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运会惊现“卡巴迪” 中国还处扫盲期

(2010-11-24 10:57:16)
标签:

卡巴迪

印度

楷体

成都商报

广州亚运会

体育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谢礼恒

 

广州亚运会最另类最看不懂的比赛卡巴迪昨天开赛——

基本上……看不懂

但基本上……很好看

“好嘢!”昨天的广州南沙体育馆,号称本届广州亚运会最另类、最神秘、最“看不懂”的赛事卡巴迪正式开赛!为了让现场近两千名观众至少能先进入状态,现场解说也开始在广播里装起了粉丝给场上的运动员鼓劲,粤语版的加油声“好嘢好嘢”响彻全场,非常热闹。倍感新鲜的观众如何看待这一小众的运动项目,颇具草根意味的卡巴迪身上又有多少神秘色彩?成都商报记者昨天专访了连续5届亚运会金牌得主印度队的领队 巴什先生:“这次中国队没参加这个项目,实在是很遗憾,不过这是一种只要参与就马上能体会到其中快乐的运动,非常热闹,非常有意思,一点也不神秘。”巴什操着口音极重的英语回答记者。

这一次,传奇般的印度男队将在今日出场,意在第六次夺金。

 

打群架?比赛大多数人喊看不懂

卡巴迪到底怎么看?按照最传统最简单的解释——类似于中国的“老鹰捉小鸡”。卡巴迪是一项团体身体接触运动,起源于印度。在印度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两支队伍(每队7名队员)分别占据相对的两个半场,轮流派出“袭击者”进入对方半场,紧跟对方选手或者将其摔倒来得分,当然触摸到对方也可得分,“袭击者”随后屏住呼吸回到本方半场,不断喊“卡巴迪卡巴迪卡巴迪”。因为这项运动流行、简单、规则容易掌握,所以在南亚地区很有大众吸引力。他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设备——但在昨天的南沙体育馆,日本男队与孟加拉队的强强对话确实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因为按照规则,只要袭击者触摸到了对方的任何一名队员,哪怕接触到一点点都可以得分,所以在看台上“遥望”比赛的观众几乎看不清楚到底接触到没有,加上接触动作转瞬即逝,以至于裁判都不容易看得真切,记者在现场问了几位观众的感觉,都普遍感觉“很热闹,但规则不是很清楚,看得也不是很清楚,就是觉得很快很激动,像在打群架。”

很多观众对“卡巴迪”一词的含义不太明白,实际上很简单:“屏住呼吸”,来源于印弟语。按照亚组委的文字说明,项目发明之初可能源于选派不同的人击退集团攻击或排遣团队击退单人攻击的军事行为。昨天下午传统强队巴基斯坦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中,马来西亚队一位队员还因为忘记了念“卡巴迪”而被罚一分,现场笑声一片,这一回,大家是看懂了的。

 

耍瑜伽?女子卡巴迪惊艳亮相

1918年卡巴迪在印度成为了国民运动并很快推广到南亚地区。这项比赛也是本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惟一没有参加的比赛大项。卡巴迪在1923年首次在柏林奥运会上亮相,当时是表演项目。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卡巴迪一直是亚运会比赛项目,但多年来印度成为了惟一的大赢家,赢得了所有五届亚运会冠军。尽管几十年来无论男女都一直在练卡巴迪,但本届广州亚运会才首次对女子卡巴迪敞开了大门!昨天上午伊朗女队同中华台北女队的比赛,就以伊朗女队6218分的绝对优势结束,伊朗女队这支传说中的神秘之师一直是用男队的训练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明星球员,而卡巴迪一直发展良好的泰国女队则以4519击败了马来西亚女队。

由于女队的冲击力量,活动范围和袭击者的动作都比不上男队,所以现场观众明显偏向观看比赛的其他方面,比如运动员的身材和现场的意外情况,昨天上午的女子比赛被观众们形容为“摔跤+柔道+瑜伽”的混合体运动,实际上按照卡巴迪的运动起源来说,卡巴迪与瑜伽有重要关系。攻方进入守方半场要屏住呼吸,同时要不停地大呼“卡巴迪”,直到返回己方半场。这被称为“喊唱”,与瑜伽的“调息”紧密相关。调息是以屏住呼吸来锻炼内部器官,“喊唱”是屏住呼吸的同时伴随着剧烈的身体活动。卡巴迪可能是少数几个将瑜伽和剧烈身体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运动之一。

