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碎假期应酬多 送礼忌讳一箩筐

(2010-09-16 10:10:06)
标签:

府河

山楂树之恋

结婚礼物

杠铃

处女情结

杂谈

作者:成都商报记者邹芸

 

上个周末我堂妹结婚。按理说,自家亲戚的婚事,怎么着也该坚持到吃完晚饭收工。但那顿饭我吃得心急火燎,2点刚过就溜了。原因何在?所谓“新娘还在各桌敬酒,她姐姐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她贪玩耍啊溜了号,要赶礼的请帖还有两张。”

 
      好的,结束了短暂精彩的开场白,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曾经一次性把红包收够了,现在面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局面的已婚人士,欢迎来到“史上最零碎送礼假期”。说到这里,很多来宾朋友要问,9、10月间,不是号称“史上最零碎假期”吗,你为何又加上“送礼”二字?亲爱的们,请问还有比“史上最零碎假期”更适合摆婚宴、送月饼,以及搞各种亲戚朋友团拜会的时候吗?你数数看哈,从9月18日至10月15日,工作日和休息日被“分割”为8个部分。中秋假、国庆假,以及平时的周末双休日排得密密麻麻。说不定,刚趁老板打瞌睡在网上种了点菜,脑壳一抬就又放假了。这么多的假期,除了外出旅游、在家打牌,见面冲壳子翻八卦,如果不去请客摆酒、做人情送礼,真是叫浪费了。
 
      各位嘉宾,请先不要忙到拿东西丢我。是的,我承认,以上都是说起闹热的“场合话”。实际情况是---遇到这种节日密集的时候,红包送得人肉痛。而且,就算花了钱,事情往往也没消停。因为该买些啥、该咋个送,更是让人伤脑筋。先拿眼下最麻烦的中秋节送礼来说吧。以前送月饼,两只手提得大盒小盒,又麻烦又显眼。这两年中秋节,大家流行送月饼票,看起来似乎方便多了,其实还是很折腾人。比如去年,我一个朋友收到一张月饼票,一看领取地点--二环路外面一家五星级酒店。于是起了多大的雄心,专门约了辆野的直奔豪华月饼生产地。到了酒店,人家给他一坨如举重杠铃那么沉的盒子。他和野的司机两个吭哧吭哧把杠铃抬上车,打开盒子一看--杠铃盒子里面装了六个汤麻饼大小的迷你月饼......
 
       送礼送到别人“收”得麻烦,只是这几年中秋送月饼的缺陷之一。作为近年来烂俗“礼文化”的集大成者,月饼身上,还集中体现了很多“好心送礼、效果不好”的技巧错误。比如,每年大家收到大大小小的月饼礼盒,你真的喜欢吃的有几个?多数昂贵的“燕子窝窝鲨鱼翅”月饼,吃到嘴里就是一包味道怪渣渣的糖坨坨。问题是,那些好吃的云腿、五仁等传统口味,生产成本早已透明,所以根本卖不出高价。而送礼讲究的是档次和面子,所以,你的亲戚朋友只好花真金白银,用沉重的杠铃盒子买些“高档次”糖坨坨走人户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比较多。除了改换送礼产品外,很多人选择送饼屋的消费卡。也就是说,你的朋友既可以选择用消费卡买月饼,也可以用来买蛋糕、买早点等等,无形中为收礼的人提供了多种选择。当然,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我一个大学同学。她平时工作较轻松,所以,花了点时间学烘焙。每年他老公的重要客户,以及至亲好友收到的月饼,都是该太太亲手做出、亲手包装的。这位会选女婿会做月饼的“二合一”的全能主妇说,“府河桥食品批发市场有月饼模子卖,做月饼更是简单得很,有个烤箱,再跟着书做就行。”
 
       送月饼需要使“巧劲”,送结婚礼物又需要技巧吗?说到这个问题,我一个老外朋友曾经羡慕中式婚礼得要命。因为中国人参加婚礼,一贯是送红包,钱一装送出去了事。而欧美一般都是送结婚礼。这个礼物,又得值钱、又得特别、又得好保存,经常让送礼人在婚礼前抓狂。可现在,很多中国人不仅也开始流行送结婚礼,而且“忌讳啦”、“彩头啦”比老外还多。你以为躲过了传统忌讳的送“钟”,送套水晶杯就行吗?现在网上流行说“杯具”,送套水晶杯不是希望人家“杯具”完了;等一下,送锅锅碗碗也不行,因为餐具谐音“惨剧”,你硬是希望两口子打架嗦;茶具?茶具更是千万不能送啊!你看下,新郎穿起高跟才一米六、新娘驼起背都有一米七,你还要拿茶具提醒人家有“差距”?
 
      说到这,我突然回想起了自己结婚的时候。当时一个女友在北京没法参加婚礼,于是寄来副CHANEL的山茶花太阳镜做结婚礼物。眼镜盒子里附了一张留言卡片---在婚前睁大眼睛,婚后闭上眼睛。然后我伴娘一看眼镜,忧心忡忡,“她是不是提醒你,小心被老公打成熊猫眼睛?”然后我老公一看太阳镜,郁闷完了,“ 这个明显就是给盲人戴的。她是不是说你瞎了眼才嫁给我嘛?”
 
 

后怕!我在菲律宾的逛夜市之旅

串串本纪---呜呼!至真至美至酷至懒得恼火之成都超级好吃串串

短裙or裤子,赶地铁需要什么行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