不想去,成都本地企业针对纺织专业的招聘少,自己留在成都最大的可能,就是选择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根据成都神鸟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像向宇华这样打算留在成都工作的毕业生,34.%的人和向宇华的选择一样,政府机关成了他们的首选,其次才是教育和金融保险行业。

很多像郑小波、向宇华这样大学生,对外地企业不“感冒”,使得外地企业来蓉招人遇冷。而在另一面,则是成都本地企业招人的火爆。早在国庆假期之后的一场招聘会上,成都本地300多家企业提供4000多个岗位,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营业员、收银员等岗位,都受到大学生的热捧。

甚至在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一对大学生情侣去参加成都本地企业的招聘会,原本是男孩陪女孩应聘的,没想到企业却相中了男孩。于是回来后,女孩很气愤地对男孩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好事都遭你占完咯!”,第二句是“分手”。

 

曾经恋上“北上广” 如今更恋川

今年高校招聘会刚开始的时候,在最成都网络论坛上,一个叫做《曾经恋上“北上广”,如今更恋川》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帖子内容很简单,是成都商报的一则新闻,其中内容大概是从2006年到今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生共达2600多人,他们中有1200余人最终留在了成都。曾经迷恋去“北上广”发展的电子信息类高端人才,如今流行的却是更为务实的“恋川”情结。

甚至有位justoc的网友跟帖留言称,“前几年的过来人告诉大家,成都还真不好留,留下来竞争激烈。”

“现在电子信息类高端人才恋川太正常了,如果不恋川就是另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闫亮说,六年前不仅师兄师姐毕业后慕北上广而去,当时在大三的他,也是一位迷恋北上广的人,当时认为自己家在江苏,去上海发展不仅离家近,而且机会更多。但是,三年后轮到自己找工作时,闫亮每次在简历中必然会标注出来,希望工作地点为成都。

从迷恋“北上广”到意欲留在成都发展,除了割舍不断的人脉外,闫亮认为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成都所蕴藏的发展机遇。早在2007年的时候,西部首个软件人才培训联盟就在成都成立,通过政府牵头组织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技术、资金等支持,成都图案件人才培训联盟实现了在蓉高校、培训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

同样,成都在短短几年内,吸引了包括英特尔、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中芯国际、马士基、富士康之类的名企入驻,仅全球五百强企业就有130多家入驻成都。“有这么多的知名企业,还有必要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上广吗?”闫亮说,自己选择留在成都发展,一点也不担心就业前景。他早在11月,就和一家软件公司签约。

根据成都神鸟数据调查显示,55.7%的大学生对自己在成都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态度,仅有6.6%的受访者认为在成都就业前景不乐观。

在这一数据背后,还有很多外地高校毕业生来蓉找工作。广西大学机械类专业的研三学生赵旭,原本去广州找工作的,因为女朋友已经和一家网络公司西南分公司签约,留在成都工作,于是他从广西来到成都。

起初在他固有的思维里认为,成都偏安西南,找工作会相当困难,“如果两个月找不到,就劝女朋友毁约,跟他一起去广州发展。”但是,到成都之后仅参加了两场招聘会,就与一家公司“双选”成功,以月薪6000元的待遇签约。

如今他女朋友经常调侃赵旭,“你不是来劝我离开成都的吗?怎么这么没‘骨气’被成都招安呢?”每当这时,赵旭总是嘿嘿一笑,不去理睬。

 

生活质量好成为留在成都首个理由

在北京,时间就是机遇;在上海,时间就是时尚;在广州,时间就是金钱;在成都,时间就是生活。对于网上流传的这句话,朱景深以为然。她说,他们班近乎全班选择留在成都,很多人都认为成都的生活质量好。

“有钱、有发展机遇,其结果还不都为了有个好的生活。”朱景的这一看法,并非个案。根据神鸟数据调查,大学生选择成都的N个理由中,首选理由是成都社会风气好,不排外,自然条件优越和城市发展潜力大。

在朱景看来,北京冬天太冷,广州常年酷热,而成都春无严寒、夏无酷暑,除了冬天太阳少露面外,成都本身的自然条件就很宜居,正在建设的田园城市,也给未来更宜居的生活给出了一个看得见的蓝图。而更大的宜居,是没有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压力。

“北上广的生活太累了。”朱景说自己不愿意重蹈姐姐的覆辙。朱景的姐姐,5年前毕业后选择在广州发展,经过一番省吃俭用,总算在去年的时候,在广州花了近百万元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大的房子,但是每个月只有6000元的工资,要花去一半去供房,今年又生下了小孩,生活更加紧张,很少敢去外边的餐馆吃饭。

朱景认为,像她姐姐这般房奴生活,已经被时代OUT了。于是在接到深圳一家物流公司的offer时,她选择了放弃。学经济的她说,北京、上海、广州相当于红筹股,尽管备受追捧,但实际持有的话获利未必丰厚。而成都则是蓝筹股,虽然在中小板上市时貌不惊人,但如果适时买进长线持有,其升值潜力巨大。

而买进成都这支蓝筹股的适当时机,正是当下。除了千年沉淀下来的闲散生活外,成都地铁通了,绿道有了,喜好街舞的朱景,也在找工作之余,规划着自己毕业后在成都的生活,去一家企业,拿着5000左右的月薪,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去郊区和朋友玩,每天下班的时候,或可和朋友去茶馆闲聊,或可邀上舞友跳一段街舞。

 

更多精彩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