 

铁路工人的卡巴迪传奇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印度卡巴迪队的传奇人物纳夫尼特·高塔姆和拉凯什·库马尔,他们两人之所以成为传奇,是因为他们在印度体育迷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刘翔。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传奇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职业:铁路工人,前者是火车安全检验员,后者则干脆是一个站台票务员!按照巴什先生昨天对成都商报记者的说法,两人的工资每月在40000印度卢比左右(约合6000元人民币)。

27岁的纳夫尼特·高塔姆昵称为“托伦”,队员们都这样叫他,他的场上位置是防守员。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国际卡巴迪明星,2004年代表印度参加了卡巴迪世界杯,这是他首次背负国家使命,“我从1998年开始在印度斋浦尔开始玩卡巴迪,当时的心态就是玩,觉得有种追逐和被追逐的紧迫感,我喜欢紧张的刺激,没有场地限制,只要别是水泥地就行,因为跪倒和搓滑很可能受伤。”但由于在印度,卡巴迪有着悠久而普遍的传统,即使是街边玩“土式卡巴迪”的孩子水平也很高,所以高塔姆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巧并日渐成熟。后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卡巴迪是一项‘印度运动’,所以我加入进来。”那时,他已经是国家队的队长了。

高塔姆的爱好是唱歌,号称在印度卡巴迪冠军队里歌喉最靓,“可以赶超宝莱坞明星,哈哈”。在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2004年,他在印度孟买举行的卡巴迪世界杯上带领队伍夺得金牌,并在2006年被印度青年体育事务部授予阿朱娜大奖。该项大奖是根据前三年以及颁发该奖这一年在国际大赛上稳定、优秀的表现而颁发的。旨在表彰其“领袖气质、运动员精神和自律感”。

而另外一个“印度刘翔”则是被称为“孟斯”的拉凯什·库马尔,28岁,他在场上的位置是袭击者。昨天在看台上,他简短地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因为酷爱在电视里看卡巴迪比赛,库马尔从事了卡巴迪运动,之前他的梦想是和自己同名的印度著名导演一样拍一部传世经典的爱情电影。他现在每天保持着至少4个小时的训练,同样作为夺得2004年印度卡巴迪世界杯冠军队的成员,库马尔现在就只缺一座阿朱娜奖杯,“我最崇拜的是卡巴迪旗帜人物森吉·昆玛,恩,怎么给形容呢?反正就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有意思的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高塔姆唱那些跑调的情歌,因为我总是可以嘲笑他,这让我很开心,比赢得比赛还高兴。哈哈哈。”他还告诉记者,在火车站卖票的时候,他都经常送一些门票给素不相识的乘客,并顺口说一句:“要我的签名吗?”

 

卡巴迪在中国还属于“扫盲”阶段

  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卡巴迪在印度的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有玩卡巴迪的经历。在南方医科大学有着这样一支留学生卡巴迪队伍,其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的印度留学生舒士即使是远离家乡也不会忘记卡巴迪。舒士告诉记者,在中国这几年里,他们平时和中国学生一样也参加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但唯独玩卡巴迪,能带给他们一种幸福感。遗憾的是,很多中国学生都不了解这项运动,否则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广州亚运会上中国队缺席了这个项目的角逐。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在两年前就决定,要组建一支中国卡巴迪队参加广州亚运会。但最终还是因为项目开展缓慢,很难找到一批达到亚运会参赛水准的运动员。其实,自从卡巴迪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中国队也只是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由首都师范大学组建了一支队伍参赛,此后就连续缺席亚运会。卡巴迪目前在中国还属于“扫盲”阶段,甚至连卡巴迪的游戏规则都还没有一份完整的中文版本。因此,中国队要再次组队亮相亚运会,恐怕还要再等上4年。

 

“腐败书记日记”追踪:发帖者未被通缉

[女教师私设酷刑鞭打10龄童背]

[政府急功近利助推“柴油荒”]

[记者揭秘:中国内陆第一核电站]

[罗彩霞:采访东大“男罗彩霞”]

财政副厅长张美芳双规 盘点十大女贪  

摔断颈椎 亚运会受伤赛马现场安乐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