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都商报记者彭世军
一只源自英国的小白鹅,目前正在成都掀起一场环保意识的觉醒。就在昨天,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石室外语学校等10余所学校的老师,集体向学生们发起了“放生小白鹅,呵护生命之水”倡议,给校园环保行动创新了一种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一些学校还将举办小白鹅主题班会,让小白鹅在沙河漂流的同时,让环保意识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大脑。
不知道老师们的创新灵感,是否来自于前几天媒体的一次报道。报道说:银都小学一名家长,为了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带着孩子参加了环保赛鹅会活动,认捐了一只可爱的小白鹅,呵护城市的生活水源。这位父亲的举动令人钦佩,他能从身边的一些社会性事件中,发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方式,而多数父母甚至老师,未必像他一样独具慧眼。
相信从家长到老师的这次灵动之举,将会为校园的环保教育、素质教育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我们成天喊着低碳或者环保,但怎样的生活方式才算得上低碳?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天气变暖、水资源枯竭、沙尘暴肆虐,正在日益迫近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却苦于找不到抵御威胁的方式。在工业化加速的时代,经济的发展正在以牺牲环境的代价,给我们敲醒警钟:关注环境,需要每一个人从每一个人的身边做起。
我们关注环境、倡行素质教育,其实是为了让下一代有个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素质。所以,环保教育、素质教育跟足球一样,需要从娃娃抓起。这10所学校的老师,用切身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实施素质教育20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多数家长认为,学校多开一些艺体课程,周末送孩子去学习舞蹈或者绘画,就是对孩子进行的素质教育。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孩子们每天疲于奔忙在大街小巷,背负着家长望子成龙的巨大压力,机械地翩翩起舞或者挥毫泼墨,其实满足的是家长们巨大的功利欲望。孩子们需要拿回了各种技能证书,但他们已经被证书压迫的精疲力竭。
让小小的孩子过早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纵然有诸多原因,比如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的功利心态等,还与我们缺少新颖的教育模式有关。我们似乎除了艺体培训之外,没有关注孩子们作为一个未来的社会人,他们自身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关注的,仅仅是孩子自身能增加一项生存的技能,却忽略了他们的社会角色意识的培养。
也许家长们认为,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那是学校的事情。但学校能做什么呢?虽然老师们也开始把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但升学的压力还是让他们不堪重负。家长们更看重的,还是孩子的分数,所以学校其实无能为力。老师们虽然也愿意带着孩子们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但他们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渠道和方式,以致各个学校的公益活动趋于雷同,孩子们不是去养老院,就是在去养老院的路上。春天来了就种树,夏天来了就郊游;秋天的时候就扫墓,到了冬天就无事可做。以致前不久媒体报道说,某养老院每天接待前来献爱心的孩子,已经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环保赛鹅会,这个源自英国的环保活动,其实给校园搭建了一道素质教育的平台。它给老师们的启发是,我们不应仅仅关心养老院的老人,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关注身边的河流、草木、道路、空气、乡村、猫狗;每一片草木都有情,每一只动物都是生命。环保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就是从身边每一个发现、每一次活动开始的。
放生小白鹅,是对孩子们进行环保知识普及的素质教育课堂,认捐一只小白鹅,就可以让我们喝的水更加洁净,让孩子的成长之路增加一丝温馨的记忆。银都小学的那位家长已经这样做了,还有更多成千上万的家长呢?这10所学校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学校呢?
我们真的可以期待。
反赌秘闻
被带到沈阳的都不太干净
于芬揭开中国跳水不能诉说的秘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